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声东击西出奇兵,万里长征从头越

发布时间:2021-03-01 17:26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3月01日 第01版 | 查看:748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报记者 何星辉

  86年过去了,静静流淌的赤水河,暗藏着多少历史的惊心动魄和风云激荡。

  1935年,面对几十万敌军的围追堵截,毛泽东指挥千军万马声东击西,最终跳出重重包围,导演出一部“四渡赤水”的千古绝唱。

  历时3个多月,转战川黔滇3省,四渡赤水出奇制胜,让中央红军化险为夷,创造了中外战争史上的奇迹。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参观遵义会议纪念馆时曾赞叹:“毛主席用兵如神!真是运动战的典范。”

  “这是红军长征史上以少胜多、变被动为主动的光辉战例,彻底粉碎了蒋介石等反动派企图围歼红军于川黔滇边境的狂妄计划。”日前,在贵州习水,四渡赤水纪念馆工作人员梁华不断向前来参观的游客讲解“四渡赤水”的辉煌往昔。

  二渡赤水巧回师 遵义大捷用神兵

  1935年1月,中央红军占领遵义之后,蒋介石急调40万大军围追堵截,企图将中央红军消灭在黔北地区。因敌我力量悬殊,党中央决定撤出遵义而北渡长江,与活动在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会合,开创川西北革命根据地。

  然而,红军的战略意图被敌人察觉,北上受阻。

  同年1月27日,中央红军各部陆续到达黔北土城地区,随后与尾随追击的川军在赤水河边的青杠坡交上了火。因情报有误,红军损失惨重。在前后夹击的绝境中,毛泽东当机立断:撤出战斗,西渡赤水。

  赤水河是川黔滇交界地区的一条重要水道,河道曲折蜿蜒,水流奔腾湍急。流经土城一带的赤水河,河面窄处一二百米,宽处三四百米,所幸正值隆冬枯水期,河水不深,河面平静。

  这也使得红军得以成功夜渡赤水河,让追击的川军无功而返。由于敌情的急剧变化,北渡长江已不可能。一渡赤水之后,毛泽东等果断率师向国民党军队兵力薄弱的云南扎西地区集结。

  正当蒋介石再度调集重兵,杀气腾腾奔向扎西时,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却出其不意令红军东返贵州。

  此时的黔北地区,敌军兵力空虚,黔军总司令王家烈万万没有想到,中央红军会“卷土重来”。1935年2月18日,中央红军由太平渡、二郎滩二渡赤水,将3万兵力捏成一个拳头,变劣势为优势,以泰山压顶之势砸向黔军。

  中央红军一路声东击西、出奇制胜,先后攻占了桐梓和天险娄山关,直至击溃敌军取得了遵义大捷,取得了长征以来的第一次重大胜利。

  遵义大捷展示出了毛泽东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不过,红军虽取得了二渡赤水的胜利,但还是没有从根本上跳出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的圈子,局势仍然十分严峻。

  声东击西扰敌军 四渡赤水展欢颜

  在贵州省仁怀市茅台镇,茅台渡口纪念碑、红军铁索桥等景点,至今仍铭记着红军三渡赤水的历史壮举。遵义红色文化义务讲解员黄先荣说,小时候,他家住的地方,推开窗户就能看见红军渡口。红军渡河的浮桥就套在一棵有着300多年历史的老树上。

  红军二渡赤水之后,蒋介石误以为红军已成“流寇”。为此,他周密策划了新的“围剿计划”。毛泽东洞察了蒋介石的阴谋,将计就计,故意在遵义地区徘徊,引诱国民党中央军出动。

  1935年3月14日,红军主力移师仁怀鲁班场,进攻据守在那里的中央军。由于敌军急速增援,毛泽东果断指挥红军快速穿插,直接攻向茅台镇。

  茅台镇当时是一个又脏又乱的小村镇,坐落在赤水河畔附近的陡岸上。在几乎一枪未发的情况下,中央红军轻松拿下了茅台镇,随即在附近的渡口三渡赤水。

  红军三渡赤水与以往两渡赤水迥然不同。前两次是在尽可能秘密的情况下悄悄进行的,而三渡赤水是毛泽东指挥的一次绝妙的全军大佯动,红军一改常态,在白天大张旗鼓地渡河。

  蒋介石很快发现了这一情况,严令各部队不分昼夜在赤水河沿岸建立以碉堡群为依托的封锁线。但在红军主力全部渡过赤水河之后,毛泽东则命令部队停止前进,只令红一军团派出一个团伪装成红军主力的样子,从古蔺向西而行,沿途虚张声势,故意做出红军主力要北渡长江的姿态,迷惑敌人。

  蒋介石果然中计,急调各路大军奔集川南布防,合力“进剿”。中央红军却趁调整部署之际,以隐蔽、神速的行动折而向东,于同年3月21日至22日在二郎滩、九溪口、太平渡四渡赤水河,继而南渡乌江,威逼贵阳。

  蒋介石急调滇军“保驾”。趁着滇军东调、云南空虚之时,毛泽东却指挥红军渡过北盘江,佯攻昆明,继而顺利渡过金沙江,巧妙地跳出了国民党军队的包围圈,将蒋介石的40万追兵远远甩在了后面。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