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坚:“爱心局长”的爱心助学(图)

发布时间:2018-04-19 17:1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3-04 09:38 | 查看:2492次

张志坚.jpg

事迹概括:

“要把助学帮扶工作持续进行下去!”从2005年起,张志坚带领环保局干部职工先后出资109330余元无私帮扶困难学生50名,被人们称为“爱心局长”。

事迹介绍:

张志坚,男,1958年11月出生,汉族,大专文化,中共党员。2003年9月由义马市科技局局长岗位调至义马市环保局,任局长至今。该同志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自从事环境保护管理工作以来,他更是多策并举,依法治理,着力维护义马的“碧水蓝天”。他的所作所为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早在1993年被三门峡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乡级领导干部”,并记大功一次;2003至2008年连续六年被义马市委、市政府授予“记大功个人”;2006、2007年分别获得三门峡和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2008年5月,被评为“河南省劳动模范”;2010年5月获得中央文明委“中国好人榜”入围候选人;从2005年起,他带领环保局干部职工,先后出资109330余元无私帮扶困难学生50名,其中本科生13人、专科生11人、技校7人、高中6人、初中10人、小学3人。目前已毕业14人,有经济收入不再帮扶者20 人,继续扶持的学生16人。从2005年至今共帮扶困难群众139户,共筹集47000元、衣物267件、面粉182袋、食用油(5升)91桶帮扶困难群众。在当地传为佳话,被人们称为“爱心局长”。

“我也曾经是个穷学生”

环保局原来看门的张阿姨逢人就说:“张局长只要遇到困难的学生就想帮!”这话一点不假,张志坚帮助困难学生的事在义马市是出了名的。周俊鹏是洛阳一高宏志班的学生,父母双双下岗,父亲身患糖尿病,常年血压高;母亲患尿毒症,移植换肾手术花了9万余元;祸不单行,2007年母亲又患上了皮肤癌,每年需要7000余元的医药费,家里欠债2万余元,靠每月400多元的低保生活。2007年,周俊鹏以591分的成绩考上了西南石油大学,由于所报专业录取名额已满,调剂为软件工程专业,每年仅学费就需要1万元整。当年,义马市工会要求资助每位学生3000元,张志坚了解到该生的特殊情况后,毅然决定在第一学期按5000元的高标准资助,帮助周俊鹏顺利入了学。当人们问起张志坚为什么如此热衷于帮助困难学生时,他十分坦诚地说:“也许跟我自己的身世和经历有关吧。因为我也曾经是个穷学生,非常理解穷学生的处境,所以愿意帮助那些渴求知识但家庭困难的人。”原来,张志坚出生在洛阳偃师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在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是母亲含辛茹苦地把他和弟妹艰难地拉扯大。上学的时候,家里经济拮据,当时的学费虽然不算太多,但大部分是东拼西凑借来的。正是相似的经历,让张志坚从内心里对困难学生产生一种同情心。通过查阅受助人的详细资料不难发现,受助的50名学生绝大多数是困难的单亲家庭子女:有的是父母离异,跟着父亲或母亲生活;有的是父亲去世跟着母亲生活;甚至是父母双双出走,只好跟着亲戚生活。虽然情况各异,但有一条是相同的:他们生活都十分困难,而且都渴求知识,不愿放弃学业。

“教育人和帮助人都是一种社会责任”

在搞好业务工作的同时,作为环保局的一把手,张志坚局长把单位文化建设作为教育人的重要载体。早在2005年,在张志坚的领导下,环保局就从励志文化和劝善文化入手,全面开展单位文化建设。用劝善文化教育人、用和谐文化凝聚人是义马市环保局文化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在环保局办公室和局家属楼的楼道里挂有劝善标语,例如“在一切道德品质之中,善良的本性在世界上是最需要的。”在建设单位劝善文化的实践与探索中,张志坚局长试图通过帮扶助学,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实例来培养员工们的爱心和同情心。他认为,如果每个人都有一颗爱心和同情心,那么这个世界就会更温暖、更和谐。张志坚局长在一次助学金发放仪式上讲过:“说到底,教育人和帮助人都是一种社会责任。现在大学生每学期的学费少则几千、多则上万,这对很多家庭来说是个不小的负担,尤其对一些困难家庭来说更是不堪重负,如果一些学生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这不利于我们国家人才的成长和中华民族的事业兴旺。通过助学帮扶,既可以让困难学生得到实惠,同时也可以培养员工们的爱心和同情心,可谓一举两得。”在捐赠座谈会上张志坚时常会询问学生们在校的表现,告诉他们一些做人做事的道理,让学生们去了解那些楼道里挂的劝善标语,对学生们不懂的警语,他会细细地讲解给孩子们听。他还时常对环保局的干部职工说:“环保局不仅要做好本职工作,更应该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那些家庭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帮助那些单亲家庭的困难学生,通过我们的帮助让这些学生们顺利地完成学业,也让他们成为爱心传递的使者,将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同时,也希望通过我们的行动,让更多的社会团体和个人来关注这些弱势群体,早日加入到爱心助学的行列中来。”

“做好事贵在持续、不求回报”

为了确保真正把那些家庭情况最差、最需要资助的学生纳入帮扶对象,每年春秋季开学前夕张志坚都坚持让环保局办公室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到结对帮扶的村和狂口社区,专门去摸底调查,还经常和市工会联系,了解困难职工的情况。调查、登记、回访……从2005年始,一直坚持,一做就是8年多。家住二十里铺村东组的段丽东,和妹妹段丽明跟着母亲艰难度日,4年来环保局共资助她9000余元;毕业不到一年,妹妹又考上了贵州毕节师院,由于家庭条件仍未因姐姐参加工作而有大的改善,张志坚决定继续对妹妹给予资助。狂口社区的李荣花同学,母亲病故,姊妹四个都在上学,只有一个哥哥刚刚大学毕业;母亲病故前花去了一大笔医疗费,债台高筑,仅靠父亲一人在外打工无论如何也供不起三个学生上学。为了不让孩子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张志坚打破惯例,决定对这一家中的3名学生全部给予资助;直到三个学期后,家中已有两名学生毕业、家庭条件确实有所改善后,才停止资助。目前,在张志坚帮扶过的50名学生中,已有14人顺利毕业, 20人的家庭经济情况好转。最近,经过张局长的再三权衡,又把剩余的16名困难学生全部确定为2013年的帮扶对象。张志坚说:“做好事贵在持续、不求回报。只要我在环保局,就要把助学帮扶工作持续进行下去!而且,要对帮扶对象负责到底,只要他们有需要,我们就帮助,直到他们摆脱困境。”他还说“做好事目的要纯粹,不能求回报,不能存私心;怎么才能不求回报呢?相信做好事终归会有好的回报就够了!”

送人玫瑰,手留余香。也许受助学生的感谢信便是对张局长无私帮助的最好诠释和回报。王军超同学在感谢信中说:“尊敬的张志坚叔叔:……曾经我因为家庭贫困,心里感到自卑,对未来感到渺茫。但是自从得到您的帮助后,我有了重新面对生活的勇气和力量,对未来也充满了希望,您就如同再生父母……”古玉屏同学在信中写道:“张局长,真的感谢您。记得去年过年时您曾说过,要我们做爱心的传递者,在别人困难时要力所能及地去帮助。我会牢记在心的!”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