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三十年资助几十人 女儿因家贫弃读大学

发布时间:2009-05-15 09:41 | 来源:云南网 2009-05-11 15:06:03 | 查看:1463次

  四川西昌市高草乡退休教师、老党员李俊儒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生活,三十多年来资助了几十个贫困生上学,而他自己的女儿考上大学却因家庭贫困放弃上学。几十年来,他不仅管贫困生们的生活,还要管思想健康成长。近日,记者来到位于高草中学的李俊儒家,分享他三十多年来的助学经历。

  无偿提供食宿,还开导思想

  李俊儒今年64岁,2005年由西昌市高草中学退休,退休后他收了一些贫困学生在他家吃住,每天学生到他家中吃住的人数不固定,下午最多,通常是三四个。李俊儒说:“有一天下暴雨,来了8个学生。”他住的房子是约40多平方米的学校公房,家中像样的柜子也没有,两张床中有一张是给学生睡的。

  这天中午因为附近村小教书的女儿家里有事,他的日程被打乱了,他给每个孩子发了6元,让他们在学校或街上吃饭。下午回家后,一个孩子有些腼腆地来找他:“李爷爷,你借我20块钱,我们学校要搞活动!”李俊儒马上掏出20元给了他,孩子走后,李老师笑着告诉记者:“这个孩子在我这里借过20多次都没有还,我本来也不要他还的。”

  这天下午,来了4个学生。学生们来到他家把书包一放,边吃东西边看电视。吃饭时,李俊儒给孩子们夹菜,孩子们也给他夹菜,他们就像爷孙一样相处。这几个孩子都是贫困生,李俊儒无偿给这些孩子们提供食宿。

  作为教育工作者,李俊儒也重视贫困生的思想。刘福铨是李俊儒家里吃住的贫困生,李俊儒说:“这个孩子腼腆,重话也不能说。他以前不想学习,我慢慢开导他,现在他比以前好多了!”

  缓解资助压力,晚上帮人砌灶

  李俊儒本是仁寿县人,在西昌安了家,1977年他当上民办教师。当时工资只有8元,因为条件所限,就由学生带米到他家,他负责给学生做饭的方式资助贫困生。1985年李俊儒转为公办教师,但经济情况并未好转,他贷款8000元供两个女儿读中学,但女儿考上了大学却因家庭贫困放弃上学。而在这个时候,他仍坚持资助着贫困生,为学生煮饭,还要在家里搭几张床让学生睡。

  在上世纪80年代,贫困生杨培洪交不起5元钱的伙食费,被总务主任叫到教室外站着,孩子哭了起来,李俊儒马上帮他交了5元钱。这个学生后来成了他的同事,就是今天的高草中学副校长。回忆那段往事,杨培洪说:“如果没有李老师的资助,我是读不成书的。李老师给我的裤子我一直珍藏着,没舍得穿。我把他当成父亲一样。他是不管考得起考不起学校的贫困生都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李俊儒当时在中学教学任务重,他要教数学、物理、化学、英语,一周最多时29节课。1981年,因他教的班考上了10多名中专生,而在西昌市声名远扬。因为沉重的生活和资助压力,李俊儒白天上课时将砖刀藏于包里,晚上悄悄到周围农村揽砌灶活儿。

  受他资助的人有几十个,资助钱物无法统计。众多受助的人们感谢他,有的家长要拿钱拿米给他,他坚决不收;于是有的家长按当地习俗,非要认他当亲戚。他说:“现在我有干儿子3个,干孙子7个。”

  个人问题不考虑只为资助贫困生

  李俊儒告诉记者,之所以要这样帮助贫困生,他说:“母亲以前经常接济贫苦农民,受母亲的影响,从小我对贫苦人总是给力所能及的帮助;我曾经也是贫困生,知道资助对于贫困生多么重要。”在读书期间,学校和老师给他的资助很大,“记得余元洪校长还叫妻子买布给我打衣服,学校对考得好的还奖衣服”。除了自己打工赚钱的努力外,各方的资助让他完成了高中学业。同时,李俊儒觉得帮助贫苦学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不帮助我看见的贫困生我会睡不着觉”。

  1984年李俊儒离婚了,离婚的原因主要是夫妻感情不和,但在家庭贫困时他坚持资助学生也是造成两人矛盾的一个重要原因。退休后,他本与一女子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也因在助学问题上的分歧分手了。

  可以说,“助学”成为了他25年成家的主要障碍。面对两难选择,他决定将此生献给贫困的孩子们。李俊儒表示:“个人问题我已不考虑,我还要继续帮助贫困生。我不图别人回报,也不图名利,图的是心里的快乐。”

(责任编辑:周仙姿)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