发布时间:2011-02-08 09:10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2010年11月26日 | 查看:9410次
“三平精神”的最生动诠释
——河南省教育界人士畅谈学习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王生英事迹体会
在课堂上,王老师经常做这样鼓励性的手势和说“你真棒!”这样的话语。宋洁 摄
王老师家里的“家庭图书馆”,书不仅仅给学生们看,也给乡亲们看。延百亮 摄
王老师抱着“小豆豆”下山。孩子们的统称都叫“小豆豆”。 郭晓云 摄
王老师帮“小豆豆”擤鼻涕。宋洁 摄
王老师耐心地教学生数数。牛国梁 摄
让王生英精神在广大教师身上发扬
河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 蒋笃运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关系到实现中原崛起的智力支持和人才支撑。这就要求教师的身上要充分体现出“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也就是卢展工书记提出的“三平精神”。
我们常常要求教师要甘于寂寞、耐得住寂寞,在和风细雨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润物无声地影响学生的品格。王生英老师身上表现出的这种“三平精神”,既是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理想信念、生活态度、工作责任的精髓所在,也是对全省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品质修养、情操风范、思想境界的内在要求,对于推进新时期河南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当前,河南省教育事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诸多问题和困难。如何抢抓机遇、克服困难、化解问题,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解决好思想问题、认识问题、精神状态问题至关重要。为此,河南省在全省教育系统开展了“三平精神”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在平凡的岗位上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作为教书育人楷模的王生英老师,她身上体现出的“三平精神”,为我们解决好这些问题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最好的载体。
河南有129万的教师队伍,教师的贡献是任何行业都不能比拟的。我们培养的人才,一旦出现失误,会影响一代人乃至几代人。因此,教师必须具有优秀品德和高尚情操,必须严格按照教育规律办事,保持一颗平静之心、平常之心,淡泊明志;履行“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崇高职责,在平凡的工作中追求乐学敬业的境界。
教师是教育最宝贵的资源,承担着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大责任,在实施素质教育、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肩负着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教育的重大使命。广大教师要以王生英老师为楷模,把学习和弘扬“三平精神”作为基本准则,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以培育优秀人才、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为己任,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真情献给教育事业,做爱岗敬业的模范;刻苦钻研、严谨笃学,崇尚科学精神,拓宽知识视野,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勇于创新、奋发进取,踊跃投身教育创新实践,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淡泊名利、志存高远,自觉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以人民教师特有的人格魅力、学识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师生们的一场精神洗礼
郑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吴宏亮
今年10月份以来,教育部组织开展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每月一星”学习宣传活动,每月集中宣传一位教育典型人物,努力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按照教育部的相关要求,省教育厅和郑州大学共同负责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王生英同志的学习宣传活动。
