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运会,见证中国体育腾飞(3图)

发布时间:2021-03-15 18:44 | 来源:光明日报 2021年03月15日 06版 | 查看:632次

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资料图片

第一届全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大型团体操。资料图片

2017年8月27日,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开幕式现场。新华社发

  2月4日,我国传统的农历“小年”这天,我们迎来了北京冬奥会开幕倒计时一周年。再过300多个日夜,四海健儿将齐聚东方,共襄冬奥盛举。

  时间回到62年前。北京,第一届全国运动会上,1万多名运动员在体育赛场上展示着新中国的蓬勃朝气。

  如今,我们已成功举办了十三届全运会,见证了中国从举办全运会到参加、主办亚运会和奥运会的全面突破,见证了我国群众体育蓬勃发展、竞技体育成绩优异、体育产业亮点纷呈、体育事业成就瞩目的历史发展,见证着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不凡征程。

新生力量精彩亮相

  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主席为即将召开的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第二届代表大会题词“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正是在这一思想指引下,新中国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起来。

  1954年初,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并批准了《关于加强人民体育运动工作的报告》,酝酿举行新中国的首届全国运动会。1958年,中共中央下达《对体育工作的批示》,批示指出,“为庆祝建国十周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国运动会,将推动我国体育运动进一步发展,对国际上也有很大意义,因此必须开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的短短几年间,中国竞技体育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成绩:1956年,陈镜开打破举重世界纪录,第一次在世界纪录簿上写下中国人的名字;1957年,女子运动员郑凤荣打破跳高世界纪录;1959年容国团在第25届世乒赛上为中国人夺取了第一个世界冠军,他的励志口号“人生能有几次搏”至今仍在激励着国人。

  1959年,正逢新中国成立10周年,第一届全国运动会正式诞生。北京市社会科学院体育文化研究中心原主任金汕表示,全运会的诞生充满了时代特色,其目的就是普及群众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迎接国庆十周年。

  1959年9月13日,第一届全国运动会在北京工人体育场隆重举行。下午3时,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临开幕式。各省区市和解放军共29个代表团10658名运动员参加了各项比赛。

  在第一届全运会上打破游泳世界纪录的穆祥雄回忆:开幕式上,1200多人组成的军乐队齐奏军乐,在一片雷动的掌声中,由前面抬着国徽、后面手执红旗的仪仗队为先导,参加全运会的各民族运动员精神抖擞,列队步入会场,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场上五彩缤纷的气球腾空而起,1000只和平鸽拍打着翅膀从看台上飞上天空,台上台下欢呼声和掌声响成一片。

  这届全运会共有36个比赛项目,其中,无线电收发报、航海多项、飞机跳伞等军事项目占据了重要席位,还设有击剑、自由式摔跤、水上摩托艇等6个表演项目。这届运动会共有7名运动员打破游泳、跳伞、射击、航空模型4项世界纪录,还有664人844次打破和新创106项全国纪录。

从“奥运练兵场”到“全民共享”

  全运会至今已成功举行了十三届,随着中国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与世界体育的接轨,全运会在项目设置上发生着很大变化。

  第一、二届全运会举办时,足球、篮球、围棋等普及面广的群众体育项目是全运会的主要比赛项目。但由于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军事项目占有比较重的分量。

  1979年举行第四届全运会时,中国处在改革开放的起步阶段,全运会也开始进行有限的改革,项目设置越来越重视竞技性、越来越接近国际大型比赛。

  到了1983年9月的第五届全运会,比赛项目首次全面按照奥运会的竞赛项目来设置,从而为后来中国健儿在奥运会上的优异表现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的六运会至十运会,“奥运争光计划”,“全运练兵,奥运夺金”成为全运会的主旋律,大量世界级水平的中国体育健儿通过全运会赛场的锤炼走向世界,步入奥林匹克赛场。

  党的十八大后,2013年辽宁全运会上,参赛运动员人数比上届减少1200人,开幕式大型文艺演出改为全民健身展示,彰显了“全民参与、回归体育、节约朴素”的办赛新风。

  2016年8月19日,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同年8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第31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指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是我国体育工作的根本任务。”

  总书记的话语,引领着全运会的发展。

  2017年在天津举行的第十三届全运会再度改革,设立19项群众比赛项目成为最大亮点。这些项目,既有代表中华体育文化的龙舟、舞龙,又有展示时尚运动精神的滑板、攀岩;既有体现现代科技的航空、航海模型,又有群众喜闻乐见的乒羽、棋牌比赛。全运会走进一个全新的时代。第十四届全运会拟于今年9月在陕西举办,本届全运会以“全民全运、同心同行”为主题口号,将设立多个群众比赛项目,吸引广大群众参与全运会、参与健身运动。

  经过60多年的发展,全运会已经不仅仅是竞技体育的检阅场,也成了全民健身的大舞台。

助力中国体育走向世界

  纵观全运会走过的60多年历史,它不仅是新中国竞技体育的“检阅场”和奥运会的“练兵场”,还见证了中国体育健儿全面走向世界的历程。它的作用和意义在2008年的北京得以全面释放,在当年的第29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终于实现了奥运金牌总数第一的历史性突破。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让国人们找到了实现体育强国的巨大自信。2013年8月31日,第十二届全运会在沈阳开幕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在会见全国体育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代表等时指出,“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2015年7月31日,北京获得2022年冬季奥运会和冬残奥会的主办权,成为首个既举办过夏季奥运会又即将举办冬季奥运会的、独一无二的“双奥之城”。此后六年多的时间里,在绿色、共享、开放、廉洁的办奥理念下,各项筹办工作有序开展,申办之初提出的“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的冬奥愿景正在变为现实。夏季和冬季体育项目的两翼齐飞,将彻底改变中国体育乃至世界体育的原有格局,正如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所说,“此次盛会将永久改变冬季运动的面貌。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北京2022年冬奥会将改变整个世界的冬季运动格局”。

  回顾全运会走过的辉煌62年,它的每一次变迁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特色,同时也折射出新中国体育发展的不平凡历史。

  (本报记者 王东)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