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干部李连城:为了湖区农民的小康梦(2图)

发布时间:2008-11-12 08:00 | 来源:2007-09-04 10:39:48 楚天金报 | 查看:8204次

图为:李连城(中)和村民一起,察看庄稼长势。(资料图片)

图为:刚从菜地回来的李连城(左),一脚是泥,就和受助学生促膝谈心。

  提 要

  他本是城区一名即将退休的干部,却跟武汉最边远的村庄紧紧联系在了一起。

  这是一个被称作“水袋子”、“血吸虫窝子”的地方,可他一呆就是几年;靠着一张嘴、两条腿,四处化缘,硬是为村里装上了自来水、修上了水泥路;为了帮村民脱贫致富,他自掏腰包,甚至客串菜贩、瓜贩,走“后门”帮村民卖菜。连续3年,当地村民联名上书,要求将他继续留下,他深情地说:“乡亲们需要我,我愿意在这里干到退休。”

  他叫李连城,汉阳区“奔小康建设工作组”派往蔡甸区消泗乡的扶贫干部。

  村里通了水 他却累倒了

  8月27日,星期一。褪色的短袖T恤、黑色长裤,一个半旧的背包,晨风中,两鬓的华发已透出些许疲惫,一大早,59岁的李连城又要出发了。

  从家里坐公汽至琴台广场,然后坐1个小时的车到蔡甸区消泗乡,再步行2。6公里,才能到现在的对口扶贫村。4年多来,从汉阳到蔡甸的这段路,李连城记不清已跑过多少趟,连长途司机都把他认熟了。

  “每次单程,都需要近3个小时,对我这个年纪,确实有点累。不过,我已经习惯了。”李连城语气淡然。

  第一次踏上这段路,还是2003年3月。时任汉阳区科协副主席的李连城主动请缨,成为汉阳区奔小康建设工作组的普通一员,当时的对象是蔡甸区消泗乡汉洪村。

  “消泗九沟罗汉洲,十年种田九不收。”而其中的汉洪村,地处汉江杜家台分洪区内,是蔡甸区最边远的湖区农村,村里大部分土地是低洼地,是有名的“水袋子”和“血吸虫窝子”。这年3月12日,李连城扛着铺盖行李,踏上了这片贫瘠的土地。

  尽管有心理准备,但眼前的一切还是让他难以置信:一排排的土房、村民喝的塘堰水、井水里,时不时可看见蠕动的小虫;蚊子可以“成把抓”……连续几日近距离的走访,更让他心痛不已:塘堰水饱含污染物和寄生虫,是导致血吸虫病的罪魁;井水中铁、锰等含量严重超标,致使村民大面积患上肠炎、结石病;不少村民因病返贫。

  必须解决吃水问题!李连城找村干部商量,大家却犯难了:“改水当然好,资金从哪来?”李连城说:“资金我来想办法。”

  就为了这句话,李连城的脚印深深印在了这条单程近3个小时的路上。为申请追加帮扶资金,到区直部门请求援助的他,经常是一个星期跑几趟、有时甚至一天一趟地来回奔波,却难得抽空回一趟家。一天,当他再次从汉阳赶回蔡甸时,半路上,以前下乡时落下的老腰病又犯了,一边行走,豆大的汗珠一边从额头上滴落。后来,实在受不了,他只好坐在田埂边,急促地喘气。疼痛稍有缓解,就又半弯着腰,继续往前赶。

  后来,老伴赵老师知道后,心疼地责怪他:“公家的事情,那么认真干嘛?就不能打个电话催吗?”责怪归责怪,从那以后,李连城的包里,除了公务必须的材料,老伴买的止疼药,就成了必备物品。

  汉阳区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一次性拨款20多万元,加上其他筹款,汉洪村自来水工程所需资金基本落实。为节省建设经费,李连城又一项一项“抠细节”,亲自画管网图节约水管,奔波于各大建材市场买便宜的无毒管材……

  无数个日夜操劳后,2005年9月20日,汉洪村迎来了大喜的日子。看着哗哗流出的自来水,整个村里都沸腾了,村民们禁不住喜悦,像从来就没见过水一样,在水龙头前捧起水就喝。

  李连城却累病了。面对村民们关切的慰问,李连城摆摆手说:“能为乡亲们做点实事,再累也值!”

  不惧血吸虫 奋力跳入浑浊水中

  汉洪村村民至今仍清晰记得那天——2004年6月14日。

  那天,一场强降雨无情地袭击了汉洪村,瓢泼大雨瞬间把汉洪村变成了汪洋,3000多亩棉花、西瓜、水稻等农作物全都泡在水中。这可都是村民的命根子,若不及时排水,农民的辛劳就会化为泡影。

  抽水机一刻不停,雨也下个不停。李连城心急如焚,他同村干部们一起忍受蚊虫叮咬,连续几天守在抽水机旁,生怕出点差错。但不测还是发生了:抽水机突然发出了嗡嗡的异样响声。李连城赶紧跑到堤下一看,一堆堆杂草堵住了水泵,如不及时清除,抽水机有可能烧坏。

  正在大家束手无策的时候,李连城已一把脱掉外衣,毫不犹豫地跳入浑浊的水中,奋力疏捞杂草。雨水很快将李连城的衣服淋得透湿,水珠成直线般从他发梢流下。但他没顾得上抹一把,弯着腰不停地拔除杂草……

  一个小时后,抽水机又正常运转了,村干部拉起李连城,大声“责怪”说:“你不要命了!那水可不是一般的水,稍有不慎就可能染上血吸虫病。你就不怕啊?”