郑州大学高度重视此次学习宣传活动,在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指导下,多次召开协调会,制定了周密可行的活动方案,组建了专门的新闻采写团,在学校领导的带领下,深入王生英同志工作、生活的林州卸甲平小学认真体验、广泛采访,为此次活动的成功开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学校把此次学习宣传活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号召广大师生通过各种形式学习楷模事迹,切实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学校还把此次学习宣传活动作为新闻传媒专业学生社会实践的宝贵机会,要求新闻专业师生发挥积极性,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报道楷模事迹,努力探索教育新闻宣传新模式和先进典型宣传长效机制。
王生英同志是安阳林州市一位优秀的山村女教师,她的先进事迹是“三平精神”的生动体现,对广大教师、教育工作者和大学生具有鲜活的教育意义。11月9日,王生英先进事迹学习宣传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场报告会在郑州大学隆重举行,学校组织了500余名师生代表聆听了报告会,在学校产生了强烈反响。我校广大师生对王生英老师30多年来不顾身体残疾,以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教育,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的精神表示钦佩和感动。广大教师也纷纷表示,要以王生英老师为榜样,践行“三平精神”,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做人民满意的教师,为我校建设高水平大学,为推动我省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作出积极贡献。郑州大学将继续扎实做好王生英同志学习宣传活动的相关工作,激励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不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以德立教,爱岗敬业,争做让人民满意的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教育大学生认真学习楷模精神,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平精神”是师德的信仰支撑
■河南省陕县观音堂学区 王红丽
王生英老师37年如一日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教育,恪尽职守,忘我工作,教书育人,情系学生,把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献给山区的教育事业。这种坚守,根植于平凡之中的伟大追求、平静之中的满腔热血,平常之中的极强烈责任感。这种坚守,是一种信仰。
信仰既是一种植根于现实的终极关怀,又是一种着眼于未来的价值追求。师德是一定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映,是教师在履行教师职责时应遵守的思想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是教师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精神面貌的集中体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三平精神”是教师道德的信仰支撑。
“三平精神”蕴含规范意识,是教师道德信仰的基本支点。平凡、平静、平常,是教师职业的常态。教师必须甘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这是教师的道德规范,也是教师工作的底线。“三平精神”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生动写照和基本内容,它有助于教师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引导教师朝着遵守社会秩序、加强自身修养、实现自我价值的目标迈进。
“三平精神”激发情感需要,是教师道德信仰的文化认同。“三平精神”是一种平民百姓的“英雄壮举”,它在文化上容易得到认同、在情感上容易产生共鸣。这种情感上的精神信仰不仅是信仰认知转化为信仰认同的中间环节,而且在教师道德信仰生成的完整过程中,始终具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价值。教师职业道德信仰只有在情感层面得到更为深刻的感受,获得更强烈的情感专注,才能成为一种发自内心的人生信仰。
“三平精神”成就理性追求,是教师道德信仰的自我超越。“三平精神”中的伟大追求、满腔热血和极强烈的责任感,所追求的是平凡中的不平凡、平常中的不平常。这种理性追求的社会价值导向是求真务实、爱岗敬业、社会良知、内心正义、道德操守。对于教师来说,崇高职业道德信仰的建立,不能仅仅停留在情感需要层面,而应该使之成为自我的理性追求。“三平精神”的理性价值是对自身存在及超出自身却与生俱来的社会使命。正是在此种意义上,“三平精神”成就了教师道德信仰生成。
“三平精神”是教师道德信仰的终极取向。“三平精神”倡导教师回到平凡的人、正常的人、普通的人,重视公平、正义、仁爱、良知,而不是热衷财富、荣誉、权力、地位。只有真正践行“三平精神”,教师才会具有开放的幸福观,把学生、教学、教师、教育融合在一起来认识和体验幸福,视学生为创造幸福的合作者,视教学为一门艺术,视教师为高尚的职业,视教育为毕生的事业。这样,教师就会以创造性地去工作为幸福,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幸福,以自我不断发展完善为幸福,以教育的不断进步为幸福。
聆听花开的声音
