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8-03 20:37 | 来源:新华网 2022 07/28 15:52:53 | 查看:379次
新华社北京7月28日电 题:我国肝炎防治成就显著 多方合作探索防治新模式
新华社记者沐铁城、彭韵佳
7月28日是世界肝炎日。近年来,我国在肝炎防治方面取得巨大成就,已具备相关防治技术和能力,但由于肝炎感染者的基数大、疾病负担沉重等因素,肝炎防治仍然任重道远。专家认为,需继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共同探索创新模式,推动消除肝炎危害行动,遏制病毒性肝炎传播。
我国有效控制病毒性肝炎流行趋势
“20世纪90年代之前,我国至少有10%的人口携带乙型肝炎病毒。”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理事长王宇介绍,几十年来,我国持续推进肝炎防治,在乙肝免疫接种、阻断乙肝病毒传播方面成效明显,避免2800万人成为乙肝病毒的慢性感染者,也减少了因携带病毒而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的风险。
2014年,我国5岁以下儿童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已降至0.32%,提前实现了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区乙肝控制目标。
“这是我国在世界公共卫生领域作出的巨大贡献,显示我国卓有成效地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流行趋势。”王宇说。
在预防肝炎传播、减少增量传播方面,我国积极推进免疫规划疫苗接种工作。
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沈洪兵介绍,我国适龄儿童乙肝疫苗和甲肝疫苗接种率均已达到90%以上,并实现预防乙肝母婴传播的全覆盖。
在推进诊疗管理规范化、消化存量方面,我国不断强化肝炎防治体系建设,及时修订发布防治技术指南。
2017年,11个部门联合发布《中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规划(2017-2020年)》,全面防治各类病毒性肝炎;2021年,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联合印发《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21-2030年)》,提出全面落实丙肝防治措施和保障措施。
“我国丙肝治愈率达到95%,接受规范治疗的乙肝患者可实现临床治愈,有效延缓和阻断疾病的传播和发展。”沈洪兵说。
新阶段探索肝炎防治新模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药创新产品不断用于肝炎及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我国病毒性肝炎防治进入新阶段。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庄辉介绍,抗乙型肝炎的药物虽然尚不能完全治愈乙肝,但坚持规范抗病毒治疗能有效延缓和阻断病程进展,部分患者可实现功能性治愈。
针对目前我国肝炎防治现状,王宇呼吁倡导“应检尽检、应治尽治”,成年人尽早检测一次乙肝、丙肝,感染者主动就医,接受规范的肝炎诊疗和健康管理。
据悉,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控局领导下,正在积极促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渠道筹资的创新模式,为各地提供技术支持,建立筛查、诊断、治疗、随访闭环管理机制,探索肝炎-肝硬化-肝癌全病程管理模式。
如中国肝炎防治基金会与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共同启动消除病毒性肝炎危害行动,强化五种重大疾病综合防治体系能力建设,把消除肝炎危害作为重点工作之一。
“我国已具备向肝炎防治新篇章迈进的技术和能力,现在要着手改进一系列诊疗标准和治疗方案,来响应世界卫生组织的目标。”王宇建议,有条件的地区,特别是肝炎疾病负担较重地区开展消除肝炎危害行动试点工作,推动医防结合、治疗与管理结合新模式。
肝炎防治工作依然任重道远
“在广泛接种相关疫苗前,已经感染肝炎病毒而成为慢性携带者的人群基数大,并且抗病毒药物尚未获得充分使用。”王宇表示,由于孕产妇乙肝病毒携带率仍处于世界卫生组织划分的中高流行水平,以及传播阻断效率的限制等多种因素,近年来5岁以下儿童肝炎病毒携带率下降的幅度趋缓。
我国病毒性肝炎疾病负担依然沉重,防治工作面临不少挑战。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不同地区人群中乙肝和丙肝流行率的分布存在显著差异。
世界卫生组织驻华代表处代办乔建荣表示,中国的病毒性肝炎负担依然较重,慢性乙型和丙型肝炎感染者占全球四分之一以上。
“当前,我国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依然薄弱,社会公众的认知水平和自我防护能力也有待提高。”沈洪兵表示,病毒性肝炎防控工作任重道远,这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他说,要坚持预防为主,从源头上有效减少疾病传播;坚持综合施策,切实提高防治管控的效果成效;坚持共建共享,持续营造良好的支持性环境,提高公众肝炎防治意识。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