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学爸爸 敬老义工 助残模范:他是鞍山最佳人民代表(2图)

发布时间:2010-05-27 10:3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5-25 | 查看:2506次

时刻牢记人民的嘱托——记鞍山市“最佳人民代表”冯志国

  前言

  承载百姓期望,肩负历史重任,调研考察民生,建言献策促振兴。他们是鞍山各条战线的骨干,他们是人民代表的标兵,他们是依法履职的典范。鞍山市“最佳人民代表”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冯志国就是其中之一。

  问他今年多大?一时间,他没有脱口而出自己的年龄。

  他跟我们算年龄的方法不同,一个是1976年,那一年是他22岁,刚刚成为一名优秀警察的时间,一个是他在“三尺岗台”上工作过的岁月,算到今年,整整34年,他更习惯于用工作的时间计算他的年龄,那是他能感觉到自我价值的特别方式。

  而今,他又有了重新计算自我价值的方式,那就是2008年,因为那一年他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人大代表,他像在鲜红的党旗下庄严宣誓那样动情地说:“人民选我当代表,我老冯就要为人民办实事,为群众解烦忧。 ”

  从此之后,他就用为百姓办了多少实事来衡量自己的价值。他,就是冯志国,鞍山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一大队副大队长,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鞍山市第十四届人大代表、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特级优秀人民警察、全国扶残助残先进个人、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今年5月25日,冯志国又光荣地被选为鞍山市 “最佳人民代表”。这个被大伙儿亲切地称为“老冯”的人不年轻、不高大、算不上英俊,长得黑穿得旧,哪儿有事哪儿到。对了,他还有一大堆的民间身份:残疾人协会助残大使,糖尿病协会爱心大使,癌症协会爱心大使,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外辅导员,爱心团队的组织者,出租车学雷锋“爱心联队”顾问,9个山区孩子的资助者,帮扶困难家庭的“好心人”……冯志国说:“当人大代表必须履行义务,它也是人民留给自己的特殊‘作业’,我要认真履行代表职责,向党向人民献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

  2010年年初,在鞍山市召开的人代会上,冯志国成为最难与记者“沟通”的人大代表。即便是在中午休息时间,记者也很难和他说上一句完整的话。因为他在利用午休时间接听百姓的电话,响个不停的电话铃声一次又一次打断了我们。在鞍山,很多人都知道冯志国的手机号,特别是在两会期间,冯志国干脆在媒体上公布了自己的手机号码,他向百姓承诺:“只要你们有困难,尽管来找我,我会竭尽全力把你们的心声带到两会上去,因为我是人民选出来的的代表啊!”所以,他“潜”到百姓中去倾听“民声”、“民意”。

  记得2008年12月29日,距离两会召开还有一周的时间,冯志国来到铁东区对炉街道办事处,此行目的就是要切实履行其人大代表的职责,开座谈会倾听民声。许多带着问题、带着建议的市民都要和这位来自于人民的代表反映一下情况,还有的是慕名而来,想见见这位鞍山“名人”,向他亲自道上一声“辛苦了! ”因为冯志国专为百姓说话,专为百姓办实事儿。“放心吧,我会把你们的心声带上去,一定给你们一个答复。”座谈会一开始,冯志国就用亲切的口吻做了简短的开场白,不仅开门见山明确了他此行的目的,还一下子拉近他与百姓的距离,而这句话也成为那次座谈会上所有与会人员听到的最多的一句话。

  在与社区居民进行了一个半小时的面对面的座谈后,冯志国表示,“放心吧,我一定会将大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整理,带到两会上。”随后,冯志国把自己的电话告知了居民,并表示社区居民可以随时和他联系。那次征集民意行动收获颇丰。“治理楼道小广告的人应获奖励”、“楼道感应灯缴费应该更加规范”、“处理交通事故时间应加以限定”、“治安巡逻员应由社区正式聘请”、“常用药的价格能否限定上、下限”,冯志国认真地将这些建议收集归纳。本来就异常忙碌的冯志国除了完成那些民间身份赋予他的任务外,他还要以人大代表的身份走到百姓中间,听听百姓的心声,并认真做记录,然后展开调查,形成意见和建议提交鞍山市人大常委会。