■郑州师范学院 刘毅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朵花,每朵花盛开时都是那么美,让人充满期待,让我们放慢匆忙的脚步,俯下身子,去认真聆听花开的声音。王生英老师以坚韧顽强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扎根山区小学教育,在平凡的岗位上37年耕耘不辍,她就在聆听花开的声音。
怀着对教师职业的特殊情感,师范毕业后我义无反顾地走上了三尺讲台,开始了我的从教旅程,一如花一般静静地绽放,悄悄吐露自己的芬芳,只为自己今生无怨无悔的选择。十几年来,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缕缕春风,即使冰冷的感情也会消融。
怎样才能成为一名新时期的合格教师?在我看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平凡中放歌,在平静中耕耘,在平常中闪光,让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以崇高的情操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就应该伸出热情的双手,怀着一颗热诚的心,在平凡的岗位上,以高度的责任感来提升自己。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以此为荣,热爱它,而不是只把这个职业当作一种谋生的手段。
冰心曾经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只有把教师职业当作事业,才能体会到自己与学生们一同成长,这时你就会有一种成就感。两年前,学生张振超患了尿毒症。消息传来,我驱车400多公里来到他家探望。回到学校后,我为家庭贫困的张振超发动了捐款仪式,当时就筹得4万多元善款。当我把这些钱寄给张振超时,我在留言条上写道:请聆听花开的声音,因为花有生命的律动。这时候,我真正体会到,我也是一朵花,也有花开的声音,只不过我在默默绽放。
教师是一个寂寞的职业。每个教师心中都有一座伟大的丰碑、一个伟大的理想,那就是以学生为本,教人务实,教人求真,教人创新。这都需要有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决心。教师是一个美丽的职业。她的美丽不仅在于她的无名,也在于她的淡泊与高尚,她用脱俗的气质阐述着生命的真谛。
有一首诗歌最为动人,那就是师德;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做教师;有一种风景最为亮丽,那就是师魂;有一种魔棒最为神奇,那就是粉笔;有一种平台最为神圣,那就是讲台。
三寸粉笔写出人生风流,三尺讲台化作千顷苗圃。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一高尚的职业,就应该勇敢地锤炼自己。如果我是一块砖,就应该属于巍峨的万里长城;如果我是一抹红霞,那就应该染遍祖国的万里山河。
三寸粉笔写信仰,三尺讲台谋发展。信仰是浩瀚海洋的明灯,是漫漫黑夜里渴望的黎明。只要拿稳三寸粉笔,站稳三尺讲台,就要用心血与汗水去浇灌祖国的花朵,让种子发芽,让理想开花。人都说学生是花,教师是园丁。其实,教师的生命也是一朵花,是悄悄绽放、默默吐芳、扮美人间的花。如果仔细聆听,你会听到生命的律动,会听到世界上最美妙的声音!
从教路上我愿做沃土
■河南省巩义市鲁庄镇第一初中 李安强
教师就像一片叶,没有花的艳丽,没有果的香甜;教师也像一颗星,没有太阳那样热烈,没有朝霞那样炫目,也没有白云那样高远。但教师的脊梁却支撑着祖国的未来,他们的双手却托举着明天的太阳!
作为一名教师,我总是告诫自己:“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要想正人,必先正己。”所以,无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我总是以自己的人格力量感染学生,注意自己教学上的点点滴滴。有人主动弯腰捡废纸了,有人早晚主动开关电灯了,有人主动为学困生答疑解惑了……当我表扬学生时,同学们的回答是这样的:“我是跟你学的。”这句话震撼着我的心灵,使我感到无比欣慰与自豪。因为从学生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同时也印证了“言传身教,身行一例,胜似千言”的至理名言。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宽严相济,才能走进孩子们的心灵,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才能在教书的同时育人。要像春不吝风、夏不吝雨那样,帮他们树立信心,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因势利导,用鼓励扬起他们人生的风帆。
常言道: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要有一桶水。我深知,在当今科研兴教,呼唤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的新形势下,教师的知识储备应该像一眼永不枯竭的泉水,这种力量来自于自觉地、持续地、深入地对专业知识的探求与研究。在教学中,我深感以前的知识很难适应现在的教育,很难提高学生的能力。于是,我就利用课余时间努力学习教育教学新理念,学习电脑,学习新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慢慢地,知识深了,思路阔了,在教学上我也得心应手了。看着学生们知识一点点地掌握、能力一步步地提高,我激动无比。我深信,付出总会有收获的。
