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8-10-26 08:00 | 来源:青岛新闻网 2006-03-24 15:19:16 | 查看:1771次
3月23日,陆永康在和孩子们一起游戏。这是他最快乐的时光。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记者周之江
有人这样说他:“这是一个跪着工作的人,却是一个让我们站立者叹服的人!”
他叫陆永康。父母取名永康,偏偏老天没有给他一个健康的身体。
58岁的陆永康是贵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三都水族自治县羊福民族学校的教师。他出生仅9个月时,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腿膝盖以下肌肉萎缩。别人学走,他学跪。20岁那年,他成为一名小学民办教师,从此开始漫长的跪着教书的生涯。36年来,陆永康日复一日地跪在讲台上传道授业;年复一年跪着前行在山间道上,走村串寨做家访。
3月23日,陆永康的妻子黄天云向记者展示陆永康用过的、重达两公斤的“船鞋”。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两公斤的“船鞋”陪伴他56年
陆永康的手掌极其厚实,上肢粗壮、有力。在他2004年做手术前的56年里,他只能手膝并用地跪着行走。
只读到小学六年级的陆永康从没想到自己也能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他还记得,1968年,村里的孔荣小学已经流失掉最后一位教师,“村里的干部找到我,让我试试看能不能胜任。上了几节课,领导觉得还行,就这么当上了老师。”
学校没有老师,学生也流失得差不多了,陆永康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辍学的孩子给劝回来。他用木板、旧篮球、废旧轮胎、铁丝自制了一双重达两公斤的“船鞋”,缚住双膝,再拄上一根木棍,开始了艰难的劝学过程。白天上课,晚上家访。
家访,对陆永康来说,不是件容易事。因为行走不便,别人走一个小时的路,他得跪着走上两三个小时。孔荣村的村民依山而居却不集中,隔山相望,走却要耗时半天,爬山、过河、跨沟,就是正常人也要留个神。陆永康常常是傍晚出发,回到家里已是繁星满天。
跪行在崎岖的山道上,手脚并用,稍不小心便摔跟斗。没人搀扶,他“蹭”起再继续往前“走”。陆永康回忆说:“有一次遇到冰雹,遍地泥泞,我走不快,只好躲在树底下。冰雹子打到身上脸上,只觉得耳朵‘辣’。”
孤身一人跪着行走在深山老林里,陆永康有时难免感觉害怕。听老人说,不管是鬼还是老虎,都怕铜的声音。于是他便买了一个铜口哨,再绑一个手电筒在头顶上照明。
“听到树林里有动物的叫声或者觉得害怕了,我就吹吹口哨给自己壮胆。”陆永康说。
村民们逐渐熟悉了陆永康的口哨声。每当此时,他们就聚集在进村的山道上,“哦呵,哦呵”地吆喝着迎接陆老师。
“跪行”着的陆永康感动了村民。第二个学期,他的学生便增加到50名。3年后,孔荣小学破天荒地有了150名学生。陆永康在这里一教就是13年,他跪着给孩子们上课,跪着和孩子们做游戏,跪着和孩子们一道行走在山间的小道上。13年里,他跪坏了5双自制的“船鞋”。
鞋坏了修,修不了再做新的。陆永康说,他“都快成鞋匠了”。
3月23日,陆永康拄着拐杖为山里的孩子们传道授业。新华社记者杨俊江摄
跪着教书的乡村老师终于站起来了
长期的“跪行”“跪教”,使得陆永康的膝盖结满了厚厚的老茧,膝盖以下的肌腱功能已退化变形。
1981年,陆永康由民办转为公办教师后,上级有关部门考虑到他行走不便,把他调到乡里任教。学生和家长都舍不得他走,多次找到乡里反映,要求陆老师回去继续教书。羊福乡教育辅导站站长龙光启说:“我们反复解释,好不容易才把他们劝了回去。”
2004年3月,中共黔南州委书记林明达在知晓陆永康的事迹后,给黔南中医院院长张长松打电话,询问陆永康还有没有通过手术治疗站立起来的可能。经过检查,陆永康双腿膝关节纤维强直,屈节90度,严重畸形。同年6月18日,历时3个多月的治疗后,陆永康生平第一次在助行器的帮助下站立起来。
