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0-06-04 09:39 | 来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2007年04月10日 09:50 | 查看:5366次
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深入沈阳军区联勤部队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闪光足迹写真
他是海军教员,但他一口气能说出一支联勤部队几十位基层理论干事的名字;
他是知名学者,但他的手机号码却经常是基层官兵不定时咨询的“解惑热线”;
他是绝症病人,但他原本属于宁静的病房却常常变成白衣天使受教的课堂……
他在近10年间,先后160次登上一支联勤部队的讲台,他就是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海军大连舰艇学院政治系教授方永刚。
他在沈阳军区联勤部队官兵的心目中拥有一个亲切的称呼——“我们的客座教授”!
【播火篇】
“我不信宿命,但我信守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为普通官兵讲好每一堂课,哪怕只是5分钟的课,我也要充满激情!”
10年间先后160次为一支联勤部队做过理论辅导,是怎样的一种情愫让这位年轻的海军教授与沈阳军区联勤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谈起方永刚,联勤部李学智政委就情不自禁地称呼起“我们的‘客座教授’”。“他讲课不光充满激情,更有股涌动的泉水效应,官兵形 容听方 教授的课就像在沙漠里独行时遇到一泓清泉一样,透亮、解渴。从那以后在我们联勤系统很多基层部队的讲台上,也总能见到他真情传播的忙碌身影。”
军营的讲台在时时呼唤着这位优秀的政治教员。想到官兵期待的目光,方永刚感到自己沉甸甸责任的同时,也常常提醒自己:“我不信宿命,但我信守使命,我的使命就是为普通官兵讲好每一堂课!”正因如此,即使有再大的困难,他都默默冰藏在讲台的背后。
2001年夏天,江泽民七一讲话发表后,为加深官兵对讲话中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学习理解,联勤部决定组织宣讲团下部队宣讲。邀请方永刚时,正在做研究生论文的他,二话不说,撂下笔就到宣讲团报了到。四个人的宣讲团,10天内,先后走了七个城市,常常是一下火车就上会场。就在这脚打后脑勺的十场宣讲中方永刚一人就讲了四场。为啥?官兵听他的课解渴,他不得不在官兵如潮的掌声中额外“加课”。那段时间,嗓音整天火烧火燎的,他几乎整夜含着“喉宝”入眠,红舌头都染成了黄舌头。
2002年金秋,党的十六大胜利闭幕。联勤部党委为让部队官兵更快更好地领会精神实质,决定邀请一批专家教授来为联勤部队巡回演讲辅导,方永刚又成了首选人。可这次宣讲的时间紧、课题新、要求高、难度大,基层官兵接受程度不一,是否煮夹生饭、掉链子,也很难说。要紧的是他本人的研究生论文正值最后的答辩阶段。联勤部政治部领导在电话中试探地征求方永刚意见时,没想到,电话哪端嘎巴蹦脆地响起他沙哑洪亮的声音:“我的讲台永远连着部队官兵,只要你们需要,我随时都会登上联勤部队的讲台。”
为准备好这道“精神大餐”,方永刚专门到某油料仓库进行了一周的精心“备料”,他与机关和基层的相关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摸清摸准官兵学习理解十六大报告的一些热点和理论难点问题,精调“口味”。节骨眼上,方永刚高堂慈父却不幸去逝,匆忙赶回去料理完后事,他又调整状态立即投入讲课材料准备。由于连续的体力和精力透支,走上讲台的方永刚身体很虚弱,一直在冒虚汗。但为了保证讲课效果,他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精神状态,声音沙哑但十分响亮有力。一位理论干事深情回忆当时的情景:“两个小时讲课, 方 教授喝了四瓶矿泉水,走下讲台,浑身精湿。他说哪怕只是5分钟的课,我也要充满激情。他真是用激情、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
听完方永刚充满激情演讲,很多官兵总感到回味无穷, 掏出心窝话:“要是能聘请这样的教授为我们做理论辅导,那该多好!”
