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8-04-19 19:53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2-27 13:40 | 查看:981次
兵妈妈情暖边关
——记原市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孙菊亭26年拥军爱兵的故事
在中俄蒙三国交界地的口岸名城,在曾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双拥模范城的满洲里,提起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兵妈妈”的她几乎是无人不知,她的26年拥军情深深地感动着27万边城人民,她的母爱温暖着八百里边防线上每一名子弟兵的心,她就是原满洲里市政府副市长、人大副主任——孙菊亭。
孙菊亭从1983年任市委常委、纪检委书记开始到2003年退休至今,二十多年来,无论工作怎样变,不变的是她对部队的那份深厚的感情,是对军民共建精神文明之花的坚定不移,她的先进实际先后被中央电视台1套新闻联播、内蒙古电视台新闻观察、呼伦贝尔电视台及相关报纸多次播放报道,她曾多次荣获内蒙古自治区双拥模范、呼伦贝尔市双拥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66127部队为表彰她的先进事迹,破格为她荣立三等功。2005年被评为“全国军民共建社会注意精神文明先进个人”,2006年被授予“首届中国百名优秀母亲”荣誉称号和“首届内蒙古感动草原——十杰母亲”。
军营新环境 边关“新妈妈”
每逢新兵到来,孙菊亭总要在第一时间去“认亲”,以“边关妈妈”的形象出现在新兵面前。她举办欢迎会,声情并茂地为战士们讲授亲子教育课;她深入新兵营,多次去看望鼓励战士,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他们;她组织“母子情深联谊会”,欢乐的气氛让初涉军营的战士感受到家庭的关怀和温暖;她举办欢送新兵下连仪式,鼓励他们担负起卫国戍边的重任,她还提笔给各边防连队的首长写信:“……衷心希望能让连队所有战士从思想上尊重新兵、训练时理解体谅新兵、感情上亲近新兵,让爱溢满新兵生活……”,字里行间处处体现着妈妈的牵挂,浓浓的母爱跃然纸上。
2007年初,她受呼伦贝尔军分区、边防检查站等部队首长的邀请,为所辖新兵和武警官兵授课3节,鼓励战士以良好的心态尽快完成环境适应和角色转换,教育新兵在军营中砥砺品格、磨练意志,履行好义务,担负起神圣使命。她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生动而富有哲理的讲解,为稳定新兵的思想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
春风化雨 排忧解难
部队的事再小,也牵动着孙菊亭的心:武警看守中队下水道坏了,她联系单位帮助修理;机动中队发展养殖业,她亲自去给买猪仔;潮湿的深秋时节消防中队搬进新营房,她亲自购买地板革送到营房……这一桩桩、一件件看似微小的事情,她无不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多年来,孙菊亭同志帮助部队及官兵解决各方面困难百余件,在一个个问题得到解决的同时,也把边城各族人民对子弟兵、妈妈对儿女们的深情厚谊送进了军营、哨所。
孙妈妈在解决部队和地方的摩擦方面也有一套绝活。驻军某部与地方铁路发生矛盾时,在做好地方工作的同时,她三次到连队找连首长谈话了解情况,通过沟通思想,消除误会,达到相互理解。当战士和地方的同志发生不快时,她总是对地方的同志们讲:“……不管责任在谁,都把他们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做错了事,问题就好解决了。”“妈妈”式的解决方式,有效地化解了矛盾,军民之间的关系随之不断融洽。
为培养军地两用人才,她还积极开展智力拥军,举办“新闻”、“计算机操作”、“烹饪”等培训班20余期;进行爱国主义和新兵思想教育授课近30课时,受到部队和社会各界的赞扬,为满洲里市的双拥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
十九年欢聚 “母子”情深
从1991年开始,孙菊亭连续19年放弃与家人共聚的机会,不顾身体伤痛的困扰,组织“十三姐妹”慰问团在正月十五元宵节到哨所、“八一”建军节前后进连队,与战士们共渡佳节。无论是大雪封山、寒风刺骨还是烈日炎炎,酷暑难耐,从不曾阻挡她的脚步。部队连首长换了一茬又一茬,战士送走了一批又一批,而她和她的十三姐妹却十几年如一日,不曾有一丝一毫的动摇和改变。