  其实,冯志国对人大代表有着一番平实而深刻的理解,他说:“事实上,要想成为一名真正合格优秀的人大代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他不仅要倾听百姓的声音,还要走进人民的心里,真正深入到他们的实际生活,特别是深入那些困难群体生活,然后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建议,这样才能充分体现人大代表对于人民的意义。”

  从2008年成为一名人大代表开始,冯志国就深入到市民中间,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截至目前,他已经向鞍山市人大常委会提交50多份建议和意见,人大常委会议案组的工作人员介绍,冯志国所提的建议,件件质量上乘,不仅有详细背景资料,实地考察的数据,还有切实可行的具体办法,很多建议还是市民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其中有关冯志国“让全市都亮起来”的故事至今还被鞍山百姓津津乐道。

  那是2007年12月13日,鞍山市立山区新风社区近百名居民因为重复收费、收费金额不一等问题,将某楼道灯公司的两名女收费员团团围住,要求对方给出明确解释。整个事情持续了3个小时左右,最终在两名收费员无法做出合理解释的情况下,全额退款。由此,楼道感应灯中存在的问题引起社会关注。

  当地媒体记者经过几天深入调查,发现鞍山楼道感应灯市场现状十分混乱,多家公司既没有物价部门的收费许可,也没有明确的安装维修区域,从而导致了重复收费、维修困难等问题的出现。冯志国了解到情况后,很快就和记者对此问题进行了详细调查,进一步揭开楼道灯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随后记者对此事进行了连续报道。因为事关民生,冯志国对这几篇报道格外重视,随着两会的临近,他决定以人大代表的身份,在即将开幕的鞍山两会上为规范鞍山楼道灯提出自己的建议。为了准备在两会上提出可靠可行的建议,冯志国到当地媒体单位参加楼道感应灯座谈会,听取了居民、社区干部和几家楼道感应灯公司的意见,并做了认真的记录。随后,他又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走访了几个城区的居民区,亲自调查了鞍山楼道感应灯的现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极大丰富了楼道感应灯整改建议。2009年1月7日,冯志国的楼道感应灯建议顺利被人大接纳了,得到了很多与会代表的认同。

  当人大代表期间,冯志国一直时刻牢记自己人大代表的身份,提出的50多份建议和意见中,除了涉及改善交通方面外,还涉及其他领域,而每件建议和意见都关注民生。《政府聘请正规军打扫小区卫生 让卫生与卫生费问题形成良性循环》、《关于在胜利路设立过街天桥或地下通道缓解交通压力等建议》、《关于改善民生路、烟草岗附近交通拥堵若干建议》、《解决我市井盖子缺破损严重问题的建议》等等,在形成报告之前,冯志国广泛倾听百姓的心声,目的只有一个:切实为百姓办实事。百姓们说:“老冯是位‘舞蹈’警察,看冯志国指挥,就能感受到他对工作的那份挚爱,因为他指挥起来是那么忘我,在他眼前似乎只有流动的车量和行人。”

  在鞍山,用“家喻户晓”来形容冯志国的知名度一点不为过。那个在站前三尺岗台上指挥交通的警察,永远是那么让人感到亲切,经他指挥的交通总是那样畅通无阻。三尺岗台虽小却连着世界,连着百姓。从警30多年,冯志国一直坚持站好岗、服好务,成为鞍山畅通工程的畅通使者。

