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抗疫中的“不平等”现象亟待共同应对

发布时间:2020-06-09 14:36 | 来源: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09日 02版 | 查看:761次

【光明时评】 

  一部人类史就是与歧视抗争的历史。《世界人权宣言》庄严宣告:“人人有资格享有本宣言所载的一切权利和自由,不分种族、肤色、性别、语言、宗教、政治或其他见解、国籍或社会出身、财产、出生或其他身份等任何区别。”然而,细观世界各国的疫情防控,就会发现,疫情对穷人、老人、女性、少数族裔等的影响尤其严重,弱势群体遭受不公正、不平等的待遇,实现平等的理想之路并不平坦。

  穷人遭遇疫情,要比富人难过得多。以美国为例,白领们可以远程办公,富人们可以躲进乡间别墅,他们的安全可以得到很好的保障。穷人们为了维持生计,不得不从事高风险工作,更容易被感染。结果,穷人比例越高的地区,疫情就越严重。曾担任劳工部长的美国经济学家赖希指出,疫情暴露出美国新的阶级分化和不平等,四个新的阶级引人注目:领取和居家隔离前差不多薪水的远程工作者;护士、保姆、卡车司机、环卫工人、警察等基础劳工;曾在零售业、餐厅和酒店等处工作的无薪者;监狱、非法移民拘留所、印第安人保留地、无家可归者的收容所等处的被遗忘者。后三个阶级中,穷人、非裔和拉丁裔人占比较高,受感染的比例也远高于其他群体。

  居家隔离和保持社交距离是阻隔病毒传播、控制疫情的有效手段,可是,对穷人来说,居家未必就能隔离。在印度孟买的一个贫民窟里,2平方公里的面积里居住着100多万人;不足10平方米的房子,住着10多个人;破旧的棚子一间挨着一间,掀开帘子就是别人的家;上千人共用一个厕所。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怎么实现居家隔离?怎么保持社交距离?

  疫情中,性别不平等和性别暴力也更加突出。联合国妇女署4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指出,亚太地区的性别不平等现象,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而加剧,可能会造成妇女和女童的处境更加艰难。在拉丁美洲,性别歧视比较严重,甚至有性别暴力。一份报告显示,在阿根廷,隔离措施使女性遭遇更多暴力。

  老年人能不能够、应不应该在疫情中得到平等对待,更是对现代文明的拷问。国际抗疫中,中国救治重症老人的情况被视作人道主义案例。但很多国家的养老院成为重灾区,被感染的老人也很难以同等的机会被收治。在以高福利著称的北欧国家瑞典,政府在3月份发布一份指导文件规定,在重症监护资源紧缺的情况下,病人的生理年龄可以作为优先选择救治的分级指标。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欧美其他国家。

  疫情中,平等在国籍和种族面前也打了折扣。新加坡行动早,措施有力,有效地保护了本国公民,曾被视作抗击疫情的典范。4月中旬,新加坡的感染者数量陡然上升,而被感染者主要是外籍劳工,可见对他们的保护还力有不逮。有众多外籍劳工的阿联酋也发生了类似情况。在瑞典,外来移民和难民群体成为疫情的重灾区。

  除了非本国公民难以享受到与本国公民同等待遇之外,种族主义势力抬头就更值得警惕了。疫情发生后,亚裔在世界范围内面临着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在美国,每天报告的针对亚裔的歧视事件有100起左右,包括言语骚扰、刻意回避、殴打等。在澳大利亚,有人谩骂亚裔人士,称他们是“病毒携带者”,对他们进行威胁,甚至发动袭击。在阿根廷,开在贫民窟附近的华人店铺被抢劫。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公平是中国一贯追求的目标。在抗疫过程中,中国政府坚守人道主义底线,维护弱势群体权益,即便医疗资源紧张,也绝不放弃救治高龄患者,做到了应收尽收、治疗费用全免。这些做法,是对平等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守。但面对整个国际抗疫大局,中国一己之力是不够的。各国际组织和世界各国,特别是大国强国,都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让国际秩序更加公正合理,对他国的不幸伸出援手,从根本上解决国内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平等对待生活在本国的不同人群,坚决扼制种族主义,如此,人类的生存环境才不会恶化,我们才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作者:钱镇,系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际战略研究院副研究员)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