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6-11-02 19:59 | 来源:北京人民广播电台 2012-09-20 | 查看:1588次
红蜡烛教育小组——年均72岁退休教师11载义务辅导困难孩子
这是一个由十位退休教师和干部成立的爱心教育小组,它成立于2001年,11年来,专门为那些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无偿地辅导功课。11年来由张克佩、魏书霞、于淑珍、韦凤兰、王素仙、于淑华、彭世治、谢云、邵誉培等老人组成的补习班一直在尽力地修补着孩子们心灵的裂痕,他们想方设法地去鼓励孩子,甚至能从孩子做的错事中找到孩子的优点。这群老教师平均年龄接近72岁,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辅导了74名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他们就像蜡烛一样,点亮自己,照亮他人。
《百姓生活故事》之《点亮希望》
2012年9月3日
孩子们:(唱)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解说:7月27号,红蜡烛教育小组在石景山老山街道东里北居委会的活动室里正在举办联欢会,这个小组由十名退休教师和干部组成,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他们专门为那些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们辅导功课。此刻,正在台上表演的是72岁的于淑华老师和她的学生们。这段歌声让记者不禁回想起第一次去于老师家里采访的时候,在她的书桌上看到了一幅书画和孩子的绘画。
“红蜡烛”特殊家庭子女跟踪教育小组部分成员:
上排从左至右:张克佩、魏书霞、于淑珍、韦凤兰、王素仙。下排从左至右:于淑华、彭世治、谢云、邵誉培。(资料图)
记者:于老师,您这桌上还压着这么一幅字。
于淑华:这是大学同学给我写的“向雷锋同志学习”,这是我辅导的孩子给我画的画。
记者:画得这么好?画的鲁迅。
于淑华:我喜欢鲁迅,他就给我做一这个,第一次辅导他小学二年级,他给我画一个小蚂蚁,画得特别高。
记者:这幅小蚂蚁在于淑华老师家里的门上贴了整整八年,转眼间,小蚂蚁的作者也从一个乖巧的男孩成长为叛逆的少年。
于淑华:他的错已经多,因为他家庭环境太复杂了。
记者:怎么复杂?
于淑华:这不录行吗?
解说:为了保护孩子的隐私,于淑华对此并不愿多谈。这个孩子最终因为学习成绩差,不守纪律,初中就辍学了,想到这名学生的美术天分,于淑华曾想引领他走上美术之路,想不到于淑华的建议却被这位孩子婉言谢绝了。
于淑华:后来我们动员他,说给你找一个美术特别棒的专家给你当老师,他说不行,我坐不住了。
解说:在于淑华看来,孩子焦躁不安的情绪,多多少少受到了家庭矛盾和父亲打骂的影响,都说清官难断家务事,但有时候于淑华忍不住要当面指出这位父亲在教育上的偏颇。
于淑华:我说他爸爸,现在吸烟谁给他造成的,开始的时候我亲眼见的,孩子说爸爸吸烟有害健康,你说去去去,就这。后来孩子抽烟了,抽烟了以后你怕他买好烟,费钱,你给他买成条的坏烟,我说我就这么说你了,他不言声了。
解说:一位名叫米奇?奥尔伯姆的作家曾经说过,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孩子就像一支洁净的玻璃杯,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碎片。于淑华和红蜡烛教育小组的其他老师们一直在尽力地修补着孩子们心灵的裂痕,他们想方设法地去鼓励孩子,甚至能从孩子做的错事中找到孩子的优点,下面的这个故事可以从深夜的一个电话说起。
于淑华:那会儿都十一点了,他奶奶就来电话了,于老师,你快过来吧,他爸爸把他找回来了,扒光了要挑他脚筋呢,我这好家伙连跑点颠,楼前一片漆黑,我这眼又高度近视,上那坡一下摔倒了把我,我挣扎着爬起来又跑着上他们家,爬他们家五楼去了,他爸爸瞪着眼正嚷着呢,正好邻居出来,我说你赶紧把他劝走,我来做孩子工作,我让他讲讲那过程。
解说:原来有另外一个孩子偷了别人几根香肠,分给他一根,虽然东西不是他偷的,但是他知道这样做不对,就不敢回家了。
于淑华:我说这件事说明你知道是非,但是你没有做到底,你不但不应该吃,你还应该制止他这种行动,他就点头,他后来能拾金不昧,你看看,拾五十块钱上交了,得荣誉证书,到现在贴在他玻璃板下面呢。
记者:那这小孩现在做什么呢?
于淑华:现在上班去了,上一个饭店。
记者:服务员。
于淑华:对。
解说:这个孩子拾金不昧的故事,让眼前于淑华老师和三名学生演唱的这首《学习雷锋好榜样》别有一番回味,在场的红蜡烛教育小组的师生们齐声唱完了这首歌。
老师:下面相声做准备……
学生甲:我们的科学家还真不简单,能造飞船上九天,造蛟龙下大海。
学生乙:那怎么干什么啊?
学生甲:咱们当然是好好学知识,锻炼身体,将来也大脑天宫去。
学生乙:我还想到去龙宫寻宝呢。
解说:这位还想去龙宫寻宝的小女孩,名叫郑洁,也是红蜡烛教育小组辅导的一名学生,她的指导老师是今年82岁的谢云老师,看着郑洁在一屋子的观众面前落落大方地表演,很难想象,她在十年前是一个说话口吃,性格内向的孩子。
郑洁:我以前是很内向,不爱说话,有时候见着生人就哭,小时候。
记者:但是现在挺大方,挺开朗的。
郑洁:这些全是老师帮我锻炼出来了。
记者:您是怎么帮郑洁摆脱羞涩的?
谢云:开始我就跟她两个人一起读她们课文上的诗歌,齐读,轮读、领读,互相穿插着读,后来这些同学们在一块开会的时候我让她发言,再后来培养她演点节目,小孩子是表扬出来的,越表扬她越有信心,让她大大方方,跟四周同学接触得比较好,这样比分数更重要。
解说:在加入红蜡烛教育小组的11年了,谢云老师一共辅导过郑洁等十几名学生,在这11年里,她经历过两次癌症手术,力不从心让她也想过借此急流勇退,安享晚年。但每当这样想的时候,当年家访时的一幕又浮现在她的脑海中,让她又坚定了留在红蜡烛的决心。
谢云:有一个孩子家里,三口人,住一间大概十三四平米的房子,他的学习地点就是一张折叠桌,就在门口那个地方学习,他要出去端茶的时候,必须把桌子挪开才能开门,出来进去都是这样的。我就感到心酸,同时我也感觉到他们确实非常需要我们这些,如果不要报酬帮助他们一些,能解决他们很多困难,另外我觉得在这些方面能够跟他们说点,我觉得自己挺高兴的,就好像原来的我奉献我快乐。
解说:谢云老师的一番话或许也是红蜡烛教育小组全体老师的心声,也是教育小组由十名退休老师和干部组成,目前平均年龄接近72岁,自从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辅导了74名来自单亲家庭、贫困家庭和外来务工家庭的孩子,红蜡烛师生之间还有很多的故事,但因为时间关系,这里只能挂一漏万,仅借谢云和于淑华两位老师的故事,向这些点亮自己,照亮他人的红蜡烛们献上我们诚挚的敬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