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9-01 09:24 | 来源:郑州晚报 2010年8月28日 第A06版 | 查看:2312次
大约1986年,她从西安调到“郑州钢管厂”
女儿小名叫文文,儿子叫磊磊
西安市民焦聪玲昨日给本报发来邮件,讲述年过半百的她代10多名同学寻找30年未见的老师。他们当年都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中学上学,班主任是王淑荣老师。遗憾的是,王老师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随家人到郑州,就此失去了联系。
本报和西安晚报跨省合作,希望能圆师生思念梦。晚报记者 董洪刚 实习生 李蕾/文 晚报记者 廖谦/图
“我们年纪都大了,很想再见见王老师”
分别30多年,西安学生寻找当年恩师
“如果当年没有王老师,我就不可能参加高考,更不会有今天的生活。”焦女士回想起当年的岁月有些哽咽。焦女士是1977届的高中毕业生,面对刚刚恢复的高考,她有些胆怯,曾经萌生了放弃考试的想法。王老师得知这一情况后,不仅单独给她“开小灶”补习功课,还经常找她谈心聊天,给她鼓励打气,有几次王老师还到她家中帮助她做家人的思想工作。
如今,焦女士已从西安某单位中层干部的位子上退休。每逢教师节来临之际,她都要给孩子讲当年给她莫大帮助的王老师。
“帮忙找找王老师吧,我们都很想她。”程先生的声音中充满了期待。程先生告诉记者,当年他们几个男生特别调皮,但是王老师对他们并没有另眼相看,始终用自己慈母般的爱心呵护着他们,还经常给他们缝补穿破了的衣服。
现在,每年的同学聚会上,程先生和同学们经常谈起当时的感动。“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很想再见见王老师。”程先生激动地说。
延续师生情,本报记者多方查找“钢管厂”
如果您有王淑荣老师的信息
欢迎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
年过半百的学生在西安,他们朝思暮想的王淑荣老师可能在郑州,一段老师和学生的感人故事在两座古城之间传递着。昨天下午,记者接到了西安晚报记者的电话,协商一起努力将这段感人的师生故事延续下去。
记者开始寻找王淑荣。
记者拨打查询电话,找不到郑州钢管厂的电话,只有一些小钢管厂的电话。记者与其中6个小厂取得联系,询问这些厂家是否知道上个世纪80年代或90年代的郑州钢管厂,他们都说好像有,但具体位置和电话都没有。
随后,记者与郑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取得联系,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郑州有很多钢管厂,但是说上个世纪80年代的钢管厂,有些详细资料需要查查。
工作人员说,尽快协调有关科室,搜集这个厂的信息,争取找到相关资料信息。不过,即使有这个厂,也可能改制了。
如果您知道王淑荣老师的信息,欢迎拨打本报热线67659999。
焦聪玲发给郑州晚报的邮件
你们好!
我是西安一个退休人员,叫焦聪玲,今年50多岁了,上世纪70年代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高中上学,毕业这么多年了,非常想念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今给你们写信,想通过贵报寻找我的恩师。老师您在哪儿?分别30多年了,我非常非常思念您。
我的老师叫王淑荣(女),郑州人,哈尔滨工业大学毕业,大概1974年至1977年在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中学当老师,是我们1977级一班的班主任,教的是数学课,后来西安黄河棉织厂子校解散了,王老师调到厂里的教育科工作,后来听说1986年随爱人(爱人可能姓张)调回郑州,在郑州“马钢厂”或是郑州钢管厂工作,具体我不清楚。她调回郑州后就失去联系了,她一个女儿小名叫文文,现在应该有30多岁,儿子小名叫磊磊,估计老师现在年龄也有60多岁了吧。
王老师她很简朴……是我人生中遇到的好老师,是值得我们钦佩与尊敬的,(她)就像是阳光下的一片片绿叶,每时每刻都在无私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就像那风中的红烛流尽了最后的血和泪。现在西安的同学们每次聚会都会想起王老师,把寻找老师的任务交给我,多次托郑州的朋友打听老师的下落,都没有结果。希望通过贵报寻找我们一直想念的老师王淑荣,期盼着好消息传来。有哪位朋友知情,请告诉我她的近况,在此表示真诚的感谢!
学生:马旭 程宏伟 周健
王保珠 刘振钢 吴改兰
张宏 王义英等
(责任编辑:张予)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