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留下一句豪言壮语——追记湖南省桂阳县竹中小学校长李刚玉

发布时间:2008-10-28 08:00 | 来源:中国桂阳新闻网 2007-12-21 8:58:22 | 查看:4488次

  这是一个农村教师的一天。

  7月6日,湖南省桂阳县竹中小学开始放暑假,校长李刚玉独自一人守校。

  7月7日早饭后,巡查了一遍校园,李刚玉与村党支书李胜保见面,商谈重建竹中村小学之事。这所有着90多年历史的小学校舍陈旧,破损严重,一直是李刚玉的一块心病。

  过了中午12点,李刚玉又赶到了乡中心校,向校长汇报工作,重点还是重建校舍的工作。

  回到学校,已是下午5点了,李刚玉匆匆弄了点吃的,算是将中餐、晚餐一起交代了,然后开始草拟校舍建设立项报告及初步预算。

  脑力疲劳了,用体力劳动修复。他拿出了自备的五件宝——斧、锤、锯、凿、钳,开始修理课桌椅,一口气修了两套,出了一身汗,清醒了头脑,喝了一杯水,又开始伏案工作。

  7月8日早上7点,当妻子李国英来给他送菜时,李刚玉已悄然离开人世。

  7月7日是李刚玉在这个世界的最后一天,他是在忙碌中度过的。虽然他头疼已有些时日了,但面对妻子的多次催促,他总推说忙,忙,忙,答应放了暑假再上县医院去检查。

  可是他等不到这一天了。

  他每年都有365个工作日

  何止是7月7日,李刚玉每天都是如此忙碌。人们羡慕当老师的有包括寒暑假在内的150多个假日。但熟悉李刚玉的人都知道,李刚玉一年365天,天天都是工作日。

  有人会问,他哪里会有那么多事?

  与他共事12年的李寿金老师说:“33年间,李刚玉先后在团结乡公和、曾家、禾仓、竹中4所小学工作,绝大多数时间是包班。1984年起,他担任小学校长23年,仍然以包班为主,加上学校‘吹打弹唱’他都要做,上班的日子哪里会有空闲。而且李刚玉是我从教几十年见过的工作最勤勤恳恳、做事一丝不苟的人,不管在哪所学校工作,没有哪个老师不服气。”

  工作时间如此,节假日呢?特别是寒暑假。采访中老师们告诉记者,这些时间李刚玉全部用于守校了。

  本来,守校应该老师们轮流来。但李刚玉说,其他老师年长的身体欠佳需要调养,青年教师家里负担重需要回去帮忙,硬压着他们一个个去休息,自己把守校的任务全担当起来。老师们说,虽然他家就在几百米外,但近12年,他一直住在学校,连大年三十晚上也没回家。

  有的人轮值守校,就是游游走走,看看电视,读读小说。但李刚玉却不是。假期,他要将全校门窗、课桌椅检修一次,将新学期所需要的校教具全部准备好,假期中间还要举办一两个返校日,让学生返校座谈假期情况,引导学生假期过上愉快的生活。老师们说,学校每一件校教具他都过了手,其中仅近3年经他大修的课桌椅至少在80套以上。他守校一天要巡查几次,所以学校没有丢失一本书、一张凳子。

  平常日子守校还容易,如果遇到突发事件,就是巨大的考验。

  2002年12月至2003年元月,当地连下三场大雪,尺多厚的冰雪压垮了教室一角。但修复谈何容易。首先就是没钱。再者,冰天雪地的,有谁愿意干?

  “舍我其谁?”李刚玉来了蛮劲。家里正在修房子,红砖、精石灰、沙子都有,在深圳打工的二儿子李明军刚回家结婚,加上二儿媳许哲英,劳力也有了。

  他带头将家里的红砖挑往学校。老婆拦住了他,二儿子拦住了他,刚进门的二儿媳也流着泪央求道:“爸爸,这是我们自己建房要用的呀!天一放晴就要用,到时缺料了怎么办?你要我去学校做事可以,家里的材料不能动呀!”

