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21 00:47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3-04 17:54 | 查看:2334次
陈亚林,贵州黔西南人。男,回族,1963年2月出生;1981年3月参加工作,从事群众文化宣传工作。1987年7月,参加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工作至今,从事文物管理、保护、宣传、研究工作。在长期生活磨练和基层工作中的历练,不仅养成自强不息、勇挑重担,正视现实,战胜挫折的精神;而且也学会了做人,拥有一颗真诚而善良的心。在从事宣传文化工作31年来,始终以“道虽通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人生信条,从每件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用心做好文化事业,用责任关注民生。
兢兢业业的工作,认认真真学习
他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认真学习开始,多年来,他始终坚持自学,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科学发展观理论。他坚信,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必须要用以上精神和理论武装自己、丰富自己,思想上和时代精神保持一致,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学习和不断的工作实践,他的工作能力有了显著的提高,采写的各种新闻图片和文字稿件多次在《贵州日报》、《黔西南日报》等刊物上发表,成为晴隆县宣传报道的中坚力量。作为从事文物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他对自己的要求是严格的,对家乡的历史、风土人情知道了解的,要求做到精、准、细致,不了解的就虚心向健在的老同志请教,请教不到的,就去查阅历史档案,由于他的孜孜不倦,对本县的历史做到了然于胸,如数家珍,成为了解晴隆历史的专家之一。他热爱自己的家乡,对这块神圣的热土有了充分的认识和了解后,他怀揣一颗真挚而朴实的心一心扎进了家乡的宣传报道工作中。他总是相机不离身,一抹阳光,一处风景,都会让他感动,本着礼敬的心按下自己的快门。通过多年的积累,只要需要什么图片,不管什么类型的,都会想到他,找到他后常常不会失望,他成了晴隆县人人知道的图片活档案。
热衷文物事业,默默耕耘
他热衷文物事业,默默耕耘。文物是国家、民族的宝贵财富,文物干部则是文物事业的宝贵财富。1987年7月,积极参加县第二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县境内的普查工作中,初步统计普查具有一定价值的文物点80余处。最终审定纳入第三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为35处,后报经县人民政府审批公布,著名的晴隆“24道拐”抗战公路遗址就是其中之一。
在日常的文物保护工作中,保护、利用好一处历史古迹,以用来开发旅游,也可以用来开发特色“农家乐”。通过旅游和“农家乐”活动,可以增加村民的收入。通过保护文物,可以提高市民、村民的文化与审美欣赏水平,是精神文明建设的一种需要,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种具体的模式。比如,要保护一段古城墙,或者一座古建筑,不但要说清楚它是文物,还要说清楚它已经是城市或者乡村的一道景观,它已经是一座城市或者某个乡村的文化地标了。用好文物资源,是保护好文物资源最根本、最有效的办法。
在实际工作中,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不在乎你实现了什么,创造了什么,在乎你是否有目标的工作与生活;不在乎你走了多远,在乎你是否不断地在向前迈步。1999年完成《晴隆县文物保护单位“四有档案”》工作资料;2002年完成《晴隆县文物保护单位“十一五”规划编写》工作资料;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独自完成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晴隆“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所有申报材料(14个卷宗)的工作,2006年5月,国务院将其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8月,独自完成晴隆县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8.15”系列活动之一的《晴隆抗战历史图片展》工作,协助中央电视台康辉一行,采访拍摄“24道拐”相关抗战历史和见证老人。
2002年4月至2006年12月,独自开始考察走访与晴隆抗战相关的历史事件和历史见证人。多次邀请重庆史迪威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牟之先教授、大学学者到晴隆考察调研抗战历史,寻访历史见证人(或掌握线索的人)50多名,抗战历史遗物10余件;编写调研资料40余份,研究晴隆抗战历史方面论文5篇,行程数千公里。2005年初,我与邓茜(当时在校读书)合著的《24道拐——历史的弯道》一书,由解放军出版社出版发行。2002年10月,代表晴隆县参加在重庆举行的“中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学术研讨会”会议。会议期间,向出席本次会议的领导、专家、学者展示晴隆“24道拐”及其相关抗战历史资料,受到一致好评,并经多位专家推介加入中国“二战”史研究会会员,至2005年9月,发表学术论文2篇(其中一篇“24道拐”初议为合著)。
2007年至今,参加、协助相关部门不断完善文物管理、保护、宣传等工作,为宣传晴隆,宣传“24道拐”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协助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新华社、香港凤凰卫视、中国体育报、当代贵州、贵州电视台、广东电视台、台湾三立电视台、中国国家地理、新浪网、腾讯网、华奥星空、汽车与运动杂志、中国汽车画报、向导杂志、贵州商报、贵州都市报、黔西南日报、黔西南州电视台等中央、省、州数十家媒体编辑记者,在晴隆进行采访拍摄工作,为晴隆县的对外宣传工作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多年来,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积极协助县委宣传部办好《今日晴隆》、《二十四道拐》、《贵州·晴隆》、等刊物、画册出版编辑和资料提供。在没有经验的情况下,根据当地民族文化的特点不断地深入边远村寨,考查、走访、挖掘具有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料。其目的就是要让更多的民族民间文化和精神能得到传承和弘扬,继续流传下来。他的劳动与付出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高度好评:
1988年被贵州省文化厅授予《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5年晴隆县委、县政府评为《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系列活动先进个人;
2008年被新华社贵州分社、州委宣传部授予《新华网》贵州频道网群建设先进个人;
2008年荣获中共黔西南州委、州政府2007年度“黔西南新闻宣传奖”;
2008年获中共晴隆县委表彰“荣获2007年度优秀通讯员”一等奖;
2012年被晴隆县文学艺术界推荐位晴隆县摄影协会主席。
陈亚林同志虽然取得了多项荣誉,但是在晴隆街头,仍然会看到他背着相机,仍然是那样风尘仆仆,仍然会从他疲倦的笑容中看到工作的乐趣,他仍然在坚守他的人生信条:路在脚下,不走,永远到不了终点……。
来源:贵州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