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理妈妈”最后的党费 ——追记江西省玉山县退休教师钟文花

发布时间:2020-06-28 16:04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28日 01版 | 查看:675次

6月7日下午,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三清山下枫林村的一座民居里,一位79岁老人安详地走完了她人生最后的旅程。

  6月10日早晨,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沿着枫林街道排成数百米长队,为她送行,久久不愿离去。

  这位逝去的老人,名叫钟文花,玉山县南山乡枫林小学(现已被划入三清山管委会辖区)退休教师。

  2005年8月9日,《光明日报》曾以《农村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为题,在头版头条刊发长篇通讯,对钟文花多年无私关爱农村留守孩子的感人事迹进行报道。

完成此生最后一次义务

  6月12日,钟文花去世后第5天的上午,玉山县南山乡党政会议室里,举行了一场庄重而特殊的党费交纳仪式。

  “遵照母亲的遗愿,向党组织交纳她最后一笔党费。这是她临终前最大的心愿……”

  作为家属代表,钟文花的儿子王波将一个陈旧的小包,无比郑重地交到了乡党委书记郑家兴手中。

  5角、1元、5元、10元……钟文花生前使用的小包里,装着现金11581.5元;和这些硬币、纸币放在一起的,还有一本红色的党费证。

  这个小包,平时被钟文花放置在卧室里的旧木箱中。

  “母亲弥留之际,特意把儿女召集到床边,叮嘱我们一定要代她把生活节余的全部钱款向党组织交纳特殊党费,完成此生对党的最后一次义务。”王波哽咽着说。

  2006年3月20日,时年65岁的钟文花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成为一名共产党员。“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自那一刻起,入党誓词便深深地铭刻在了她的心中,她为之坚守终身,直至生命最后一息。

  全国三八红旗手、江西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个人、“感动上饶”十大人物,对于这些荣誉,钟文花不是当作个人荣耀,而是更多地视为上级组织对自己的鼓励。她曾说过:“关心这些留守孩子,是我们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我只不过做了我应该做的。”

  在“钟文花同志交纳大额党费仪式”现场,郑家兴捧着装着沉甸甸党费的小包,感动地说:“这笔沉甸甸的大额党费,给我们每位共产党员上了一堂震撼灵魂的党课。钟文花同志生前为党的事业呕心沥血,临终还不忘感党恩,用一生的行动坚守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她的精神,将鼓舞和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生如夏花,平凡而绚烂

  向党组织交纳最后一笔党费,钟文花的这一遗愿,承载着她对党的无限忠诚和不变的信仰,也为她平凡而伟大的一生,画上光辉的句点。

  钟文花1960年参加工作,长期在山区小学任教,1986年评为小学高级教师。

  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在三清山区,外出务工人员越来越多,农村留守孩子也随之越来越多。

  1991年的一个冬日,钟文花正在上音乐课,细心的她发现,教室的窗台上多了一双怯生生的求知的眼睛。下课后,那双眼睛便消失了。钟文花一打听,才知是邻村的孩子徐福强。小福强母亲离婚改嫁,父亲在外打工,他连在家都要靠亲戚接济,更谈不上上学了。那天傍晚,钟文花悄悄来到徐福强家,眼前的景象让她惊呆了:一幢连门都没装的农舍,外头是厨房,里头是卧室,虽是冬天,只有一床黑得看不出本色的破棉絮,灶头凉凉的,徐福强蜷缩在床上已睡着了。两行热泪不经意间打湿了钟文花的脸颊,她哽咽着叫醒小福强,说:“福强,到老师家里去好吗?”就这样,徐福强成为钟文花收留的第一个留守孩子。

  此后10余年,钟文花把一个又一个农村留守孩子领回自己家中,同吃同住,无偿照顾,不少孩子一住就是5年、10年。她把所有的爱,都无私地倾注在了这些没有血缘关系的“儿女”身上,有人粗略测算,这些年钟文花为他们垫付的学费和吃住开销有10多万元。在她的关爱下,先后有50多名留守孩子顺利初中、高中毕业,有人还考取了大学。在钟文花家那幢20世纪70年代建的木质结构老屋里,演绎了一个个动人的人间真情故事,她也因此被人们亲切地称为“代理妈妈”。

