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会议:中国革命伟大的转折点

发布时间:2021-02-28 19:18 |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2月26日 第04版 | 查看:637次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本报记者 何星辉

  贵州省遵义市,一座灰白相间、中西合璧的砖木结构二层小楼,总是格外引人注目。这里,就是遵义会议会址。86年前,一场关乎中国革命伟大转折的会议,在这里召开。《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称之为“在党的历史上是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如今,慕名而来的海内外游客络绎不绝。日前,科技日报记者走进遵义会议会址,看到遵义会议召开时的场景,被现代科技活灵活现地还原了出来。遵义红色文化义务讲解员孔霞经常在这里为中外游客讲解那些红军生死转折的故事。一扇扇镌刻着历史记忆的朱门被频频推开,鲜活的红军故事被反复诉说……

  遵义会议前奏:转兵贵州

  孔霞的讲述,从遵义会议的前奏开始。

  1934年10月,因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机关与中央红军主力被迫从中央革命根据地撤离,计划与红二、六军团在湘西会合,然后再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

  然而,在连续突破国民党军四道封锁线并渡过湘江后,红军人数已经从最初撤离时的8.6万人减少到3万余人。面对10倍于己的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中央红军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

  同年12月12日,抵达湖南通道后,中央军委召开了一次紧急会议。会议的主题,就是讨论红军的战略转移方向问题。

  当时,党的主要负责人博古和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仍坚持按原定的计划行事。列席会议的毛泽东建议,应放弃原定计划,转兵贵州。他的主张虽然得到与会多数人的赞成和支持,但博古和李德固执己见。

  由于意见分歧,中央军委在战略转移方向上未能达成一致,不过在行军路线上做了一些调整,决定进入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

  3日后,中央红军占领贵州黎平。在黎平,中共中央召开了红军长征以来的第一次政治局会议。会议肯定了毛泽东转兵贵州开辟新革命根据地的正确主张,正式决定放弃向湘西前进的计划,改向贵州北部进军。

  关键时刻,毛泽东力挽狂澜,让中央红军躲过了蒋介石在湘西路上布好的埋伏。转兵贵州,既避免了红军遭到进一步的损失和消耗,又为红军赢得了相对喘息的时间。

  小屋里作出的惊天决定

  1935年初,中央红军强渡乌江后,攻克黔北重镇遵义。

  同年1月15日至17日,红军在黔军军阀柏辉章的公馆里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和组织问题,即后来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

  始建于20世纪30年代初的柏辉章公馆,当时在遵义城内无人不晓,红军到达遵义城之后,柏辉章家人吓得逃跑了,红军总司令部便驻扎了进来。

  就在一间用油灯照明的小屋里,遵义会议作出了让中国革命转危为安、转败为胜的伟大抉择。

  会上,毛泽东作了长篇发言,批判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和长征以来的军事指挥错误,尖锐抨击他们在军事上只知道纸上谈兵,完全不考虑中国革命的实际情况,阐述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战术问题和当前应采取的军事方针。

  严酷的现实使党和红军的高级干部以及广大指战员深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的危害,毛泽东的发言得到了包括朱德等在内的绝大部分人的支持。

  会议作出了“选举毛泽东同志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重要决定,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党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遵义会议是在和共产国际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系列重大的决策,标志着我们党在政治上从幼稚走向成熟。”遵义会议纪念馆副馆长王志力说,遵义会议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道路,毛泽东思想开始指导全党,中国共产党开始独立领导中国革命。

  更为重要的是,遵义会议在极其危急的历史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接下来到4月底转进云南前,中央红军又召开了系列重要会议,开始了中国革命的新征程,使中央红军避免了陷入重围的危险。

  “群龙得首自腾翔,路线精通走一行。左右偏差能纠正,天空无限任飞扬。”新中国成立后,朱德的一首《遵义会议》诗作,道出了转折后他的欢欣鼓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