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5-24 14:43 | 来源:国际在线论坛 2009-05-23 10:41 | 查看:9016次
王平安(右)在和老人聊天。
养老院的老人们在吃午饭。
河间市卧佛堂镇北小店村有个大好人王平安,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农民出身的他,看到流浪残疾人员或是孤寡老人就会收留下来。目前,在王平安家生活着40名流浪孤残人员,而如果从20多年前算起,王平安则收养过百余人。
■23年收养流浪孤残人员上百名
1986年,40多岁的王平安和妻子范凤朵下地干活时,发现麦场有个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人们都叫他“八傻”。见“八傻”饥一顿饱一顿的很可怜,王平安就把他领回了家。“八傻”有时犯病,把好好的衣服和被子撕成一条条的,还用刀子把手脚指甲都削掉,用刀尖扎自己的肚皮。在王平安和家人的关心和照料下,“八傻”不仅改掉了自残的毛病,而且还能认人了,见到女的叫“姑”和“奶奶”,见到男的叫“哥”和“爷爷”。后来,家里再来老人,一下车“八傻”就领着去换衣服、理发。
今年5月12日,记者到王平安家采访时,“八傻”第一个跑过来招呼,毕恭毕敬地和记者握手,叫了一声“姑”。问他王平安在哪儿,他便一路小跑着去叫人。
王平安说,收留“八傻”以后,他和妻子办起了工厂,生意越做越红火,两人一商量,决定再收养几位无家可归的老人。于是,王平安四处打听哪有需要照顾的孤寡老人。王平安的举动让不少人纳闷儿,有的则说起了风凉话:“听说过捡钱的,没听说过捡爹的。”但王平安对这些话从不在意。
后来,王平安家的老人越来越多。1996年,王平安干脆盖了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平安养老院,并且一再扩建。直到2005年,王平安的养老院才算竣工,面积达2500平方米。为建这座养老院,王平安斥资60万元,花光了积蓄。
现在,养老院共有流浪残疾人员和孤寡老人40名,最大的88岁,最小的46岁。算上在养老院辞世的63位老人,王平安23年来一共收养了103人。
■先后为63位老人养老送终
来到养老院的人,很多都是身体残疾或年龄较大的人,生活需要照料。多年来,王平安和妻子始终悉心伺候,胜似亲人。有些流浪人员和孤寡老人被送到这里时,患有疾病,王平安总是尽力为他们请医拿药。
刚开始那几年,总有人劝王平安别再傻了,说养这些被社会遗弃的人没有用。每当这时,脾气温和的王平安都会气愤地反驳:“他们也是人,也应该有人的尊严!”慢慢地,说闲话的少了,伸大拇指的多了起来。
3年前,王平安的妻子范凤朵患脑血栓行动不便。为了照顾好老人,养老院请来泊头的杨树敏女士帮忙。王平安夫妇的事迹让杨树敏很受感动,她便留下来做义工,无偿地为这里的老人们洗衣服、做卫生,“在这个特殊的家庭里,我觉得自己很充实、很快乐。”
有件事给杨树敏留下很深的印象。一次,养老院来了位身体虚弱的聋哑老人,大夫检查完当场就说没救了,但王平安还是说要尽心尽力地服侍。他们熬米粥喂老人吃,又买来牛奶帮他加强营养,老人排泄物里有脓血,他们也不嫌脏,总是帮他勤洗勤换。20多天后,老人去世了。“虽说相处时间不长,但王平安伯伯特别难过。”杨树敏说。
截至目前,共有63位老人在养老院安然去世,年龄最大的93岁,他们中绝大部分都在养老院住了好几年。每当有老人去世的时候,王平安总是默默地为他们换好衣服,送去火化。火化以后,王平安会想办法通知死者的亲戚或是老家的人,让老人魂归故土。而对那些没家的流浪人员,他们的骨灰也会被妥善保管。“还有8个人的骨灰无人认领,就放在养老院里吧,这就是他们的家。”王平安说。
■“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
说起王平安的养老院,很多老人都感慨自己遇到了大善人。71岁的张金城始终独身,年轻时靠打零工养活自己,后来年纪大了,就开始在任丘市的大街上流浪。张金城白天要饭,晚上睡火车站,这样的生活一过就是4年。后来,一位好心人告诉他,河间有个叫王平安的人,专门收留他这样的流浪老人。张金城便一路打听着,找到了北小店村。“我在这住了快3年了,不仅生活有保障,每天还有人说话,心情特别愉快。我流浪了一辈子,终于有家了。”张金城高兴地说。
85岁的苑小法双目失明,他在养老院已居住了17年,“没有王平安,我活不到今天。”这位无依无靠的老人,说起现在的生活,用得最多的一个词就是“知足”,“吃得好,穿得好,不来这儿我早就死了。”
在王平安的小本子上,记者看到很多被收养者的记录:“吴栋,57岁,脑血栓,不能行走。病倒在任丘人民医院旁边一个小棚子,有好心人通知。我和女儿把他接到养老院,经过精心治疗,打针输液,现在能走。”“王树仁,吉林人,60岁,2005年1月8日天气正冷,不能行走,好心人把他送到我的养老院,经过治疗已能行走,现已4年”……
根据养老院里的人们的特长,王平安会安排大家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让他们体会劳动的快乐感和成就感。在王平安的帮助下,两位盲人学会了按摩,目前在苏州和任丘开了店。74岁的范景良为大家的一日三餐忙活,他说,虽然辛苦点但觉得挺踏实,“感觉自己还是个有用的人。”
■不管多难养老院都要办下去
坚持20年收养流浪人员和孤残老人,其中的艰辛可想而知,仅养老院每年的正常开销就让王平安感到不小的压力。买煤、用水电、吃饭、看病,一年下来差不多要10万元。如今,王平安的厂子效益不是很好,但谁要跟他说别再收养老人了,他就跟人急。他说,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有一口饭就不能看着无家可归的人流浪受罪。
开办养老院以来,王平安从不给自己添置新衣服,也从不下饭店吃饭,不到万不得已他也坚决不去医院看病。由于上了年纪,再加上骨膜受损,王平安一走路两个膝盖就疼,但他愣是忍了4年不言声。去年冬天,王平安疼得实在受不了了,才在儿女的劝说下入院开刀。左膝盖手术后,看着3万多元的收费单,王平安心疼了半天,说什么也不做右腿的手术了。
王平安住院期间,得知河间府北小区有一位流浪老人,他便脚步蹒跚地立刻赶去接人。最近几天,他又在为刚刚收留的一名精神病流浪女四处奔波,联系做截肢手术的事情。
王平安说,就算有一天他动不了了,他也会让儿女们接着去做这些事,不管多艰难,养老院都要办下去。
让王平安感到欣慰的是,儿女、亲戚、朋友现在都非常支持他的行动,总是想办法接济他,而他在养老院开的小诊所效益也不错,既方便老人看病还能挣钱。如今,通过志愿者网上呼吁,关心养老院的人更多了,不少网友自发来到这里,送米、送油、送衣服,临走还不忘捐款。王平安说:“一位姓左的小伙子,替老板过来送衣服,当场给了我100元,他还说今后每月都会捐。”事后王平安了解到,小伙子每月工资只有800元,妻子还没有工作,一家三口的生活并不富裕。提起这些爱心人士的支持,王平安眼里噙满感激的泪花。
夕阳下,王平安挥手告别记者,挪动着两条病腿,蹒跚地走回养老院。在这条艰难的慈善之路上,这位70岁的老人倔强地要一直走下去。
(责任编辑:张小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