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5-03 17:17 | 来源:腾讯网 2009年05月02日05:49 | 查看:1590次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本报记者刘俊华 通讯员顾确平
一位年逾八旬的离休教师,10年间拿出平生积蓄15.4万元,全部用于支持教育事业。他的大义之举令闻者感佩:建筑老板为他捐资修的道路立碑命名,8名村支书发动村民延续他的爱心路……
近日,记者来到京山县孙桥镇陈集小学。教舍间的空地上,刚铺的彩色地砖令师生们耳目一新。校长蒋大新说,1250平方米的彩砖耗资6万元,全部是学校的离休老师刘惠民个人捐赠的。
刘老今年86岁,解放前曾是教员;新中国成立后,在京山县教育系统工作,中间被错划为“右派”,1979年平反后在陈集小学离休。解放前,老人的原配夫人带着子女去了台湾,后来失去联系,他一直孤身一人生活。
蒋校长指着大理石校门和校园的一条水泥路说,这也是老人捐资修建的。2004年春季开学不久,刘老看到学校校门破败,担心垮塌伤到学生,便毫不犹豫拿出3.4万元积蓄,修建一个新校门。2008年5月,刘老又捐资5万元,将校园内的一条泥巴路改造成水泥路。
此外,刘老为校图书室添置图书、资助贫困学生、自设奖学金,十年来共投入上万元。
京山县教育局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介绍:一直到2000年,刘老的月工资都不过千元,最近几年才稍有提高;他平常省吃俭用,每天生活费都只有三四元钱。但他分批捐出15.4万元,可以说是倾其所有。
刘老的大义之举,也感染着当地民众。承建校内水泥路的那名建筑老板,在路修好后,欣然自费在路边立了一块大理石碑,上书“惠民路”,以彰老人义举。学校的学生来自附近的8个村,村干部听说刘老的事迹后,当即发动村民捐款近6万元,将校门通往集镇的土路改造成石子路。
一生清贫地生活,可为何为了教育事业,却选择“裸捐”?刘惠民老人说,他这么大年纪了,病了有医保,死了直接进火葬场,根本不需要钱。“我是搞教育工作的,什么叫‘为人师表’?我希望用自己的行动,让学生们懂得奉献的道理。”
(责任编辑:张小燕)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