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7 08:00 | 来源:汉江传媒网 2008-7-3 20:53:31 | 查看:1752次
2007年6月26日12时50分,年仅45岁的保康县两峪乡麻坪小学校长肖永才在连续工作17个小时后,因积劳成疾,旧病突发,倒在工作岗位上。
乡亲恸悼,师生落泪。肖永才不幸去世的噩耗传开后,附近7个村的老百姓能赶来的都来了,两峪乡党委书记来了,县教育局的领导也赶来了。麻坪小学没有任何人组织,但全校的100多名小学生都你五毛、我一元的自发筹款,每一个班级都凑足了钱,给他们的好校长送上了一个花圈。
时隔一月,保康县教育局做出决定,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向肖永才同志学习活动。随后,保康县委又作出决定,在全县深入开展向肖永才同志学习活动。
“少说漂亮话,多干平凡事”
在肖永才生前坐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个不起眼的岗位牌,上面印着“少说漂亮话,多干平凡事”10个字。这句话不仅是肖永才奉行的座右铭,更是他扎根山区、从教26年的真实写照。
2000年秋,肖永才受组织委托,挑起了麻坪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这副重担。
麻坪小学,对肖永才来说,太熟悉不过了,这不仅因为他1987年就开始在这里耕耘,更因为他切身感受到这里的孩子们在恶劣自然条件下背米提菜,步行一、二十里上学的艰难。麻坪小学海拔1200米,冬夏温差大,冬季长时间滴水成冰。每年到了这个时候,学校师生吃水非常不便,要到四里以外的山洞去抬去挑,严重影响了学校师生正常的工作和学习,更让家长不放心。连水都吃不上的学校,群众们能满意吗?肖永才暗暗发誓:水的问题不解决,我就不配当这个校长。
为找水源,他走遍了学校方圆四五公里的山岭沟壑,渴了喝一口冷水,饿了啃一口冷馍,钻密林,爬陡坡,衣服磨破,手脸划伤了,他全然不顾。功夫不负有心人,两个星期后,终于找到了一眼泉水,但水源离学校足有两公里远。
怎么办?为了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肖永才带领全校教师,组成一个攻坚小组,利用课余时间,自己带头搬石头、运水泥、建水塔、挖水道、埋水管,苦战半个多月,终于把水引到了学校。
可是好景不长。一天夜里,肖永才值班时,发现突然停水了。他带着学校教导主任宋永学打着手电筒沿水管查下去,发现输水管道一接头被凌断。
时值寒冬,天气早已降至零度以下。找来工具后,肖永才和宋永学开始修管道,然而,夹带着冰渣的冷水喷满他们全身,寒冷冻得他们几乎失去知觉。
“明天学校一两百名师生还等着用水呢。”一想到这些,两人咬紧牙关,硬是坚持2个多小时连夜将水管接通。
去年“五一”长假,学生和老师们都在家休息,肖永才还在校园里转悠。突然,他发现教学楼右侧的墙壁下水管道破裂,大量污水渗进墙壁,造成墙面一片斑驳。
下水道从四层楼楼顶延伸而下,足有20米长,单凭一个人没法干。肖永才立即找来几位老师帮忙。修这段下水道必须要有人悬调在楼房的墙壁上高空作业,可比他年龄还小的老师们都没有这方面的经验。“来,你们拉住我,我下去。”就在大家还在考虑方案时,肖永才找来一捆长绳子,一头拴在自己腰上,一头交给老师们固定。肖永才从楼顶上迅速翻下护栏,悬空在墙壁上开始作业。
拆旧管、换新管、打钢钉、上钢箍都是肖永才一人在空中干了足足2个小时。负责系绳子的马安良老师说:“别说吊在空中,就是从上往下看头就发晕。”
“就是拼上一辈子,也要把寄宿制学校建成”
麻坪小学附近7个村的孩子都在这里上学,学生离校近的五六里,远的二三十里,相当一部分学生每天上学都要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一遇刮风下雨,天寒地冻,学生上学更为艰苦,更不安全。
肖永才昼思夜想,“唯一的办法是让学生住下来,可学校仍然是多年前的老样子,几十间土木结构的危房哪能满足学生吃住的需要呢?”在2003年初春的一次校委会上,他慷慨陈词:“就是拼上一辈子,也要把寄宿制学校建成。”
经初步核算,整个工程最低也需要50多万元。这对于一个贫困的山区小学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肖永才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奔走于县城与乡政府之间,请示报告、申请立项。在得到县、乡两级支持后,2003年4月,麻坪小学的寄宿制建设正式动工。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校宿舍楼,这座土木结构的房子建于上个世纪70年代,经过岁月的洗刷,早已成为D级危房。为了最大限度的节约资金,肖永才宣布,旧房拆除工作一律由教职工自己动手。