党的创新理论必须有好的政治教员传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联勤部首长也考虑到很需要这样一批能够胜任和担当责任的专 家 教授,及时准确而又生动形象地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给联勤部队的广大官兵,满足他们对真理的认知渴求。多次深入联勤部队真情传播创新理论,也使方永刚这位年轻的学者成了部队良师益友,此时的他自然也成了“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理论教育客座教授”的最佳人选。
2003年6月底,时值中宣部印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纲要》不到半个月,而在大连的方永刚在没收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纲要》读本的情况下,第一时间从网上查阅资料,以广博的学识、深遂的思想、生动的实践和对比的手法为联勤部机关串讲了《纲要》。联勤部首长对此十分感动,钦佩之余,深感这是一个能够托负官兵“信任”的人。
2003年8月19日,当沈阳军区联勤部派专人把聘书送到方永刚手里的那一刻,注定了这份聘书的与众不同,因为这信任的背后是与联勤部队万余名官兵的一个约定,更是信任背后的嘱托,约定背后的责任。
成为联勤部队政治理论教育客座教授的方永刚就像一只辛勤劳作的蜜蜂,把党的创新理论花粉传播到白山黑水的座座联勤军营。
军区总医院吴英杰政委对方永刚两次来院授课匆匆离去,记忆难忘:“2004年 方 教授来院讲课时,上完课后即到晚饭时间,可为赶场作报告,脚步连饭厅都没进,只要了一个面包和一瓶矿泉水,就急匆匆地走了。第二次授课原本想在好好招待招待他,也因上课超时,急匆匆直奔另一座军营讲台。他就是一个为播洒真理在拼命奔跑的战士。”
“授业者”的情感因素往往对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感染力、影响力和渗透力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聆听方永刚讲课是一种享受,这也是很多官兵最切身的感受。
“重业务,轻政治”,曾在一些从地方入伍的大学生技术干部意识形态中颇有一些市场,由于存在这种认识误区,每遇组织政治教育时,总是有人抱着事不关己的心态去“旁听”。某医院器材科技师小栾就是其中一位。他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口头禅就是:“搞专业的钻研好本职业务,就OK了!”。可现在这句他常在医院组织政治教育时借口的“正当理由”却再也不提了,这事得从方永刚那堂深刻的理论辅导课说起。
小栾一直不忘方永刚上课时的细节。“我今天讲的112个字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并不是什么高深难懂的深奥理论,而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小栾说, 方 教授授课的魅力所在,不仅他用大众学者的生活化的语言解读的政治理论,还把政治融入真实的生活,引领我们认识到政治其实就与我们休戚相关,校正我们的行为准则。
现在,越来越多像小栾那样的年轻技术干部正在方永刚这个“客座教授”的引到下走近政治。
今天,这份已逾4个年头的“沈阳军区联勤部政治理论教育客座教授”聘书,也已成为 方永刚 教授众多聘书中的珍爱。联勤部王少俊部长动情地说:“它如同一座虹桥,让一名年轻学者与普通官兵心息相连;让一所军队高校与基层部队心息相连;让人民海军和沈阳军区联勤部队心息相连!”
【释惑篇】
“理论与实践之间常有一道看不见的沟坎,面向基层官兵进行理论辅导,我就是要为他们通过这道沟坎架设桥梁。”
真理往往在思想的碰撞中,绽放璀璨的光芒。
作为一名理论教员,方永刚在给部队官兵讲课中,从不回避问题,尽量用简练、通俗的方法来解答官兵关心的问题。所以,每到一个联勤部队讲课前,他都要通过电话或提前到一段时间,了解单位的情况,了解官兵最关心的问题和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2004年10底,军区总医院邀请方永刚去讲课。当时,随着部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医院编制人员大幅缩减。大家都面临着进退去留的思考,对个人问题想得比较多,一向干劲十足的医护人员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出现思想浮躁的现象。