十九年,十九个正月十五、十九个八一建军节,虽然屈指可数,但对于她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女同志来说,能年年如此又谈何容易!从资金筹集到车辆安排,从物品采购到节目排练,从组织协调到为战士洗录留影,大事小情她操尽了心。她和她的姐妹们亲手做的一桌桌饭菜、亲手织的一件件毛衣,同战士一次次真情的谈话,对战士思想品德的提升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连首长感慨地说:兵妈妈每次到连队和战士们相聚,其作用相当于我们干部一个月对战士做思想工作的效果。一位复员战士在给班长的来信中写道:“……部队生活令我留恋至今,有两件东西我一直保存着:一件是参军后父亲给我寄来的第一封家信,另一件是兵妈妈亲手为我织的那件驼色毛衣……”
一次联谊会上,一首《见了你们格外亲》表达对子弟兵的无限深情。哨所长闫志宏为了表达“十三姐妹”19年来不畏风雪,给予官兵们母爱般的温馨,献上一首歌曲《母亲》,一曲动情的《母亲》唱得在场的人眼中都泛起了泪花。夕阳西下,十三姐妹”渐渐远去,送行的官兵还久久地矗立在雪地上,边境的草原虽然寒风瑟瑟,可官兵们的心里却温暖如春……
在孙菊亭执着精神的感召下,如今,越来越多多的人加入到了“兵妈妈”拥军团体,从最初的1人,到13人,一直到现在的30人,“兵妈妈”拥军队伍在不断壮大,变成了誉满北疆的拥军品牌。
心系军营 无怨无悔
1990年元宵节,孙菊亭带着早就准备好的米面、肉食和新鲜蔬菜来到偏远的某边防团五连841.9哨所。哨所官兵们见了孙菊亭,高兴得合不拢嘴,为了让哨所官兵过个快乐温馨的节日,孙菊亭和两名妇联干部一起来到厨房,动手和面、烙饼、炒菜。当10个热乎乎的菜摆在餐桌上时,战士们却一个个都哭了。孙菊亭有些不解的问道:“为什么哭呀?我们来了你们应该高兴才对呀?”。战士贾大伟含着眼泪说:“见到你,我们就想起了远方的妈妈……”。孙菊亭轻轻地抚摸着战士们的头笑着说:“那你们以后就叫我孙妈妈吧!我会经常上哨所来看你们。”于是,战士们异口同声的喊了声“孙妈妈”。这三个字,喊得孙菊亭泪水涟涟。孙菊亭在依依不舍的走出哨所时,已是皓月当空,但清冷的边关和寂寞的哨所却因“兵妈妈”的到来变得温馨和美丽。
世界上最崇高的爱是母爱,孙菊亭把她的母爱带到军营,带到哨所,带到数不清的陌生却又熟悉的战士们身旁,让这份母爱不断传播、升华。
那是1991年的八一建军节,孙菊亭带着文艺演出队去新百路克联队慰问官兵。快到连队时,越野车制动突然失灵,急驶的小车在草地上打了一个滚,一下子翻进了路边的沟里。当时,孙菊亭便赶到颈椎受伤,钻心地痛。但为了不影响文艺队慰问演出,让战士们过上一个越快的建军节,她更是强忍着疼痛坚持到了连队,让官兵们看完了节目。回到医院检查时才发现,颈椎已经撞成撕脱性骨折,而且还有脑震荡综合症,医生鉴定为二等乙级伤残。望着躺在床上十分憔悴的孙菊亭,两个女儿坐在一旁抱头痛哭。大女儿魏怀影拉起妈妈的手不解地问:“妈妈,您已经快50岁的人了,你这都是为了啥呀,为了去看边防官兵命都差点打上了?你这样做值得吗?”孙菊亭紧闭着双眼,什么话也没有说。为了这份厚重的爱,她在医院整整趟了一个月,病情才基本得到了控制,至今她双臂麻木,夜不能寐,伴随她的是一张二等乙级伤残证以及长年的药物和病痛。
为了这份爱,她曾无数次走访连队,一次慰问返回途中,倾盆大雨使车不慎陷入了沼泽地,被困在山上整整17个小时,初冬的夜晚,又潮又冷,60岁的她体力严重不支,可她却毫无怨言。
为了这份爱,她曾一路颠簸14个多小时走遍了某团所有的连队和哨所,采取集中讲课和对话的方式,帮助答疑解难,让远离市区的战士了解党的有关政策、安心戍边。
为了这份爱,她不仅走遍了当地的军营哨所,出差学习到了异地,还会备上纪念品走访驻地连队,60岁的她甚至还冒着生命的危险,登上了海拔4500米的西藏乃堆拉哨所看望那里的子弟兵。
二十六年中,为了双拥事业,她曾多少次下连队、搞慰问,她曾经历了多少伤痛,她数不清也记不全了,但每当她想起战士们一声声亲切的呼喊妈妈、想起战士们的一封封来信、想起那次“八一”建军节恰逢她的生日全团官兵集体为她庆祝带给她的惊喜,想起战士们凑钱给妈妈购买的大蛋糕上一根根蜡烛映红的一张张战士的笑脸、想起那个复员战士临走时将自己一直舍不得穿的军大衣送到妈妈手中时,她深深地感受到了自己的付出值得而光荣,作为“兵妈妈”,她只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妈妈。为此,她坚定地说:我爱部队,爱战士,只要部队和战士们需要我,我就会一如既往,义无返顾地奔走在拥军的路上,将母亲般炽热的情怀奉献给深深牵挂的指战员,将崇高而无私的母爱继续播撒到更多的战士心里……
来源:内蒙古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