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信仰的种子 ——记全国优秀教师、湘潭大学九十五岁教授沧南

发布时间:2019-12-14 21:59 | 来源:光明日报 2019年12月14日 03版 | 查看:701次

一把竹藤椅磨得发亮,一张有虫洞的小书桌堆满图书,这就是湘潭大学东坡村9栋3单元2楼沧南居室内景。竹藤椅上,桂花树旁,静坐桌前读书备课写作——这个定格40年的场景,沧南自称为“坐真理的冷板凳”。

  40年来,湘潭大学哲学系离休教师、95岁教授沧南孜孜不倦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学术问题,书写着对信仰的执着。不仅如此,他还常年节衣缩食资助贫困学生,离休后坚持给学生上党课400余场……

  11月27日,教育部授予沧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这也是时隔26年、退休24年后,沧南再次获得“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学术的道路上,哪有什么终点?”

  1924年5月,沧南出生于安徽合肥。1952年,沧南从中国人民大学政治经济系硕士毕业,后任教于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

  1974年,湘潭大学恢复建校。1977年11月,曾任武汉大学哲学系教研室主任的沧南,提着一口大樟木箱子从武汉来了湘潭,成为从全国各地高校支援湘潭大学建设的首批教授之一。

  此时的湘潭大学,没有电灯、自来水,没有图书馆、教室,办学条件十分艰苦。教师分散住在附近农民家里,晚上蚊子多,备课的时候,大家只好把腿放在水桶里,防止叮咬。

  沧南从此与湘潭大学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与来自全国近百所高校的600多名教师一道,满怀激情,艰苦创业,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就是牢记毛主席嘱托,把湘潭大学办好。

  1978年,沧南向学校建议,湘潭大学哲学专业招考毛泽东哲学思想硕士生,并建立毛泽东哲学思想教研室。1983年,沧南提出“毛泽东方法学”这一创见性的学术课题,并主编了图书《毛泽东方法学》。他认为毛泽东制定的一整套具有中国特色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科学理论,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创举。中央文献研究室原副主任、求是杂志社原社长李捷评价说:“这是沧南先生独具特色的学术贡献。”

  40年坚守与开拓,沧南先后撰写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趋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实际马克思主义化》《关于群众路线的几个问题》等大量论著。湘潭大学也因此成为全国毛泽东思想研究的“重镇”。

  一点燕麦片,一杯牛奶,一个鸡蛋,每天散完步吃完早餐后,沧南就径直坐到书桌前,思考问题,撰写文章,开始一天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学术的道路上,哪有什么终点?”沧南对记者说。

  “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

  1995年离休后,闲不住的沧南在学校关工委兼职做起了志愿者。他给学生上党课,给本科生班级做辅导员。

  “人一定要有信仰。共产党员的信仰,就是马克思主义。无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什么情况下,都始终坚定地相信、自觉地践行马克思主义。”虽是耄耋之年,但只要站上讲台,沧南总能娓娓道来。

  沧南上党课不说大道理,而是把自己摆进去,说心里话、大实话。沧南的课堂给学生带来了一道道理想信念的精神大餐,在校园掀起了一次次学马列、信马列、用马列的热潮。

  正是在兼职讲授党课的三尺讲台上,沧南用坚定的理想信念、彻底的理论力量、深切的家国情怀,在学生心灵播撒信仰的种子。近年来,湘潭大学先后涌现出了文花枝、杨怀宝、邓榕等一大批青年先进典型人物。

  “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

  在湘潭大学的校园里,沧南是学生心中最亲近的“沧爷爷”,学生是他心中最可爱的“小朋友”。

  他的党课不仅在课堂。每天的“早操”也是他和年轻人交流的好时光。

  “2015年暑假,每天8点钟,连续好几天,沧南教授坐在东坡村附近的石凳上,给我讲他从放牛娃到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故事。”正在湘潭大学毛泽东思想研究中心攻读博士学位的吴璇回忆。

  “身体力行就是最好的教育。”一直以来,沧南生活清贫、勤俭节约。一件棉袄穿了30多年,拉链坏了还舍不得丢。湘潭大学哲学与历史文化学院党委副书记黎益君说:“我是做行政工作的,在最冷或最热的天气去沧老家,发现空调没开,原来是坏了。等我找了人给他修好,可他还是不常开。”

  湘潭大学先后为教授盖了几栋楼房。20世纪90年代,学校安排沧南搬到松涛村的“校长楼”,有位患哮喘的同志提出也想搬到新环境里住。沧南听说后想也没想,就让出了自己的新住房。

  2015年,沧南告诉女儿,他准备卖掉邮票,将所得资金全部捐给湘潭大学哲学系设立奖学金。

  20世纪40年代,沧南开始集邮。刚到湘潭大学时,妻子从武汉写信都会寄来邮票,他回信就寄上妻子喜欢的手绢。妻子来湘潭大学后,两人常去湘潭市里淘邮票。女儿深知邮票在父亲心中的分量。她问父亲:“可不可以只卖一半,或者捐一半?”

  没想到,沧南卖掉了所有邮票,捐出了所得的20万元。湘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颜佳华说:“我是沧老的学生,得知此事后,担心老师生活困难,为他凑了一笔钱,但他也全捐了出来。”

  在《沧年往事》一书中,这位有着63年党龄的老教授写下:“共产党人只有一种人生观,没有离退休后的第二种人生观。在职也好,离退休也罢,都要为实现共产主义和人民的彻底解放而奋斗。”

  (本报记者 禹爱华 龙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