  1976年,冯志国被选入鞍山市公安局交警大队当上了一名警察。那时他才20岁刚出头,对工作怀着一腔热情,从上岗的第一天起,就把三尺岗台当作人生的大舞台,决心当个好警察。10多年前,鞍山市四方台岗塞车出了名。这个处于城乡交界处的鞍山市南大门,路口狭窄,路面粗糙,二三十分钟通过算顺利,堵上个把小时是正常。出租车司机听客人说上四方台,给双倍钱也不肯闯这“老虎口”。已经有16年交警工作经验的冯志国决心“虎口拔牙”,主动请缨到四方台岗工作。到岗后,他经过观察和思考,找到了四方台塞车的症结。根据多年工作经验,冯志国大胆创出一套快速疏通路口的指挥手势。从此,在四方台岗,人们欣赏到“舞蹈警察”疏导交通的美丽风景,也感受到交通顺畅后的愉悦心情。冯志国“人工立交桥”的雅号也从此叫响。可有谁知道,“舞蹈警察”付出怎样的艰辛劳动和汗水啊!一位同行粗略地估算,冯志国每小时要做2000个以上的动作,可事实上只要冯志国一上岗台就动作不停,手势不断,转体连贯,让人目不暇接,实在无法判断有多少个动作。冯志国为了防止红绿灯和指挥手势发生混淆的情况,只要上岗就关掉信号灯,坚持站在路口中央的岗台上用手势指挥。这套手势,动作连贯、反应快、变化多,客车、货车、大车、小车分别情况,选择先后放行。这需要眼睛、大脑、双手、身体的快速反应和协调,而且,只要车子不间断,这套动作就不能间断,直到走下岗台为止。他的辛苦可想而知,由于长时间在岗上站立,晚上回家他不能马上坐下或躺下,只能蹲着,因为对一个长时间站立的人来说,最好的休息办法就是蹲着。回家先在门口蹲一会儿已成为了他的习惯。随着城市发展,四方台立交桥开始动工。

  在艰苦岗位干惯的冯志国真怕自己闲下来,他又向队里主动申请,要求到拥堵的二一九岗。二一九岗是个T字路口,每天有2万多辆机动车和4万多辆自行车从这里经过。经过几天仔细观察和细心揣摩,就连汽车启动需要几秒钟时间都考虑在内,冯志国终于悟出有效的一招:根据车与车之间的距离和交叉程度,分为分段放行、循环放行、交叉放行和机动放行,使有效的时间和有限的路面得到充分利用。在冯志国的精心研究和艰苦努力下,二一九路口畅通了。人们都知道鞍山有个“道路畅通专家”叫冯志国。而他为之付出的艰辛和汗水,却无人能想像出来——夏天,汗水湿透了他的全身,每天走下岗台,警服都被汗碱凝结得如铠甲般坚硬;冬天,为了行动的方便,冯志国顶着刺骨的寒风从不穿大衣。为了指挥快捷、耳听八方,他从不放下棉帽的护耳。为了手势动作醒目,再冷的天他也坚持戴白色的线手套。随着岗台的变迁,冯志国从一名交通警察成长为基层领导,但他始终坚持在一线指挥交通。

  “在我的日程表里,没有休息日、节假日。”他做出了全年一天不休息的承诺。每天披星戴月地工作,计算他的工作几乎不能按小时计算。他不分时间也不分路段地工作,只要看到交通阻塞不管是不是他的辖区,他就地指挥。有人说,“别人的地你耕什么?”冯志国说:“是交通警察看见交通堵塞就要去管,就像条件反射一样,畅通是最重要的。”陌生人说:“在困难和无助的时候,只要找到冯志国,就找到了希望,找到了钢城的‘爱心大使’、新时代的‘活雷锋’。”

  冯志国34年的从警生涯中,他用自己对人民群众的爱,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和谐之歌。“人民代表爱人民不是一句口号,而是沉甸甸的责任和义务。”早在1993年,冯志国到岫岩县出差,顺便买几斤榛子。卖榛子的小男孩儿掰着脏脏的手指半天也算不明白账。 “你怎么这都算不了?”“我早就不读书了,俺家没钱,我爸爸死了。”第二天,冯志国毅然推开鞍山市希望工程办公室的大门要求资助5名儿童。工作人员说:“你一个月才三四百元工资,你承受得了吗?”冯志国说,“我一下子拿不出这么多钱,我分期交到年底补齐。”当时,工作人员第一次遇到分期付款资助贫困孩子的方式,但是他们被这名警察的真诚感动,理解地接受了。