方永刚当时虽然教学任务也很忙,各地邀请讲课的也很多,但他了解情况后还是欣然应邀。课前,他还特意让医院通知医护人员,课堂上有问题尽管提,只解扣子,不抓辫子,还可以活跃现场气氛。为了解开医护人员的思想扣子,方永刚足足动了3天的脑子,围绕“军队编制体制调整改革给部队带来的影响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加班加点赶写了一篇13000多字的讲稿。讲台上,方永刚推心置腹地把“有作为才有地位,有地位才更有作为”、“把握大势,胸有大局,才能成大事、有大为”等充满哲理的话、掏心窝子的话拿出来与医护人员进行交流。一下抓住了医护人员的心理,理论辅导也温暖了医护人员的心田,顿使大家心灵受到了一次净化。那次教育成效特别明显,医院当年分配转业干部名额260多名,医护人员都能以平和心态面对去留。医院的一位领导后来感悟道:理论一旦被人理解,就会使人变得更理性。
方永刚还有一句说给同行也是说给自己的话:“我们政治理论教员自我价值的实现源自于理论自身的无穷魅力。”
理论干事出身的某临床部政委顾传龙三句话不离本行,是联勤部队里出名的“理论迷”。正因如此,他每次有幸与 方永刚 教授面对面的接触,都不会错失良机,总要来几次思想交锋,不碰出点火花来,绝不罢休。
一次,顾传龙讨教一个很尖锐的问题。刘少奇同志在解放初期曾说,“没有理论的人容易被‘俘虏’”,为什么现在被‘俘虏’的大都是有理论的高官呢?方永刚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讲了一则小故事:元代大学者许衡,一次赶往洛阳,正当天热口渴时,看到路边有棵梨树,同路人纷纷摘梨解渴,他却一个也不摘,有人问他:“何不摘梨以解渴?”许衡说:“梨树的主人不在,岂能乱摘?”有人笑他迂腐:“世道这样乱,还管这是谁的梨。”许衡却说:“犁虽无主,我心有主!”听了这则故事,顾传龙心头忽然开朗,明白了那些有理论的人被‘俘虏’的根本原因是没有真心真意信理论,没有把崇高的理想作为毕生的追求,也就是心中没有“主”。由此,这个“理论迷”对方永刚这个知名学者真学真信理论的形象更是景仰不已。
方永刚博古通今,在给官兵授课的过程中,尤其喜欢旁征博引,很多官兵听完课后,往往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有一次,在关于海峡局势问题的研讨中,有人引用了这样一句成语:三个臭皮匠,合上一个诸葛亮。方永刚由这个成语破题,又给大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无论从学识上讲,还是从智慧上讲,臭皮匠是不够和诸葛亮相媲美呢?一时间官兵们众说纷纭,各抒己见,但不偏离人多出智慧这一中心,有的官兵甚至觉得 方 教授出的这个问题没有太多的讨论价值。这时,方永刚冲大家摆了摆手,教室顿时静了下来。
方永刚顿了顿语气,教室里顿时又回荡他略带沙哑洪亮的声音:“我们祖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但在流传的过程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差错。这句成语,正确的应该是“三个臭裨将,合上一个诸葛亮”。“裨”者,副也,这个成语实际上阐述了不可低估副将作用的这样一个道理。”
接着,他话锋一转,“也许有些人会认为,现在谈论这个话题离我们今天所讲述的内容比较遥远,然而,大家想过没有,我们虽然身处和平年代,硝烟战火好像离我们很遥远,但是,作为一名军人,在他的思想意识当中,做好战争的准备是一个永恒不变的主题,这一主题应该永远印在你的脑海之中。”
寥寥数语,但听课官兵顿时感受到了肩上的重任。
方永刚把自己为官兵释疑解惑,比如同架桥一样:“理论与实践之间常有一道看不见的沟坎,面向基层官兵进行理论辅导,目的就是要为他们通过这道沟坎架设桥梁。”
现任大连疗养院政治部主任的杨光辉曾在某油库担任过7年政委,多次听过方永刚的课,获益匪浅。2004年10月在联勤部礼堂,那时,杨光辉当政委已满5年了,仓库党委班子很团结,部队也取得了不少挂号的成绩,但班子一些成员对如何看待成绩,如何创造政绩上有不良的看法和做法,于是,他带着这个问题找到了方永刚。
方教授首先一言点题,你们目前班子抓得这么好,证明你们这几年认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了,思想武装得好。要说如何看待成绩,有三句话很重要:一是要用鉴别的眼光辨别政绩,努力克服“虚假工程”、“面子工程”、“远大目标”;二是要用“接力”的方法创造政绩,要让部队形成“天天打基础,年年上台阶”的良性循环,不能给后人留包袱;三是要用“裁判”的标准检验政绩,要想方设法把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只有这样,成绩才能得到群众认可、领导肯定、后人赞扬。