  2004年,被学校返聘3年后的钟文花终于退休了,此时已年逾花甲的她,身体也大不如以前。但这位“代理妈妈”,又执着地开始了新的助学征程。她说:“虽然我年纪大了,不能在家照料学生了,但我可以采用资助的方式为孩子们做一点事情啊。”于是,她从自己的退休金和儿女给她的零用钱中拿出一部分,陆续资助了枫林村20多名家庭特困学生完成从小学到大学的学业,并从2015年开始把资助范围扩大到邻近的山区乡镇。

  其实,钟文花并不是没条件离开小山村去大都市度过晚年生活——她的3个儿子都在北京办公司创下了出色的事业,但她的心里,始终丢不下山村里的孩子们,无数次放弃了去北京与儿子团聚的机会。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钟文花罹患肺癌。尽管病魔缠身,但对于尽最大努力发挥余热、奉献社会,她始终念兹在兹。玉山县开展文明创建,她积极参与公益宣传;老年协会要排练文体节目,她拖着病躯帮着编写台词、排练节目……今年春节过后,因为疫情,中小学延期开学,学生们只能居家学习,而她当时住在医院治疗,躺在病床上还惦记着打电话托人给帮扶的贫困孩子家安装有线电视,让孩子通过看教育频道正常上网课。

  她把自己的身心,全部付给了这片工作与生活着的山野大地。

永远的怀念

  钟文花去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人放下手中事务,从北京、上海、杭州、武汉等地奔赴她的灵前,长跪不起,痛哭失声。

  他们,是当年被钟文花无微不至关爱和呵护过的留守孩子。

  6月8日晚,他们聚集在一起,为钟文花通宵守灵。整个晚上,他们追忆斯人、追忆往昔,任凭泪水肆意长流。

  已是北京一家广告公司资深设计师的刘燕永远不会忘记,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钟文花腾出了4间自家前屋光线好的大房间给他们当卧室和书房,而自己却住在光线昏暗的后屋。“钟老师家最多的时候住了20多个像我这样的小孩,她除了辅导我们学习之外,每天还为我们洗衣服、缝衣服、做饭。我从7岁一直到17岁一直跟在钟老师身边,钟老师待我比待她的亲闺女还好,对我是恩重如山啊……”

  已是天津一家照明工程企业总经理的范茂俊永远不会忘记,2003、2004年他高考连续失利,离开钟文花家外出打工,以后又遭遇创业失败时,钟文花对他的鼓励:年轻创业难免有挫折,要放手大胆干,有什么困难尽管找老师。“老师的身影,常在我眼前浮现,老师的教诲,常在我心中回荡……”

  已是武汉一家股份制银行中层干部的张欢欢永远不会忘记,跳长绳、老鹰捉小鸡、踢毽子、跳房子,钟文花家前不大的晒谷场上留下了“代理妈妈”带着孩子们撒欢的身影和一串串飘出很远的欢笑声。“我从上小学起在钟老师家里,一直住到初中毕业。她带着我们学习打乒乓球、羽毛球,带着我们唱歌跳舞,然后给我们找各种上台展示的机会。是她告诉我,只要努力,农村孩子也可以比城里孩子做得好……”

  这些当年的留守孩子们,永远不会忘记在钟文花家学习生活期间无忧无虑的欢乐时光:有春天里一起品尝她家门外春笋的满足;有夏夜里一起点着火把在田沟里捉泥鳅的欢乐;有秋天里偷吃邻居家橘子被抓、钟文花上门去道歉的尴尬;还有冬天里,钟文花带着他们围着火炉一起畅想未来的温暖。“这些欢乐时光是老师送给我们最珍贵的童年礼物,让我们在欢乐和关爱中成长。”

  这些当年的留守孩子们,把鲜花铺满钟文花的墓前。

  “那一朵朵美丽的花朵何尝不是老师曾经带给我们的一个个温暖的笑容呢?我们也想通过花朵告诉老师,我们会像她那样,乐观地生活,美丽地绽放。”他们说,“这么多年来,让我们一直念念不忘、总能拨动我们内心最柔软的那根弦的,是来自老师的善良和她那毫无保留的无私的爱。她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大爱无疆,什么是不求回报,什么是无怨无悔。而我们,也愿意跟随她的脚步,去传播善良与爱。”

  或许,这正是钟文花,这位普普通通的共产党员、平平凡凡的乡村教师,留给人间最珍贵的礼物。

(本报记者 胡晓军 本报通讯员 胡明乾 陈新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