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扎根边境小学24年 没校舍自己动手建盖(图)

发布时间:2010-12-04 00:01 | 来源:腾讯网 2010年11月18日 09:03 | 查看:1493次

陈自华给学生示范正确的握拍手势

没校舍自己动手建盖 24年扎根边境教书育人 陈校长上课要用3种语言

  没有校舍,他就发动村民一起动手建盖;学生逃课,他就到村寨甚至田间地头将孩子追回教室;为上好课,有时一堂课他还得使用3种语言教学。

  他,就是扎根边境24年孜孜不倦地教书育人,并获云南省唯一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的勐海县打洛镇边境小学教师陈自华。

  一碗米改变他的命运

  16日,记者来到距离边境线几百米远的边境小学时,学生们正在简陋场地上做课间操,一名身材瘦高的男子不时走到学生中间纠正一些不正确的动作。他就是陈自华。

  “其实我也没有什么特别的,就是一个普通的老师。”不善言谈的陈自华有些拘谨。不过,他给记者讲述了一段令他终身难忘的往事。

  陈自华1962年出生在勐海县当时最偏远、贫穷的勐宋乡大曼吕小田坝村,家中共有8个兄弟姐妹,他排行老七。12岁,才上了两年小学的陈自华面临着辍学的窘境。

  李美珍老师发现陈自华已经几天没有到校上课,就到他家家访。第一次家访,李美珍老师无功而返。第二次家访时,李美珍老师给已经断粮、靠野菜充饥的陈自华家带去了一碗米,告诉他们一家“要想天天有米吃,就要读书”。

  第二天,陈自华得以返校继续上学。从此,他的心目中竖起了一根标杆——以后要做李老师这样的人。

  发动村民自己盖校舍

  1986年,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民族师范学校普师班毕业后,陈自华被分到打洛镇的勐板小学任教。并于1989年,被任命为勐板小学校长。

  刚走上校长岗位,陈自华就接到上级部门下达的在勐板村委会哈尼族村寨下曼卖村建立分校点的任务。没有经费,却难不倒自小在拉祜族山寨长大的陈自华。

  他首先发动全村村民在杂草丛中砍出一块空地,又带着村民上山去砍木料和竹子,最终在村头杂草丛生的荒地上,盖起了一间30平方米的简陋教室。当年开学,这个校点就顺利地将下曼卖村的26名学童招收入校就读。

  将逃课学生追回教室

  在贫困山寨,学生辍学是每一位乡村教师必须面对的难题,陈自华也一样。

  “每天都有逃学的学生,追到家中就要苦口婆心地劝说家长继续送孩子读书。”陈自华说,当时他最多的一天追回了5个学生,一天利用课余时间走村串户,甚至还要追到田间地头去把逃学的学生追回来。因为,他从很多因贫困面临辍学的孩子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

  边境小学学生成绩不错

  采访中下课铃响起,就有学生来约陈老师去打乒乓球。球桌上,陈自华依然一丝不苟,看到有同学握拍的方式不对时,他都会一一纠正。

  在教学上也是如此。由于有的班级由好几个民族的学生组成,语言交流上有些困难。在课堂上发现用普通话沟通有困难时,他就会用哈尼语和哈尼族学生交流,用傣语和傣族学生交流,通过3种语言的教学达到教学效果。

  在今年的考试中,打洛边境小学的语文和数学两个科目的平均成绩,均获得了全县第一。陈自华也继去年他荣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之后,再次得到了云南省唯一的“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

  “育人,就是要用良好的师德去感染自己的学生,而不是说教。”总结自己扎根边境教书育人走过的行程,陈自华这样总结道。

(责任编辑:祁建梅)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