  不久,他来到了岫岩满族自治县洋河镇马堡小学看望5个家庭困难的辍学小学生,为他们交了学费,又留下一些生活费。年底,冯志国因工作突出被奖励了3000元钱。第二天,冯志国便来到市希望办补齐了助学款,又用剩余的钱资助了3个孩子。当冯志国再次来到岫岩看望新资助的孩子并给孩子分发物品时,看见旁边的一个小男孩偷偷地流泪。老乡告诉冯志国,这个孩子因为家庭贫困失学了。“叔叔我也要上学。”小男孩哭诉道。冯志国把小男孩搂在怀里:“孩子,今后叔叔资助的学生也有你一个。”这就是被当地人们传诵十余年的爱心“5+3+1”故事。而今十多年过去了,被冯志国长期资助的孩子近20人,他们有的已经考上大学,参加了工作;有的光荣参军,成为骨干;有的刚刚结婚,幸福甜蜜。但在他们的家里、怀里、办公室里,都珍藏着十多年前,冯志国与他们孩童时照的一张合影。这是他们一生都无法忘怀的珍贵记忆……

  2008年,那名掰着手指头卖榛子的孩子——谷松已经大学毕业,在鞍山钢铁公司工作,2009年,谷松娶到了一位美丽的新娘。而这位新娘的父亲范伟也受到过冯志国的常年资助。

  高雁祥家住鞍山市岫岩县的深山里,3年前,只有14岁的他患上罕见的格林巴利症。医生断言:得此病者重则生命难保,轻则瘫痪。高家变卖了所有家产,还欠下了5万多元外债。高雁祥的妈妈见到冯志国就泣不成声:“冯大哥,救救我的孩子吧。”冯志国除了掏钱,还领着孩子到省市各大医院求医,但都没有效果。冯志国不甘心,又领孩子找民间医生,经过按摩和中医治疗,高雁祥竟然站了起来,和同龄孩子一样能背着书包天天上学。

  2009年年末,当辽宁电视台摄制组来到鞍山市宝德中学采访高雁祥时,看见这个曾经瘫痪在床的孩子正在操场上踢球奔跑。2009年5月,鞍山市千山区唐家房镇的贾继宏做梦没有想到,自己这辈子会住上新房。贾继宏的妻子因得大脑炎后遗症常年瘫痪在床无人照顾,家里的茅草房眼看就要垮掉,可是又没钱修缮,只能整天提心吊胆地住在危房里。当冯志国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主动给民政局长写信,说明了贾继宏的情况及他的难处,得到了民政局长的批示,他与民政部门的多方协调与努力,终于为贾继宏盖起了一座新房。面对眼前的新房子,贾继宏心潮澎湃,逢人便说,感谢党和政府,更感谢为他奔波操劳的人大代表冯志国。很多受过冯志国救助的人,不仅从他那里得到生活的帮助,更从他那里汲取了精神的力量,并在这种力量鼓舞下扬起生命的风帆。

  30多年里,在冯志国的帮助下,8名患白内障的老人重见光明,70多名身患癌症的病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数百名残疾人感受到爱和温暖……冯志国被人们誉为 “新时代的活雷锋”,被群众亲切地称为“助学爸爸”、敬老院义工、劳教所心理疏导员、助残模范和癌症患者的爱心大使。

  2009年,在由老百姓投票的“鞍山市人民最满意公仆”评选中,冯志国连续第六年以最多票数入选。

  2009年9月11日,鞍山市委、市政府做出决定,号召全市开展向冯志国同志学习活动。(李春红 于旭东 侯国政)

(责任编辑:孙宾)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