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昌:为了一个没有血缘关系的“大家庭”(图)

发布时间:2018-04-13 00:18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13-02-04 08:48 | 查看:2337次

Ab4a5b916-fe16-4385-af1d-481d49bf8ca7.jpg

每天早上,一辆电动三轮车,6个可爱的孩子和一位步履有些蹒跚的老人,孩子们背着书包,拍着手,唱着欢快的儿歌和“爷爷”走在上学的路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种场景,成为安国市西伏落镇西佰章村的一道独特风景。

  孩子们称呼的爷爷,竟与孩子们没有一点血缘关系,他就是被三里五乡群众们称为“安国好人”的王子昌。

  69岁,临近古稀之年,作为一位家庭的长者,本该是含饴弄孙、尽享天伦之乐的时光,而王子昌一家却每天都在忙:忙着给孩子联系手术医院、忙着照顾生病住院的孩子、忙着接送孩子上学、放学、忙着孩子们的一日三餐……作为一名工资微薄的合同制退休工人,目前王子昌最大的心愿就是祈盼这些和自己没有一点血缘关系的孩子们身体健康、未来有个好前景。

  近日,笔者走近王子昌一家,感受人间至爱、至善……

  两个老人和11个孩子组成的特殊家庭

  眼前这些活波可爱的孩子,本该是无忧无虑、在父母怀中撒娇的年纪。然而,先天的脑瘫、唇腭裂、肢体粘连等各种疾病和生理缺陷却使他们成了父母眼中的“累赘”并被狠心抛弃。

  19年来,王子昌一家陆续收养了14名残疾、患病弃婴。其中仅2006年以后收养的就有10个。这些孩子有的是从民政部门领养的,有的则不知是谁悄无声响地放在他家门口的。如今,14个孩子中,3个不幸夭折,6个进入西佰章村幼儿园,1个进入小学读书,家中还有4个患病儿童,其中两个脑瘫患儿、两个唇腭裂患儿。

  在王子昌家,六间老式的砖砌平房上嵌着几扇不大的窗子,旁边的棚子下挂着秋天晾晒的干白菜,窗前晾衣绳上挂满小孩的衣物和尿布,屋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一台洗衣机和一辆电动农用三轮车成了家中最显眼的物件。

  “最近关注我们的好心人多了,给我们送来了电动三轮车、洗衣机、空调,还有许多吃的、穿的,日子好过多了。”老王很欣慰。

  在老王家里,笔者还看到了一个笔记本,上面工工整整地记下了每个孩子被送来时的基本情况:农历二月十七傍晚,又送来一女孩,手脚残、缺指,有半袋奶粉、1个奶瓶、1床小被子和1个裹身的白蚊帐……

  王子昌告诉笔者,这些年来,每收养一名孤残儿童,他都会为其建立一份身份档案,以便孩子们长大后能了解自己的身世。

  “照顾这些孩子,的确很不容易,除了起早贪黑、没日没夜之外,还要饱受一些人的白眼和非议。不过,这些我都不在乎,孩子们健康、幸福成长比什么都重要。”王子昌动情地说。

  这些年来,他和孩子们建立了很深的感情,懂事的孩子们都称呼他“爷爷”。

  第一个抱回家的孩子是“脑瘫儿”

  “第一个孩子就是从乡里抱回来的。”王子昌回忆说,1994年夏天,西伏落乡民政助理员捡到一个弃婴,没处寄养,就问当时在乡里当合同工的王子昌,“有个扔了的小孩,没人养,你养不养?”“我养!”王子昌想都没多想,就把孩子抱回了家。

  回家后,老王打开小被子,里面的女婴不到两周岁,被屎尿包裹着,又脏又瘦,站都站不起来,抱起来也得用双手托着,捏着筋骨觉得特别软。

  “这孩子有病。”一位懂些医术的村民建议老王别养,说这孩子活不过7岁。果然,女婴被确诊为脑瘫。

  “这些小生命,都是天下父母的血肉,这么不幸地来到人世,她的父母不养她,总得有人养吧!”老王认死理儿,拒绝了村民和亲生儿女的建议,坚持要收养女婴。他给女婴按儿女的辈分取名为林凤,表示要像亲生子女一样去抚养。当时,王子昌每月拿多半工资给孩子买奶粉,一把屎一把尿,开始把孩子抚养了起来……

  很快,老王爱心行善的名声在四邻八乡传开来了。从此,老王的家就成了许多残疾弃婴的归宿。有人捡到弃婴后就会把孩子抱来;当地民政部门也看中了老王的热心肠,把他家作为民政定点寄养家庭。

  他眼睁睁地看着三个孩子离开人世

  多年来,王子昌最担心的事就是孩子生病。由于他收养的孩子都有着这样那样的疾病和残缺,甚至有的孩子抱来时就已经奄奄一息了,他比一般的孩子父母经历了更多的辛劳、苦痛和生离死别。这些年,他还眼睁睁地看着三个孩子不幸离开了他。

  小林凤就是其中之一。在老王夫妇悉心照料下,她很快长到了4岁。一天晚上,她突然发起烧来,老王马上把她抱到了村诊所,打了一针后,见症状没有缓解,立即租了三轮车往县城医院赶。他们尽了最大力量来挽救孩子的生命,但最后小林凤还是离开了。

  “虽然医生说这是迟早的事,但活一天,我们就要把她当自己的孩子养一天,她毕竟是条生命啊。”回忆起这些,王子昌紧锁眉头,眼里泛起了泪花。

  从那以后,王子昌把孩子们的健康看得更重了,他和老伴背上驼着,怀里抱着,东赴沧州、天津,北上保定、北京,南下安国、石家庄,四处给孩子们寻医问药,希望能治好孩子们与生俱来的种种疾患。由于没钱,他们甚至不放过打听到的每一次义诊机会。

