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5-16 21:25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6-03 15:16 | 查看:1188次
63岁老人朱同柏,35年来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植树、护林、巡坡,换来3000亩青翠。如今他深深地爱上了大山,他要守在山里,哪儿也不去。
巢湖市巢南林场有一位普普通通的老人。自1979年开始,在长达35年的时间里,他一直坚守在大山深处。种树、护林是他人生中最大的追求。35年时光,换来3000亩青翠。这位老人名叫朱同柏,现年63岁。从当初的敦实壮汉,到如今的花甲老人,他说,开山造林磨人筋骨,绿化环境养人肺腑,如今他深深地爱上了大山,他要守在山里,哪儿也不去。
【进山】 35年前他举家迁入深山
3月11日下午,一辆普通的桑塔纳2000在“喘”着一个多小时的“粗气”后,来到了距巢湖市区30余公里的巢南林场。虽然,车上好多零件在响,但一路上,春风和着田野里的油菜花香,透过车窗,还是让人感觉到十分的惬意。与曲折的山路相比,朱同柏所在的林场里一片葱茏。
“朱队长,记者要采访你。”场长魏道平喊道。林场里,包括魏场长在内,都习惯称呼朱老为老队长。退休前,他担任过30多年队长,没升也没降。“我一个老头有啥好采访的!”随着一声应答,从一片树林里走出一位扛着锄头的老人。“他就是朱队长。”魏场长介绍。面前的朱队长一脸憨厚。
坐下来,朱队长打开话匣子。29岁之前,他还是一家农场的工人。1979年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他来山里绿化,从此便与植树结下了不解之缘。他忍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寂寞,一直默默地在深山里植树造林。如今,他仍常年在山中与自己种植的林木为伴。
【开山】 “憨老头”深山造林3000亩
35年来,他栽种的树木达到3000多亩、36万株,用坏的锄头有十几把,铁锹几十把。至于搬动多少石头、流了多少汗,朱队长自己也说不清。记忆最深的是在大山冈上封山造林。几十年前,这个大山冈一片突兀,海拔近300米,面积6000多亩。过去这里岩石裸露、土壤瘠薄,生态环境十分恶劣,是个飞鸟过身不落脚的地方。“上世纪80年代初期,在‘五年消灭荒山,八年绿化安徽’的号召下,我们巢南林场开始了对它的治理。那个时候,面对满山石头,很多人都被吓住了。”说到这,朱队长从兜里抽出一根烟点上,吸了一口。
“但是,我是队长啊,不能退缩。我带着老婆孩子,卷着铺盖带着部分工友将家‘搬’上了大山冈。在随后的日子里,我一家四口吃住在山上,寒来暑往,白天举着铁锤和铁锹,一锤下去,石头上面火花四溅。就这样,将树苗在一个个石缝里栽下。”朱队长说,有时候在傍晚,群狼嚎叫声萦绕在耳畔。很多次,山里的狼离他们都不足3米远。就这样,经过两年的奋战,6000亩大山冈终于披上了绿装,改变了模样。
【护山】 “我守在山里,哪儿也不去!”
“上世纪90年代初是最困难的时候,曾连续9个月没发工资,林场养不活人,好多人都离开了这里另找出路。”朱队长说,即使这样,他一家人依然留在这里。与大山相伴多年,朱队长早把生命与他的绿化事业连为一体。虽然已经退休,但他多次找魏场长,软磨硬缠要安排他工作,因为他已深深爱上这片大山。
现在朱队长坚持每天上山植树、护林巡坡,每天来回要走30公里,从大山冈到钉头山来回步行得8个多小时。35年来,他至少走了38万公里路。每年的10月份至次年的5月份,按他的话说是最不消停的时候。按照传统习俗,很多人都要在这几个节气上坟祭祖,是火灾多发季节。朱队长告诉记者,35年来,他一天不上山、不去护林就睡不安稳,每天不劳动筋骨就疼。
朱队长有两个儿子,如今孩子们都小有建树,其中大儿子在杭州还买了房子。两个儿子多次劝说他去养老,可他说:“我心里放不下这满坡满岭的树木,让我出去那是要我的命啊!我要守在这里,哪儿也不去!”
来源:安徽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