  李连城喘着粗气说:“哪有工夫想那么多!”

  就是这么简单的一句话,李连城赢来了在场村民们的热烈掌声,也赢得了全村村民的敬重。

  帮穷亲戚 每月工资总不够花

  “其实,刚开始,村民对工作组还是将信将疑,认为我们只会走过场,混到时间就会一走了之。”李连城笑着说。

  刚到汉洪村时,为拉近与村民的距离,消除他们的顾虑,李连城连天走访,坐凳不怕凳子脏,吃饭不怕饭菜粗,谈心不嫌高低贵贱,入乡随俗,热心快肠,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时间长了,乡亲们都亲切地叫他“老李”。全村大人小伢都认得他,连家家户户养的狗子见了他都不认生了。

  一次,汉洪村连着下了两天的雨。雨停后,李连城就赶紧挨家走访,来到四组村民阎万国家,眼前的一切让他心中一凉:屋门口用泥巴筑着土坝,阻止泥水流入屋内;而屋内,也是几厘米深的泥巴,踏上去鞋子就会变成泥靴;阎万国自己由于身染血吸虫病,黄皮寡瘦,妻子也是一脸菜色,看上去明显营养不良;唯一显出生气的,是一对18岁左右的双胞胎女儿,但由于没有工作,两个人都在屋门口无聊地玩耍,身上穿的也是一身旧衣服……

  原来,阎万国一家是从丹江口库区移民过来的,自己体弱多病,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一家人住的是上个世纪60年代政府盖的老土房,屋基比路基要低一尺多,一到下雨天,就要在屋门口筑个土坝,上面漏,下面漫。隔壁左右开玩笑说他家是“房顶漏雨、屋里起浪,衣被湿透,家具飘荡”。

  “你们一家为国家重点工程建设做出了牺牲,我们一定要想办法帮助你家脱贫。”李连城目睹这些,动情地说。

  了解到阎万国也想科技脱贫,但苦于没有资金,李连城不加思索,掏出自己身上的两个月工资,借给了他;同时多方筹措了6000多元钱,送给了他作为启动资金。老李还不辞劳苦,四处求人,为阎家一对“姐妹花”找到了工作。

  女儿在外工作赚了钱,夫妻俩在家里科技种田丰收了。两年后,阎万国家终于摘掉了戴在头上多年的“穷帽子”。

  今年6月,已离开汉洪村的李连城专门上门探望了阎万国,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漂亮的两层楼楼房,阎万国和爱人衣着光鲜,老远就迎上来:“如果不是你,我做梦都不会想到能够住进新楼房。”

  汉洪村一组的陈荣华,一家五口,两个孩子读书,生活都十分艰难,孩子的学费更是没有着落。李连城知道后,毫不犹豫地从自己口袋里掏出一千块钱塞给他们。在老李的帮扶之下,陈荣华依靠科技种田,勤扒苦做致富了,建起了两层楼的楼房,还买了一辆手扶拖拉机。

  孤儿胡本祥,品学兼优,寄住在经济有困难的堂兄家中,面临辍学,老李定期资助他;还有单亲孩子甘以强……在消泗乡几年,李连城没有买过一件新衣服;但每月一领了工资、补贴,经常过不了几天就没有了。老伴觉得奇怪,怎么用得这么快呢?李连城如实告诉了老伴,并劝说:“只要是他们有这个决心,我帮助他们一点,让他们早日过上小康日子,心里就舒坦了。”

  老伴见状,也只有笑着默许了。

  “走后门”帮村民卖掉10万公斤菜

  在消泗乡,记者听得最多的,还是李连城帮村民卖菜、卖瓜的故事。

  2003年,李连城到汉洪村仅几个月,就到了西瓜上市的季节。看到村民们满屋满地的西瓜,他心焦了。趁着一个周末,他倒了几趟车,匆匆忙忙回了家。

  第二天一大早,没惊醒老伴,他就一个人悄悄溜到附近西大街的瓜果市场,了解行情后,开始推销蔡甸西瓜。瓜贩们奇怪了:“您家是哪里人啊?”“蔡甸人啊。”李连城笑着说。“不对,您家根本不像蔡甸人。”