  照顾这些孩子,可够老王夫妇和一家人忙活的。有几个弃婴的年龄相差无几,常常刚喂完这个,又抱起那个。唇腭裂的孩子吸奶、吞咽困难,容易呛着,照顾起来必须十分仔细。今天,瞧着这些孩子们一个个长得挺壮实,乡亲们纷纷称赞老王一家有耐心、会侍弄孩子。

  “命运对这些孩子本来就不公平,我一定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成长,让他们将来能有出息。”王子昌说,“这些孩子没家没业,又有残疾。我活一天,就会照顾他们一天!”老王说,他已经给亲生子女商量好了,有一天自己老了,他的儿子、儿媳妇会接过接力棒,尽心照顾这些孩子,直到他们能独立成长。

  “我们每天都很快乐。”

  “新年爷爷奶奶买新礼物了吗?”孩子们急匆匆地跑进屋里,每人抱了一个鞋盒子,争抢着跑了出来。“我们有新鞋了,你看你看。”孩子们迫不及待地打开盒子。党亚静将两只鞋子穿在手上,在鞋盒上来回走着,“为什么不穿在脚上呢?” “那样鞋子就脏了、臭了,不是新鞋子了。”亚静说。“不穿新鞋子过年,你高兴吗?”笔者故意逗她。“我们每天都很快乐。”党亚静脱口而出。

  “那是年前领孩子们在集上逛着玩,孩子们看到新鞋就不走了。想着孩子们的衣服鞋子都是旧的,老伴就给每人花十几元钱买的。有了新鞋子,孩子们却舍不得穿,每天拿出来在脚上试好几次,又舍不得在地上穿着跑。”老王说。

   “年前,石家庄、安国市的一些爱心人士非常关心孩子们,组织孩子们出门开阔眼界,孩子们可高兴了。”

  去冬腊月,孩子们坐在疾驰的汽车上,一会站起一会坐下,小脸紧紧地贴在窗玻璃上,用惊诧的目光打量着这新奇的世界。

  “快看,快看,大火车,那么长啊!”,“1、2、3、4……好多好多的汽车,太快了。”一路上,孩子们不时地发出惊呼。坐在卡丁车上疾驰,这是孩子们的第一次;坐在旋转木马上唱着、欢快着,这是第一次;在游乐场玩滑梯、做小火车,这是第一次;吃一串肉串、买一串糖葫芦、抱上一只属于自己的毛绒玩具,这是第一次。几天时间,孩子们经历了人生中的许多第一次,而这些,对于普通的孩子们来说却是那么的微不足道。

  午饭时间,孩子们走进了“肯德基”快餐店。食物上来后,孩子们小口小口的吃着薯条,不停地回味着薯条的味道。党亚强不小心掉了一根薯条,在看着无人注意的情况下,自己偷偷滑到桌子底下,捡起来吹了吹,放到了自己的嘴里。

  “孩子们大了,自尊心也有了,看到别人家的孩子们吃好吃的有时会馋的流口水。说实话,这么多孩子光日常的衣食就够困难的了,更别说买零食了。有时看了真心酸。”为了能尽量满足孩子们的要求,王子昌和老伴除了伺弄好家里的8亩地之外,还在自家院子里圈出地方养起了鸡鸭,这样孩子们就能常常吃到鸡蛋,增加一些营养。

  十一个孩子都姓“党”

  老王每月有千把元的工资收入,这些孩子每月还享受民政部门按政策给予的补助。尽管如此,抚养这么多孩子老王还是感到有些吃力。目前,为减轻老王夫妻俩的负担,亲人、亲戚也加入了照顾孩子们的行列。

  老王缺钱。他在乡里上班时工资每月200多元,2004年涨到700元,退休前涨到了900多元。

  “给你两万元钱,你把那个孩子转给我养活吧!”有些来路不明的人给老王开价。

  “只要提钱,拿多少也不会把孩子给他们!”对此,老王斩钉截铁。尽管他缺钱,可他认为那些习惯用钱办事的人不一定有足够的爱心来善待这些孩子。

  看着一天天长大的孩子们,老王掏心窝子说出两个心愿。他说,一是这世上别再有不爱惜骨肉亲情的爹娘;二是希望得到社会的帮助,为这些孩子治好病。

  “这是个良心活。”一旁的邻居评价,“不付出点心血,这么多孩子可拉扯不好。”老王的善举赢得乡亲们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尊重,有的送来现金,有的送来食品和小孩衣物,有的送来学习书籍、玩具……王子昌说,“没有社会各界的关爱,光靠我们一家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拉扯大这些孩子的,谢谢好心人们。”

  2006年底,安国市民政局正式把王子昌家确定为定点寄养家庭,每月给每个孩子补贴150元生活费,后来又涨到230元、300元,如今是600元,有效缓解了王子昌一家的压力。王子昌说,“虽然孩子们的亲生父母不要他们了,但是有社会各界的关爱,有党和政府的照顾,孩子们又拥有了一个温暖幸福的家。”老王让每个孩子姓“党”,西伏落镇派出所户口本上显示着一个个名字:党亚静、党亚强、党亚雄、党亚平、党亚坤、党亚辉、党亚兴、党亚京、党亚运……他告诉孩子们,“什么时候也不能忘记党和政府、社会爱心人士的恩情,长大后要有出息,要回报社会、感恩社会。”

来源:河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