  “你们说要我怎么办?怎么办?我是校长,我总不能让教室彻底倒塌吧!”平日沉默寡言的李刚玉吼了起来,相濡以沫的妻子知道拦是拦不住了,她心痛自己的丈夫,无奈地对孩子们说:“去吧,你们帮着他干,别让他把老命搭上了。”

  李刚玉一家的行动,感动了竹中村的其他人,修复校舍的队伍越来越大,不出一个星期,倒塌的教室一角就被牢牢地补上了。

  2006年“七·一五”洪灾,山洪直冲学校,冲垮了学校的厨房。又是李刚玉带头拿出了600元钱,又亲自去购买水泥、河沙、木材,并运回学校。

   一年365天,李刚玉总在为学校忙碌着,家里的事情,身为长子,他没法负起责任,只能交给二妹夫李警国。

  59岁的李友保是当地德高望重的老师,2007年春节,他给李刚玉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行善积德,世代昌盛”,下联是“同心协力,齐种善果”。他说,人人都应该学习李刚玉,多积德,多做善事。

  当老师是最大的光荣和幸福

  做一名教师,是李刚玉一直以来的梦想。

  1974年,本来是公社拖拉机手的李刚玉得知自己要被调去当民办教师,尽管拖拉机站的领导要他别去,向公社争取将他留在拖拉机站。但李刚玉拒绝了,他当天便到学校报到了。

  只有与他从小学到高中的同学李小林、李刚路两人知道,这次工作调整,正中李刚玉下怀。

  但是李刚玉明白,要成为一名好老师,自己还需要努力。说话地方音严重,李刚玉就从声母、韵母、拼音练起,几年下来,终于丢掉了土音。对于英语,他当时仅认得26个字母,后来自己找来《英语九百句》认真对照自学,再教给学生。

  他不仅是学生们喜欢的老师,也是让乡里乡亲喜欢的好老师。在团结乡的几个村,不少人都能回忆起李刚玉老师当年到自己家里劝学的事。村支书李胜保说,他劝学与别的人不同,他给你讲故事,让你知道读书的趣味、读书的好处,听了他的故事想去读书。有人家里有困难交不起学费,他就帮人家交,而且是先把钱送到家长、学生手里,再让学生自己缴,让家长、学生有面子。李小红的孩子,在竹中读小学几年的学费,全部是李刚玉通过这种方式资助的。

  无论在同事,还是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李刚玉总是一副笑脸,摸头、拍肩是他的招牌动作。

  1977年恢复高考,李刚玉有了考大学的机会,但他却推掉了上大学的指标,放弃了高考报名。他说:“当个好教师是我的理想,也是我的光荣和幸福所在,能当好一个乡村教师我就心满意足了。”

  一根筋的老民办

  爱管事是李刚玉的特点,只要他认为有益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他都管。

  乡党委、政府,村支部、村委的干部都告诉记者,乡里、村里有好几次都要评他为农村工作模范,因为宣传几个一号文件,他走在前;社会治安整治、环境保护、计划生育和新品种、新技术推广,他都积极参与。

  他不仅动嘴、动笔,而且亲自动手。村委秘书讲了这样一件事,2004年,有人为建烤烟房,悄悄在村后山砍了两株松树,趁天黑背下山。李刚玉发现后,就拦住了。他说:“你们这样做是违法的。树林要靠大家保护,你砍一株,他砍一株,以后青山绿水到哪去找呢!”他硬逼着他们把树放下,并到村委认罚。

  李刚玉这样做,也得罪了一些人。他的妻子和一些朋友都劝他莫这样“一根筋”,当好老师,当好校长就行了,但他就是不听。

  对外“一根筋”,对内更是执拗。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民办教师转公办,是一道独特的风景。一个乡少则几十,多则上百的民办教师等着转公办。争“民转公”指标成了农村学校的一个独特现象。