心做沙漠,肯定连一根茅草也长不出来;心做沃土,就能鲜花芬芳,就能生长棵棵参天大树。学习王生英老师,就要学习她扎根山村、无怨无悔、奉献教育、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做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奉献者;学习她严于律己、扶贫助困、公而忘私的优秀品质,不断加强师德修养,做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实践者;学习她爱岗敬业、爱生如子、无私奉献的高尚师德,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学习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迎难而上的高尚品格,做奋发有为的进取者。我会以王生英老师为榜样,努力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争当新时代的育人先锋。
王生英“三平精神”感动中原
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10级学生李志创
了解了王生英老师的事迹,我深受感动和激励。感动在王老师身残志坚,顽强奋斗的精神;感动在王老师30多年如一日,教书育人的执著追求,对教育事业的无比热爱;感动在王老师舍小家为大家,无私奉献的高尚品格。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学习王老师的精神,抵御住社会的浮躁,坚持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努力培养和锻炼为社会服务的能力。
郑州大学商学院2010级学生杜天骄:我参加了在郑州大学举行的王生英老师事迹首场报告会,当王老师的儿子讲到她全身心投入到教学中,没有时间照顾幼小的自己和姐姐时,在台上泣不成声,王老师在现场深深地低下头用手抹去眼角的泪花。那一刻,我也无法抑制泪水的流淌,在偌大的会场里,只听到一个27岁大男人啜泣的声音,他心疼自己的童年,更心疼自己的母亲。我想,王老师那无声的泪花中一定包含了更多的心酸。但是当她走上台去,她却没有丝毫的怨言和委屈。她对自己的子女缺失了作为母亲的职责,但她却成为更多山里孩子的好母亲,这无法不让我动容。我只想说,她是一位真正的楷模。
郑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9级学生尹欢:“再苦不能苦孩子”,这是一个普通的山区人民教师对社会的承诺、对学生的怜爱,这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用她不变的热情与执著培养了一个又一个走出大山、改变大山面貌的优秀学子。这支鲜艳的红烛默默无闻地燃烧着自己的岁月却照亮了大山,将文明之光照进山里娃美好的心灵。
商丘师范学院学生吴一:作为师范院校的学生,我们总是希望可以在大城市里实现理想,定位人生。但王生英老师却凭着一颗质朴、执著的心,深深地扎根于农村教育,用37个春秋对师德、师爱作出了最好的诠释,向我们展现了什么才是阳光下最美丽的事业,什么又是真正的教师职业道德。“有付出,有牺牲,才能换来山区面貌的改变”、“我承诺了让山区的孩子都能上学,就不能变,就要坚持”。她简单质朴的话,召唤出了我们心底的激情和理想:到农村去实现教书育人的理想,做中国的瓦尔瓦拉。农村教育需要更多像王生英老师这样的人。
安阳林州市副市长谢东:在林州历史发展中,特别是在修建红旗渠的过程中,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伴随着林州的发展历程,林州教育在红旗渠精神的指引下,也经历了就简办学、集资办学、标准化办学、现代化办学这样4个阶段。在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尤其是就简办学和集资办学这两个时期,涌现出了一大批师德高尚、扎根山区、潜心教研、勇于探索的教师,他们默默无闻地为林州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努力,付出了艰辛。其中,王生英老师就是他们中的一位典型代表。长期以来,她一直坚守在林州市横水镇卸甲平小学,那里地理位置偏僻,当时学校条件简陋,但她身残志坚、自强不息;甘为人梯、默默奉献;爱岗敬业,热爱学生;克服困难、开拓创新,在教育战线上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特别是在推进“两基”工作中作出了突出贡献,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优秀学生。王生英老师是我们林州市9000名教师中平凡的一个,但她能立足山区教育,30多年终不悔,她的精神是伟大的,是值得人们敬仰、学习的。
安阳师范学院教师杜艳娇:王生英老师平凡、奉献、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值得青年教师好好学习。她的事迹让我认识到,教师不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值得为之奉献终身的事业,我会以她为榜样,争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洛阳师范学院教师焦丽君:王生英是一位普通的山村教师,她的话质朴无华,她的人普普通通,但她的精神无比伟大。从她的话里,我看到了她一颗朴实的爱心。为了爱,她谨守对孩子们的承诺,意志坚定,不离不弃;为了爱,她迎难而上,在教室倒塌时,她卖粮食、借钱,自己和家人一起盖房子;为了爱,她在下雨天挨家挨户去学生家里上课,把孩子们带到家里上课,没有落下孩子们的一节课,孩子们快乐,她也感到高兴、舒心。王生英老师给我带来的感动和触动,将推动着我在日复一日的平凡生活中,踏实工作,努力学习;加强修养,幸福生活,用自己的默默耕耘去影响周围的人。
《中国教育报》2010年11月26日第4版
作者:宋洁 延百亮 郭晓云 牛国梁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