消息传回羊福小学后,学生们你一针我一线地为陆老师绣了两双鞋垫,并托人带到黔南中医院,希望陆老师早日康复。
2005年4月19日,前后经过大大小小14次手术的陆永康出院了。进羊福乡要先过一座大桥,学校的师生们挤在桥边,他们是来迎接陆永康回家的。
乡村教师陆永康在学生心目中是个了不起的好老师。现任羊福民族学校校长王泽文曾是他在孔荣小学任教时的学生。这个26岁的年轻校长说:“我从小家境贫寒,考取中学后,陆老师每年坚持寄钱给我。毕业时,我向他咨询今后的专业选择。他回了长长的一封信,劝我读师范。我尊重他的意见,从黔南师专毕业后,又回到家乡当老师。”
陆永康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只有900多元,妻子没有文化,在学校做临时工,煮饭扫地,月工资150元,两个孩子都在读书,陆永康的日子并不宽裕。一家4口,一年四季穿的都是最便宜但很耐磨的绿色解放鞋。
一茬一茬的学生走了出去,陆永康却一直留在大山深处。他说他最喜欢的一支歌是《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尤其是那句“放飞的是希望,守巢的总是你”。在他看来,这就是乡村教师的真实写照。“即便是跪着上课,只要自己的学生能考上学校,有出息,这比什么都让我有成就感。”
1985年,陆永康加入了中国共产党,2002年被贵州省教育厅授予“优秀教师”称号。他还多次获得有关部门的奖励和表彰。然而,在他破烂寒酸的木板房里,墙上贴满了儿子获得三好学生和各种比赛优胜的奖状,甚至还有妻子黄天云在学校参加跑步比赛的奖状,属于他自己的只有孤零零的一张,那是1998年县政府颁发给他的“光荣任教三十周年纪念”奖状。
这不是什么特别的奖励,因为“每一位教书三十年的老师,县里都会发一张”。
“其他的奖状,搬家时不知扔到哪去了。”说这话时陆永康一脸平静。跟奖状一起不知扔到哪儿去了的,还有伴随陆永康30多年的“船鞋”,他说:“懒得留,站起来就算是和过去告别了。”
个头矮,心气可不“低人一等”
今年3月23日清早,天刚刚亮,一泼春雨过后,空气里有些湿润的味道。陆永康早早起身,7时30分就是早读课,他得到教室去。
家就在学校里的陆老师提前一刻钟就出了门。雨后路滑,这对拄着双拐的陆永康有些难度。他说:“过去跪着走,平路走不快,爬坡上坎还比现在利索。”
跪着走的陆永康在个子上虽然低人一头,他的心气可从来不会“低人一等”。
陆永康是个“身怀绝技”的人,他能爬树,会游泳。他还有一手好木工技术,专门为自己设计制作了一个木工用的刨凳。家里的衣柜、抽屉、板凳都是他自己亲手做的。他说:“以前跪着干活只有一米二几,现在能站起来了有一米五几,那个刨凳用不上了,木工也搁下来不做了。”
陆永康直到1990年才结婚,这时他已经42岁了。晚婚倒不完全是因为残疾,他说:“早先也有很多人给我介绍对象,我不敢谈,那时我的身份还是民办老师,收入低,没保障,怕把人家拖累了。转正以后,又怕影响事业,一拖就到了四十几岁。”
陆永康的妻子黄天云今年44岁,苗族,是邻近的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县人,朴实勤快。结婚后,家务活全让黄天云一人给包了,陆永康把更多的精力留给了学生。他知道自己文化程度有限,想方设法到处找各种教材资料,业余时间自学。他说:“乡村老师要样样都会教。调到乡里的中心小学后,我主要是上数学课。没有机会出去参加培训,生怕教不好,我就到处向人请教。”
儿子陆昌健挺崇拜自己的父亲,4岁那年,他看见爸爸在上课的路上摔倒,从此每天都要陪爸爸到教室。小昌健有个朴素的愿望,“长大要做像爸爸一样能干和受人尊敬的人”。
给儿子取名“昌健”,陆永康有一点特别的含义:“我天生残疾,所以希望孩子能健健康康。”
虽然不能像健康人一样自如行走,陆永康却始终快乐爽朗。今年春节,他亲手写了一副春联贴在门上,选的是毛泽东的两句诗:“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击水三千里。”
(责任编辑:卢亚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