对此,杨主任也颇有感触,他说对照 方 教授所讲的,真就是这么个道理。仓库党委班子连续5年被军区或联勤部评为先进团党委;全面建设连年上台阶。这一系列的成绩依靠的是全体官兵的共同努力,不正是得 益于方 教授运用党的创新理论方法指导部队建设的方法。
方永刚多次深入联勤部队授课,很多基层官兵都把亲切地称他为“我们的客座教授”,更把他当做了良师益友,他的手机也时常成了官兵“骚扰热线”。
今年2月初,某临床部检验科张静主任喜孜孜地给方永刚打来电话,告诉他考上北京大学的女儿入党啦!说起女儿当初入学,可是张主任的一块“心病”。
原来,两年前,女儿报考大学的事曾着实难住了她。女儿学习成绩倍棒,喜欢中文,考名牌大学应该说没有问题。但张主任非但高兴不起来,还有“隐忧”:因为改革开放以来,不少西方思想文化流入了我们国家,对名牌大学的影响更大,尤其是引导新思想文化流派的文学系。不考吧,女儿还不愿意。这犹豫不决时,张静就想起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的 方永刚 教授。方永刚多次到医院做理论辅导,张静与他很熟悉。于是那天晚上,张主任拨通了方永刚的手机,与他“话疗”起来。
听了张主任心中的苦恼后,方永刚不禁笑了起来:“我也毕业于地方的名牌大学(复旦大学)中文系。你看我被西方思想腐蚀了吗?要想抵制西方不文明的东西,应该具备坚强的理想信念,守住人生防线,尤其是要向组织靠拢,争取每天接受党的教导。这样考名牌大学不仅可以受到高素质的教育,更能全方面了解前沿知识。所以考名牌大学绝对不会有错。” 方教授的一番话顿时打消了张主任的疑虑,她毅然支持女儿报考了北大中文系,而且还用 方 教授个人的成长经历教育女儿,鼓励她能像方叔叔那样,成为一个对社会有重大贡献的人。果不出所料,女儿没有辜负 方 教授和张主任的期望,不但如愿考上了北京大学,这不,还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这次,张主任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感怀篇】
“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是我神圣职责,在传播真理中我能收藏成就和快乐,体验生命的真正意义,追求生命的最大值!”
虽然时过多年,但说起那张难忘的小纸条,时任某分部理论干事的赵继昌至今记忆犹新。
方永刚应邀到某分部授课前,分部机关就组织观看过他在军区师以上干部理论轮训班所作的辅导录像。但在多数人心目中感觉他很年轻,很健谈,很有理论功底,可是台上台下总觉得有距离。但见到其人时,印象也一下来个180度大转弯。
方教授其实是个书卷气很浓的人。那次,他乘车到某分部讲课,分部首长、政治部的科长们、还有宣传科的赵继昌干事,都去了车站迎候,握手时,大家都单独报上了姓名,赵干事心想他接触层次高,接触面广,在场领导又多,肯定一时记不住他是谁。但没想到的是,再次和赵干事说话时,方永刚还直呼“继昌”,这让赵干事心头顿时涌动着一股暖流。随后的几次交往中, 方 教授与赵干事特别就理论学习心得又谈了许多,共同的话题,更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一个知名学者一个部队基层理论干事,时间虽短,但很快他们就成了无话不谈的知心朋友。
令赵干事更难忘的是, 方 教授临别握住他的手后,郑重递上一张小纸条,真诚地对他说:“继昌,这是我的通联方式,以后随时保持联系,无论什么事我们都可以互相交流。”现在,已走上某医院政治处主任岗位的赵继昌,每每回忆这个细节,感慨不已:“作为知名学者,他能把触角深深扎进军营沃土,与基层官兵同呼吸,这也是 方 教授思想之树学术之树永远枝繁叶茂的一个根本原因。”
方永刚的爱人回天燕告诉记者,方永刚每次从沈阳军区联勤部队讲课回来,电话簿总是要增厚几页,一多半多是基层官兵的电话。他说有了这些电话,我就和基层官兵息息相通,我就知道自己的课官兵消化的咋样。
方永刚是个充满激情的学者,也常常因精神而入神,因生动而感动。在某分部政委张占云心路历程中,曾三次有 幸为方 教授做授课主持。因为有了近距离的接触,也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2001年7月,时任副政委的张占云邀请方永刚教授到分部,围绕领会和贯彻落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党委机关作专题辅导。那天下午一下火车,方教授顾不得旅途的疲劳,便走进机关干部的办公室,与大家攀谈起来,晚间,草草吃了几口饭,便全身心投入到修改讲稿中,直至深夜。第二天上午授课时,做为主持的张占云发现方教授眼睛通红,脸色灰黄,但他授课时的激情却丝毫未受到影响。两个多小时的辅导,多次被自发的掌声打断。
