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9-02-03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8-12-15 | 查看:2969次
今天的中国,志愿者已成为一个富有活力的名字,成为爱与奉献的象征,成为一个感动社会又净化了自己灵魂的群体。
回望2008年,千万志愿者以他们美好鲜活的形象,储存到社会的记忆里,铭刻在公众的心坎上。
年初抗击南方冰雪灾害中有他们的身影:他们心系灾区,运送物资、疏导交通、安抚民众,为灾区人民提供了精神和物质双重支持;
五月汶川抗震救灾中有他们的身影:他们抢救伤员,辅导心灵,捐款捐物,各尽所能,许多人至今仍坚持在灾区帮助群众重建家园;
北京奥运会、残奥会也有他们的身影。美国《纽约时报》评论认为,北京志愿者大军对全世界发出了中国形象的最强烈信息:年轻、有期望、自豪、爱国。国际奥委会首次增加了向志愿者代表献花的仪式,感谢志愿者为奥运会和残奥会作出的突出贡献。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专门致信充分肯定北京奥运志愿者的杰出表现。
环顾四周,我们的身边有多少志愿者的笑脸、多少志愿者的善举——帮助老人,照顾儿童,维持秩序,参与环保……目前,全国累计已有2.68亿人次为社会提供了超过61亿小时的志愿服务,经过规范注册的志愿者达到2511万人。志愿者用热情和无私,展示了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诠释了当代中国的时代精神。
以自愿和不图报酬的方式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这是一种奉献。随着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人的价值取向正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人们在追求物质需要的同时,将更多地追求精神的需要和满足。志愿精神既传承了中华民族助人为乐、扶贫济困的传统美德,又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成为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志愿服务恰逢其时,正在各个领域起着积极的作用。志愿精神大行其道,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志愿服务对于很多人来说,逐步从一种生活时尚变成一种生活方式,变为生存习惯和生存状态。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志愿精神,青少年成长需要志愿精神,改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需要志愿精神,提倡公民道德需要志愿精神。“授人玫瑰,手有余香”,志愿者在为他人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丰富了自己的阅历,净化了自己的心灵,提升了自己的素质,同时增强了公民的社会责任感。这些,都为社会的和谐与时代的进步增添了新意。
“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道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道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道其中的纯粹。”这是两次参加扶贫支教的青年志愿者冯艾在服务日记中写下的感受。志愿者的感受,我们理解、我们感动、我们共享。愿更多的朋友加入到志愿服务行列中来!
(责任编辑:吴芳)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