拆房的第一步就要上顶接瓦,大家都知道屋顶早已腐蚀致朽,稍不慎就会踏空跌落,谁也不敢先上去。正在犹豫间,肖永才第一个爬上屋顶,掀砖接瓦,带头拆除了三栋23间的危房。
此时,上面的资金还没有到位,肖永才走村串户,骑着摩托车到两峪,下马良,上歇马,走保康,跑遍大半个保康周转资金。在此期间,肖永才从未用公款报销过一分钱的油钱,没领过一分钱的生活补助,没报销过一分钱的住宿费。
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2003年9月,学校建起一栋3间80平方米的门市部,解决了勤工俭学无项目的问题;2004年5月,学校动手拆除一栋14间C级危房,自购原材料,建起22间560平方米的学生住宿房及师生餐厅;2005年4月,硬化篮球场600平方米,软化150米环形跑道;2005年4月对原教学综合楼进行了维修;2005年底,硬化校园道路,修砌花池,种植花草树木,建文化橱窗80多平方米;2006年,远程教育设备首次落户学校,闭塞的山村小学开始有了自己的网络设备。
在寄宿制学校建设中,他不仅处处身先士卒,带领老师们一起扛材料,一起平整场地,一起搬运土石方,还有了“两工四匠”的美名。学校水电路坏了,他成了水电工、修理工;学生课桌凳需要维修,他成了木匠,学校门窗、床铺需要油漆,他又成了漆匠;学校墙壁需要粉刷,他就成了粉刷匠;房屋出现漏雨需要检修,他便成了瓦匠。
经测算,学校的寄宿制建设共花费资金53万元,仅4年来肖永才带领教职工自己动手节约的资金就达11.9万元。在肖永才的带领下,麻坪小学的校容校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06年底,省“普九”复查工作组来这里检查工作时赞不绝口地说:“山村学校能办到如此水平,简直是个奇迹。”
“孩子住进了学校,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亲”
“也许在他妻子眼中,他不是一名好丈夫,在他女儿眼中,他不是一名好父亲,但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一名好老师,因为他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山区的教育事业,把所有的关爱都给了自己的学生!”这是麻坪小学六年级学生陈勇在小升初语文考试中写的一段话。
去年的小升初考试,全县语文科目的作文试题是:选择六年小学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个人或一件事,告诉《小学生天地》编辑部的张阿姨,让张阿姨也为这个人或这件事而感动。麻坪小学的考生们很多都像陈勇一样选择了同一个人,那就是校长肖永才。
肖永才把学校这个近200人的“大家”,盘得一天比一天红火,却对自己的“小家”顾及得太少太少。母亲80岁高龄,至今还孤身一人生活在离学校十里的老家里,肖永才只能抽出中午和晚上的时间,回家为她老人家挑水、弄柴。
妻子在离他三十里外的乡小学教书,照顾女儿的担子全部压在她身上。女儿肖蕾在襄樊上学已经两年,肖永才一次都没能去看望过。
2005年8月下旬的一天,妻子楮应月意外被酒精严重烧伤,住进县医院。肖永才为了学校的开学工作,在妻子脱离3天危险期后,就将照看妻子的任务交给了只有13岁的女儿,自己赶回学校。
肖永才对自己的学生倾注了全部的爱,他曾多次深情地对教师们讲:“上级领导要求我们带着感情办教育,我们当老师的肩上,就是沉甸甸的责任,现在孩子们都住进了学校,我们就是孩子的父母亲,要为孩子们的一切负责,让他们的家长百分之百的放心。”
肖永才生活并不宽裕,但他每年都要结对帮扶两个贫困学生。学生病了,他买药看望;学生缺衣少食,他从自己的工资里补贴,直至学生毕业离校。曾受到肖永才多年帮扶的庄金花、庄姜燕姐妹俩伤心的说:“要不是肖校长帮助我们,我们早就辍学了,现在我们都还欠校长几百元的生活费。”
肖永才对学生关怀备至,对职工照顾有加。姜照千老师家属住院开刀,他主动帮姜老师代课。王开创老师得癌症化疗,他千方百计筹集住院费用。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肖永才很普通,静静地来又静静地走。在山里孩子的心中,肖永才却是沉甸甸的,在他们眼里,肖永才是和父母一样最亲、最值得敬重的人。(作者:都正阳 刘波 雷钏 )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