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善”陈光标:儿子说我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

发布时间:2009-10-19 08:32 | 来源:公益时报 2009-9-29 | 查看:3084次

  见到陈光标是在他北京的寓所,这个留着平头、浓眉大眼、脸上有着灿烂笑容的人,给人的感觉更像住在隔壁亲切的邻居大哥,而不像一位在聚光灯下获得了诸多殊荣、坐拥亿万资产的知名企业家。

  接过陈光标的名片,你最先注意到的既不会是他的名字,也不是他的公司“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而是在名片右上角最显眼的地方以红色和黑色交替印着的“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模范”、“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道德楷模”、“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同样,名片的背面也密密麻麻地印着他获得的“2008年中华慈善奖特别贡献奖”、“最具号召力的中国慈善家”、“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等奖项与称号。他对这些荣誉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

   名副其实的中国首善

  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全国一季度慈善捐款总额仅为4.8亿元,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陈光标的个人捐款也高达1亿元,占捐款总额的20%。中国首善,他当之无愧。

  9月5日,在北京香港马会会所举办的“致礼1949”慈善拍卖酒宴上,陈光标拍下了第一件展品。他这个“中国首善”做慈善就是要做到第一。

  9月20日是第七个“全国公民道德宣传日”,在这一天,陈光标当选第二届全国道德模范中的“助人为乐模范”。他是“全国道德模范”中唯一的一位企业家。

  在记者采访他时,他说:“为了向我们伟大祖国的六十岁生日献礼,下个月我要捐6000万。这6000万包括一万台电脑和3000万现金,我准备通过中国红会将这些电脑捐到困难地区,协助当地发展教育。”

  陈光标从来就不认为做慈善要像中国传统文化宣扬的那样讲求低调,做好事不留名。他认为,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掌声和鼓励。陈光标说:“我做一件好事就希望得到一个荣誉。今天我帮助别人捐出1万元,明天就恨不得全世界65亿人都知道。”他说,小时候,老师发给他的小红花给他的鼓励很大,长大以后没有小红花了,换成了荣誉证书。

  陈光标一直保留着他获得的所有奖状、奖杯。他自豪地告诉记者:“我所有的奖状摞起来起码有5米高。”他还专门为自己保留了一间近百平方米的荣誉室,将自己获得的各种证书1500余个,奖杯近4000个,锦旗近2000个,还有少数民族同胞送的哈达4000条全部集合到一起,珍藏在这间荣誉室里。

  有记者来采访陈光标,记者问他的儿子:“你知道你爸爸开的是什么公司吗?”儿子肯定地对记者说:“知道。我爸爸开的是黄埔捐钱公司。”后来记者又问陈光标的儿子:“你以后想做什么?”儿子回答说:“我以后想学爸爸一样做中国首善,去帮助小朋友。”儿子的这个回答让陈光标至今都感到无比自豪。

   慈善做的越多,赚得越多

  不可否认,陈光标在所有人的眼中都是一位成功的企业家。但是,他却选择了一个再生资源利用这个非常不好做的产业,在他看来这也是另一种意义上的“慈善”。陈光标说:“一个企业家无论你做任何产业赚钱,都必须把环境保护放在第一位,都必须考虑到是否会牺牲子孙后代所拥有的环境。挣钱是放在第二位的。”

  在陈光标看来,资源再生行业的发展前景非常好,他甚至在谈到山西煤炭业“国进民退”现象时,建议煤老板可以尝试投资到资源再生利用的环保产业中来。据他估计,我国每年浪费掉的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至少超过5000亿元,他从不担心同行业中的竞争问题。

  在采访中,陈光标表示,目前他百分之六十的时间都是用在慈善事业上,只有百分之四十的时间是用在企业管理上。他的观念是“慈善做的越多,赚得越多”。他说,他捐出来的不仅仅是金钱,更是一种理念,一种对社会和谐的诠释。同时,在做善事的时候,人能感到自己活得更有价值,还能得到很好的口碑,使得合作伙伴和政府主动来找你做生意。(实习记者 吴燕辛)

(责任编辑:郭钰)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