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大白:白手起家办大学(图)

发布时间:2009-11-27 07:13 | 来源:新华网河南频道 2009-09-18 | 查看:2936次

黄河科技学院创办人胡大白(首席记者张鸿飞图)

   人物档案

   胡大白:河南郑州人,1943年出生,毕业于郑州大学中文系,创办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中国十大女杰”,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四白落地的墙壁,普普通通的地板砖,再简单不过的家具……走进胡大白校长简朴的家,记者有些诧异:这个创办了全国第一所民办高校,拥有千余亩校园、2万余名在校生的黄河科技学院的“掌门人”,就住在这里?

   “我觉得挺好啊。”66岁的胡大白笑着说。她目光炯炯,额头光洁,身姿端正,令人看不出她的年龄,更看不出她是曾被严重烧伤的残疾人。记者夸她衣着得体,她笑了,笑容依旧坦然:“上衣80元钱,裤子18元,都是买的处理品。”

   话题,便从这朴素聊起--

  生在石灰棚取名叫“大白”

   “小时候过的都是苦日子,所以觉得今天很幸福。”胡大白说,儿时最深的记忆就是吃不饱,穿的鞋总是露着脚指头,所以如今吃的、穿的、用的,她样样都觉得好。

   胡家8个孩子,胡大白排行老七。1943年“跑老日”,逃难途中,母亲在洛阳路边的一个石灰棚里生下了她。生性豁达、粗通文墨的父亲给女儿取名,乳名“白宫”——石灰棚就是女儿的白宫,大名“胡大白”——女儿也是儿,让她和哥哥们一样享用“大”字排行。

   “白宫”6岁那年,迎来了解放。“所有人都上街游行,扭秧歌,打腰鼓,我们这些小学生跟在大人后面挥小旗……”胡大白记得,郑州街头,人们脸上都洋溢着笑容,“是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

   1960年,正在读高二的胡大白被学校选进“跃进班”,提前一年考进了郑州大学中文系。上大学,胡大白带了7个面布袋——6个面布袋凑出一床褥子,一个面布袋装上换洗衣服就是枕头。

   1964年毕业,胡大白这样填写分配志愿:西藏、新疆、内蒙古。“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她说,那时候大家都是一样的心情,一样的真诚。

  为国做贡献才能算潇洒

   1981年12月,一场意外中,胡大白因公负伤,全身重度烧伤面积达37%。而当时,她是郑州大学中文系的一名骨干教师。高考恢复了,学生们对知识如饥似渴……胡大白说,那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

   但在这样的黄金时期,3年时间,胡大白只能躺在医院、家中的床上度过。一次次手术后,她依然落下了残疾,不要说走路、连下地站一会儿都成了奢望。学校非常关心因公受伤的她:工资照发、长期休假、公费护理。但胡大白却不愿享受这样的待遇,她不停地问自己:我还能做些什么?我将如何度过余生?这时,一则新闻给了她启示:世界高校入学率排名,中国倒数第二。

   “身体烧残了,可我脑子没残;身上烧坏了,可我脸没受伤。”胡大白笑着说,老天爷很公平,也很照顾她,带给她灾难的同时也给了她机遇:她身体残疾了,却不影响她继续从事教育;如果不烧伤,她不会去创业;她创办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班时,正赶上高等教育大发展的好时机……拖着病残的身躯,胡大白创办了中国第一所实施高等学历教育的民办高校,黄河科技学院成为中国民办教育的一朵奇葩。

   谈话中,个人创业的艰辛,黄河科技学院的成就,胡大白都一带而过。她说,学校已经走入科学、规范发展的轨道,身为中国民办教育协会监事会主席,如今她考虑最多的是如何推动中国民办教育的发展。胡大白这样总结自己:“只有把个人的理想与国家的需要相结合,才能最大限度地实现个人价值。人的一生,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贡献,才是真正的潇潇洒洒走一回。”(首席记者 路红 王曦辉)

(责任编辑:卢亚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