  李刚玉也是老民办教师,而且是比较拔尖的民办教师。按条件,他第一批就可以转,但他让了。他说:“指标有限,先让那些年纪大的转吧,我等以后有机会。”这一让让到了1997年,家里人来气了,怕以后政策有变,逼着他不准再让指标。尽管当年乡里向县里报的民办转公办第一个名字就是李刚玉,但李刚玉找到学区主任欧阳增茂说:“老师们和和气气,团结共事,学校才办得好,不要为了指标影响团结,影响工作。我的意思还是坚持让年纪大的先上,这批我坚决不转。万一以后政策变了,没有指标,我也不会怪组织。只要能让我当教师,公办民办没关系。”就这样,直到1999年,几乎是“民转公”的最后一批了,在当时的学区主任史庭保的坚持下,李刚玉才办了转正手续。

  唯有芬芳育后人

  清理李刚玉的遗物时,家人发现,除了书、课本和几套换洗衣服,再也没有别的。他没有存折,只有欠债。虽然他每个月有1300多元工资,去世前几个月工资还升到了1800多元。但家里的经济来源主要靠两个儿子到广东打工。妻子带着4个孙儿在家,每个月李刚玉能给她的生活费也就是一两百元。他的工资都花在为学校添置办公用品上,为困难学生交费上和资助困难教师、困难乡亲上。

  在中心校上四年级的谭凯、邓红艳记得,上学期在竹中小学上学的最后一个学习日,也就是今年7月4日,期末考试的最后一天,他们以为上午考完试就可回家,所以没有带中饭来,结果学校安排却与平常一样,要到下午4点半才放学。李刚玉知道这个情况后,马上捎话给妻子,让她煮两桌饭,杀一只鸭,将他们和其余20多名学生请到家里吃了中饭。

  谭凯说:“李老师平日总是说,我们是长身体的时候,不吃饭,吃不饱饭,比上不好课害处还大。他每天都要检查我们路远的同学带了饭没有,吃的是什么菜。中午亲自为我们热饭菜。”老师们则说,李刚玉自己每天中午都要多准备些饭菜,发现有哪个同学没带饭菜,他就让这些同学在自己这里吃。

  李艳萍、李刚培、李伟伦都曾受教于李刚玉,现在又分别在本乡学校任教。他们说,昔日是李老师的学生,今天虽然自己当老师了,仍然是李老师的学生。李艳萍说,当学生时,印象中李老师从未大声批评过自己,李老师对学生总是一副笑脸。自己当老师后,一次偶然的原因,一节课没备课就上课了,李刚玉老师发现后,狠狠批评了自己,至今想起这件事还觉汗颜。

  李刚玉曾担任李刚培的班主任,一次李刚培的父母外出办事,李刚培便跟着李刚玉老师吃睡整整两天。晚上,李刚玉拿出李刚培的作文进行面批,一句句地教他如何用标点。现在李刚培在乡中心校教5年级语文,见有的学生作文马虎,想生学生的气时,就会想起李刚玉。“这时候心就静下来,我也学李老师,叫学生来到跟前儿面批”。

  一回忆起李老师,每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副乡长李雅娟是这样评价李刚玉的:“他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他是教育的守望者。”

  就是这样一位普通的教师,默默地走了,没有留下一句豪言壮语,也没有留下一幅个人生活、工作照片,但对于他的谈论,在桂阳县,在团结乡,却没有停止。(作者:李让恒 陈俊慧 罗佐琳…)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

第3楼 中国2023-06-15 16:21:43 发表
李睿:要是有照片就好了,挺怀念校门口那棵大树。

第2楼 中国2023-06-15 16:20:14 发表
李睿:大雪

第1楼 中国2023-06-15 16:18:57 发表
李睿:竹中小学早已经停办了,我还记得08年大学把老校区压塌了,在村里的祠堂里读了一年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