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5-22 07:2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0-05-18 | 查看:1164次
一句承诺三年操劳 含辛茹苦视同己出
李秀娟和她照料的孩子们在一起。记者 刘文波摄
只因同学的一个请求,她二话不说接纳14名玉树孤贫儿童到辽宁,照顾他们的生活、学习。三年来,她如同照顾婴儿般精心呵护着孩子们。她坚信,孩子们终将成才,回家乡建设更加美好的新玉树。
她就是辽宁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中心小学满族教师李秀娟。
4月14日清晨,青海玉树地震的消息震惊了全国。这一天,辽宁省岫岩满族自治县的一间普通农舍中,电话响个不停,一天之内100多个电话,或打出或打进,内容都是一致的:“孩子们在玉树的亲人有消息吗?”原来,这里是“藏娃妈妈”李秀娟和14个来自青海玉树的藏族孩子共同的家,灾难让李秀娟和关爱这些孩子的人们心头又一次充满了牵挂。
“咱们就是一家人”
14个玉树藏族孩子怎么会生活在岫岩呢?事情要从三年前说起。
2007年8月的一天,辽东山区岫岩满族自治县前营镇中心小学满族女教师李秀娟接到了一个电话,她的同学吴旭萍找到她,说自己准备移居海外,但放心不下已资助多年、远在青海玉树的14个孤贫孩子,希望李秀娟能接纳他们到岫岩读书。“行,藏族娃也是咱们的娃!”李秀娟二话没说,应允下来并得到了学校的支持。
不久,14个孩子出现在李秀娟面前,个个衣衫不整、蓬头垢面,黑红的脸上目光呆滞。李秀娟看得心头一酸:“来,快进家里来,咱们就是一家人了。”从此,李秀娟对这些藏族孩子就像对待亲生儿女一样,同吃同住,同堂上课,既当慈母,又做严师。
尽管孩子中小的11岁,大的已经15岁,但他们一直生活在草原,不知走路还得靠右,更不要说遵守交通规则了。为了孩子们上学安全,她在学校附近租了房子,每天早晨4点多起床,为孩子们做好饭菜,6点钟再挨个叫醒起床,然后手牵手拉着孩子们去学校,放学亦是如此。
14个孩子在家乡时,只是吃糌粑,偶尔也吃牛羊肉,蔬菜、水果几乎见不着。刚到岫岩时孩子们光吃饭不吃菜,“好多菜他们没见过,不敢吃。吃到豆角时,还以为里面的豆子是虫子呢。”李秀娟回忆道。为了让孩子们适应当地的饮食习惯,她利用休息时间亲自带领孩子们种菜,让他们了解蔬菜的生长过程以及吃蔬菜的好处。在她的引导下,孩子们逐渐爱吃蔬菜了。
“玉树人一定会战胜灾难”
孩子们的生活逐渐有了规律后,李秀娟将精力更多放在了他们的学习上。孩子们原先上的是青海玉树囊谦县觉拉乡孤贫学校,由于当地师资条件有限,孩子们基础比较差。
最开始的时候,李秀娟和孩子们说话都需要连比带划才能听得懂。她手把手地教,一个音一个音地矫正,从20以内的加减法学起,教他们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理解题意,学会写作业,晚上回家从ABC开始教孩子们学习英语。在生活中她也抓住时机随时随地教。
也许是她每天说话太多,她的嗓子一直哑着;也许是她太操劳,她的头发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竟然白了三分之二。
辛苦换来了收获。孩子们去年9月升入了初中,年龄最小的索南巴宗成绩在全班40多名同学中稳居前五名。
李秀娟经常对孩子们说:“做人要多为他人着想,即使别人有过错,我们也要以宽容的心来善待他们。”正是这样的引导和教育,孩子们由刚来时的吵吵闹闹到现在的融洽相处,大家在一起时学会了互相谦让、互相尊重。
4月14日8时,李秀娟得知玉树发生地震后,立刻拨打了孩子仁增曲忠家的电话,但一直没人接听,她又拨打了其他孩子家属的电话,但都无法联系上。那天,李秀娟打得手都酸了,耳朵都疼了。
4月15日傍晚,当电视上出现玉树救援的直播画面时,放学回家的藏族孩子们一下子都围坐在了电视机旁。“这么多人都在关注着我们的家人,相信玉树人一定会战胜这次灾难的。”看着画面上消防队员的营救场景,仁增曲忠坚定地说。
当桑却江才得知舅舅等6位亲人在地震中遇难后,难过得吃不下饭,李秀娟看在眼里,疼在心上,她安慰说:“我和你们一样难过,但有党和政府的领导,有全国人民的援助,新校园会有的,新家园会有的。你们要好好学习,早日成才,以后回家把玉树建设得更美更好。”
1000多个日日夜夜的朝夕相处,精心呵护,14个藏族孩子早已把她当作母亲。看着孩子们都长高了,长胖了,长知识了,李秀娟欣慰地说:“再苦再累我也觉着心里快乐无比!” (记者 刘文波 郑少忠)
“同在一片蓝天下,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不管是藏族娃、满族娃、汉族娃,都是我的娃,我都要教他们学文化,让他们幸福快乐地长大。” ——李秀娟
(责任编辑:孙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第1楼 湖南省娄底市2010-05-23 16:30:48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