第二次为 方 教授主持授课是在2003年7月的一个下午。那天烈日当空,酷热难熬。本想将这一课安排在第二天上午讲,这样会凉爽些。可方永刚执意不肯,因为他决定讲完课当晚就返回大连。因为有了第一次接触,张政委很了 解方 教授,特意安排公务员在讲桌上准备了三个杯子和一条棉毛巾。一个杯子用来喝水,另两个倒满水凉着;毛巾是为擦汗时预备的。三个小时下来,两个暖水瓶空了,干毛巾也变成了湿毛巾,课后,张政委多次提醒他注意身体,这样会累坏的。可 方 教授笑着说:“老大哥坐在台上,给我主持,我心里踏实,讲起来有使不完的劲”。话虽朴实,但令人感动。
第三次给 方 教授主持授课是在2006年6月份。胡主席提出“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我军新的历史使命后,分部又诚邀 方 教授进行一次专题理论辅导。那天早晨, 方 教授在经历一夜的火车颠簸后着凉感冒、咳嗽,导致嗓子发炎、声音沙哑,但为了不耽误教学计划,他顾不着休息,强撑着坚持给党委机关人员授课,并尽最大限度提高声调,让台下同志们都听清楚、听明白。他满脸的汗水、沙哑的声音着实让在场的人感动不已。
三次主持给张政委带来三次不同的收获,近距离体会到了 方永刚 教授用生命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蓬勃激情。过后,这位政委真诚问方永刚哪来这么一股激情,他十分动情地说:“传播和践行党的创新理论,是我生命的全部意义和最大价值,是我的生命之约。”“我热爱这个事业,所以我总是充满激情,我讲课两分钟就进入情结。”
方永刚在210医院住院时,病床前曾挂着一副对联,联曰:“永恒信仰立天地,刚正英才耀古今”。这是一幅藏头对联,对联前两个字连起来就是“永刚”。这是某分部领导代表部队官兵给病房中的方永刚送的一份礼物,表达某部官兵对忠诚党的创新理论楷模方永刚的崇高敬意。
方永刚手术后不久,就无意中知道了自己的病情。
但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却丝毫没有情绪异常,相反,方永刚却依然用他的“拿手好戏”――用故事牵引知识,寓教于乐来教育科室的护理人员。
听 方 教授讲故事最多、感触最深的要数护师丁佳。一次例行体检中, 方 教授一边配合查体,一边对她和其它护士讲:“几年前,在我身上发生过一次车祸,当时脖子都快断了(是颈椎1、2骨折),作牵引过程中,我很想看书,没法只能用手举起书来看,开始只能坚持3秒钟,再后来3分钟,逐渐可以看到30分钟,最后能坚持看到3个小时,出院后不久我就写出一本30万字的书,书名就叫《大国逐鹿》。”
“你哪来的勇气和力量啊?”
“激情!是责任赋予的满怀激情的力量!”
方永刚简短的回答,却让丁佳和在场的工作人员无不敬佩。但更多时是被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所感染。有时,为了活跃气氛,多才多艺的方永刚唱起了二人转、说起了快板书,唱起了体现革命军人斗争昂扬、豪情万丈的歌曲。从他的病房里经常能传出《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小白杨》等嘹亮的歌声,在护士站都能听到。医护人员对他产生了无比敬佩:一位癌症晚期的病人却能给我们健康人带来欢声和鼓舞,这是怎样的刚强之躯呀!为了从病床走出为医护人员讲课,他住院还不忘带着军装……他对受联勤部王部长、李政委委托专程前来看望他的联勤部政治部主任隗学军兴奋地说,“我现在的最大愿望就是在那桃花盛开的时候从病房走上课堂。”
“千江有水千江月,万里无云万里天”。10年来,从鸭绿江畔到内蒙高原,从渤海之滨到长白山麓。方永刚的足迹走过联勤部队山山水水,方永刚的声音传遍一座座联勤军营。他用自己的言行为太阳底下最壮丽的事业而燃烧,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神圣称号,他在联勤部队真情传播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行动,会永远铭记在沈阳军区联勤部队每一位官兵的心间!(吴久军 戴 岳)
(责任编辑:周仙姿)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