  见瞒不过去,李连城只好一笑,讲明实情,但再三说明,蔡甸西瓜确实好,很甜,希望瓜贩过去看看。“那行,您家把我手头的西瓜买完了,我再过去买瓜。”几个瓜贩开起了玩笑。

  还别说,几天的转悠,还真让他交上了几个行内朋友,他们后来成了蔡甸瓜农的长期客商。

  “为帮村民销菜,他还走过一次‘后门’呢。”年近六旬的消泗乡老农肖修道戏谑地说。

  今年2月,由于是暖冬,消泗乡曲口村包菜提前成熟了,仅村民李向安屋里就有30多亩、约10万公斤菜卖不出去,夫妻俩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李连城得知这一情况后,绞尽脑汁地想办法,最后忽然想到,一位在汉阳区当副局长的朋友,有个亲戚在做蔬菜批发生意。

  第二天天麻麻亮,李连城就拉着李向安往汉阳赶。8点半钟就到了汉阳,可那位副局长开会不在办公室,时值寒冬腊月,北风呼啸,几个人冻得牙齿打磕磕,直等到下午2点钟,才见到那位副局长。

  副局长一见,笑着说:“现在推销这个推销那个,还没有听说过推销包菜的。”但见到他们两个挨冻的模样,副局长被李连城的真情感动了,主动找到了亲戚,答应帮忙销包菜。

  办完这件事,李连城顾不上顺路回自己家里看看,拉着李向安就往回赶。到了吃中饭的时间了,李向安要请他上餐馆吃顿饭,他坚决不同意:“你们日子过好了,我也就心安了。”

  无奈,他们在路边,各自吃了一碗清汤面。

  连续3年 村民舍不得“放”他走

  “谁想到消泗乡工作,谁就是个苕;谁能在消泗乡呆一年,谁就是好干部。”在消泗乡,流传着这样一句玩笑话。但李连城就愿意做这样的“苕人”,他在消泗乡已整整干了4年,也留下了村民三次挽留的佳话。

  2004年春节过后,一个多月也没见到李连城回汉洪村。于是,“老李可能调走”的消息在汉洪村传开,村民们顿时炸开了锅,村支部书记戴松山带着按满50多位村民手印、饱含村民深情的联名书,匆忙去找汉阳区领导,恳请留下李连城。

  来到城里,却得知,大年三十,李连城从汉洪村匆匆赶往区政府汇报扶贫工作,路上被一辆小车撞出一米多远,三根肋骨骨折、肩胛骨骨折……

  消息传回村里,几十名村民有的提鸡蛋,有的拎青菜,有的背糯米,自发赶到80公里外的城区医院看望老李。一进病房,大家看着平时亲切而熟悉的李连城,身上缠着绷带,面色苍白,细细的手臂打着吊针。顿时,病房一片寂静,村民们千言万语,又不知说什么,只默默地坐着,眼神充满忧虑和期待。

  李连城明白村民的心意,望着乡亲们的殷殷目光,望着密密麻麻按满红色手印的联名书,牙一咬:“我还是留在汉洪吧!”

  刚出院、还打着绷带,李连城不顾老伴和孩子们的坚决反对,又回到了汉洪村。

  去年4月份,听说李连城要离开汉洪村到别的村去,全村人民都舍不得他,很多人跑到村书记戴松山那里,吵吵闹闹硬要把老李留下来。

  可是因工作的需要,李连城还是去了曲口村。他离开汉洪村的那天,全村人都将他送到村口,就连90多岁的阎志忠老人都摸摸点点赶来送别。他拉着老李的手,颤颤抖抖、老泪纵横:“老李啊,我活了90多岁,从来没看到过像你们这样为我们老百姓做好事的,你们给汉洪带来的变化太大了,老汉我是越活越想活了。”

  李连城刚转到曲口村不久,一天下雨,一位村民穿着雨衣,拉着他在田间路上走了一圈,结果,他的一双皮鞋成了泥靴。李连城心里一动:可能是村民在暗中提意见,这里路太差了!有了这个念头,李连城磨破嘴皮、多方筹措资金,经过紧张的施工,终于为曲口村修了一条1000多米的碎石路,解决了那里农民卖瓜、卖粮难的交通问题。“路好走了,连外地的瓜贩子都到曲口来收瓜了,今年的西瓜每斤都比往年多卖两分钱呢。”村民刘合清感激地说。

  寒来暑往,又是一年。今年春节,李连城临要调回城区,又被曲口村民“拦住”了,村民们抹着泪请求:“老李是消泗乡亲的福星,我们要恳请区委区政府,把你留在曲口村!”

  对于村民一次又一次的盛情挽留,李连城也掩饰不住自己的感情:“乡亲们需要我,我愿意在这里干到退休!”

  由于李连城情系湖乡、实干为民,无怨无悔地扎根基层多年,武汉市委、市政府授予他“2006年度农村小康建设工作优秀队员”荣誉称号。今年8月,市委组织部、宣传部和市委农办还在全市组织了5场“李连城先进事迹巡回报告”。 (记者叶明蓉 通讯员潘明亮 实习生聂磊 董聪)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