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03-09 19:09 | 来源:人民网安徽 2019-10-21 14:18:07 | 查看:3849次
李家林 宫礼
【摘要】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70年来,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余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其间,有...
“采薇采薇,薇亦柔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70年来,中国累计减少贫困人口8亿余人,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到2020年打赢脱贫攻坚战。
这其间,有“魔芋大王”何家庆用生命迸射的一束火花。
而今,这一束火花灭了:何家庆今年7月累晕在扶贫调研的途中,10月19日因病离世;在病榻上,他依然坚持工作,希望能留下更多的调研成果。
而今,这一束火花仍在:何家庆生前遗愿,将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让他们重见光明,看见火花。离世后,家属按照其生前遗愿,捐出了眼角膜。
而今,这一束火花正在燎原:在何家庆的家乡安徽,自2014年建档立卡以来,安徽省共有441.6万贫困人口脱贫、2936个贫困村出列、22个贫困县摘帽,贫困发生率从9.1%降至0.93%。
病床上的何家庆,念念不忘的还是他的扶贫事业。王从启摄
何家庆,生前为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南京大学植物标本室主任。1984年,他自费考察大别山植物资源,考察报告为中央实施山区星火计划提供了依据。1998年,他自费扶贫大西南,跨越8省区,行程三万多公里,为一百多个县的芋农讲授魔芋栽培技术。他曾受到国家领导人接见,先后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第七届扶贫状元”“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师德先进个人”等荣誉和称号。
“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
“读着共产党的书,拿着共产党的钱,好好学习,努力向上,以求深造,成长后要成顶天立地之业,才对得起党,对得起人民。”这是老父亲对何家庆的教导。
没有党和国家的培养,与新中国同龄的何家庆不会有机会走进学堂。他的父亲在安徽省安庆市一家码头拉板车,家里其他人依靠江边拾柴、捡破烂补贴家用。
从小学到大学,国家给予了何家庆全免学费的待遇。1976年,何家庆被调入安徽大学生物系当了教员。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我可能仍旧是个拉车的。
“因为我是个教师,我当为人民服务。孩提时代,我发誓:谁给我一捧土,我还他一座山。”何家庆在给女儿的信中写到:“我只希望长大后无论做什么都要为人民服务!”
1984年,何家庆走上考察大别山之路。225天,他步行12684公里,足迹遍布鄂豫皖三省19个县,先后攀登千米以上的山峰357座,采集植物标本3117种近万份,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全面考察大别山的人。他的考察成果、意见,受到当时中央和省领导的重视。
1986年,何家庆开始探寻帮助中西部贫困山区脱贫的途径。
他盯上了魔芋。他说:“魔芋适合于山区阴凉潮湿的土壤生长,栽种技术含量低,山区农民学得快、用得上;并且产量高,一亩地产量高的可以收获八九千公斤,收入够供一个大学生上学,有利于穷困地区人民尽快脱贫。”
他开始研究魔芋,并出版了《魔芋栽培及加工技术》、《魔芋栽培新技术》,翻译了《日本国魔芋的开发利用》。其中,18万字的《魔芋栽培新技术》一书是国内第一部系统研究魔芋的著作。
一个研究植物分类与实用经济植物的学者,成了“魔芋”专家。他最关心的,还是贫困山区的芋农。1990年6月,他到安徽省绩溪县挂职任科技副县长。挂职850天,他有697天在贫困乡度过。道别时,乡亲们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焦裕禄式的县长”。
“山区人希望脱贫,希望技术,何教授您为我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
魔芋再好,农民不了解、不种植也发挥不了作用。何家庆决心利用自己的技术推进西南山区魔芋的发展,形成产业化。
1998年春节刚过,何家庆带着16年全部的收入积累共27720.8元,背着褪了颜色、打满补丁的帆布背囊,揣着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地图和一张《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贫困县名单》,孤身一人起程了。
这一走就是305天。这一走就是30000多公里的行程:安徽、湖北、湖南、浙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102个地(州)市、县,27个兄弟民族,207个乡镇,426个村寨……
《何家庆西行日记》
在鄂西,何家庆无处投宿时,曾在山神庙里和农家的猪圈里过夜;在大巴山,何家庆因为饥饿难当,曾讨要农民喂猪的糊糊吃;在雷公山自然保护区,何家庆被毒蛇咬过,大腿肿得20多天抬不起来,险些丧生;在返回途中,由于钱财所剩无几,何家庆不得不放下斯文,一路当了两个月的乞丐……
从大西南回来后,他的体重整整下降了20公斤。
就是这名瘦小的安徽人,这一路为芋农举办技术培训班60余次,直接受训的有20000多人。
他此行最大的收获之一,是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
每到一处,当地人就将何家庆工作情况写上一纸证明。何家庆后来把在各地得到的介绍信粘贴在一起,拉开来,竟有5.5米长。湖北省鹤峰县五里乡证明上写道:“山区人希望脱贫,希望技术,何教授您为我们做了一件天大的好事,我们永远铭记您的这份真情!”
“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是教师,必须这样做”
1999年,媒体对何家庆的事迹进行报道后,他成了“名人”。在被媒体关注成了全国典型后,他依旧穿着布上衣,多年在学校食堂吃午饭,很少超过3块钱。
在安徽大学校园里,师生们经常看到何家庆穿着那身洗得发白的中山装,夹着个碗到食堂排队打饭。而他当时刚刚将国家给予他的10万元奖金全部捐出,用于资助贫困地区的女童。那时,10万元可以在合肥买一套不错的房子。
这么多年,何家庆对自己从未大方过,可就是这么抠门的老头子,却自费4万元申报了8个专利,自费7万元出版了200万字的图书《中国外来植物》。为了这本图书,何家庆花了十年的时间,拍摄了3000张外来植物的照片。在这本重达近2公斤的书中,何家庆共收录了1200种外来入侵植物,此前国家相关部委公布的只有400多种。
这几年,何家庆致力于让农民从填饱肚子到鼓起腰包。从2016年开始,已经67岁的何家庆自费走遍了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河南等省,调研瓜蒌产业发展现状,开展“栝楼扶贫”,传播科学的栽培技术,帮助农民增收。他出版了《中国栝楼》,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有关栝楼的6项发明专利。
今年7月,何家庆在潜山调研栝楼产业时晕倒在路上,后检查出癌症晚期……
获知身患绝症后,何家庆提出,要把眼角膜捐献给山区贫困孩子。何家庆去世后,安徽省红十字眼库工作人员办理了相关角膜捐献手续。医生说,他们提取了他的两枚眼角膜,非常透明……
何家庆走了,一个纯粹的人就这么走了。但他的声音仍在人间,鼓舞着无数奋斗在扶贫一线的干部:“我可能多做一些事,尽早尽快为更多百姓改善经济状况。……位卑未敢忘忧国,我是教师,必须这样做!”
这束火花,灼灼。
(编者注:原文标题为《“魔芋大王”何家庆去世:用生命迸射的火花,今已燎原 》)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