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女教师庞小兰:18名农村留守孩子的“妈妈”

发布时间:2009-02-17 08:00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09-02-17 | 查看:2193次

  在河南省内乡县,一位年轻的女教师以博大深厚的母亲之爱、老师之爱,使18名农村“留守孩子”走过欢乐的童年,踏上了立志成才的人生路。

  庞小兰:留守孩子的妈妈

  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河南省内乡县青年女教师庞小兰教育“留守孩子”成才的故事,像春风一样传遍了内乡的山山水水,村村寨寨。20年多来,她以博大深厚的母亲之爱、老师之爱,在自己简朴的家里,使18名农村“留守孩子”度过了欢乐的童年,走上了立志成才的人生路。 因为她书教得好,亲友把孩子托付给她41岁的庞小兰,家住河南省内乡县西庙岗乡石碑营村坡根组,1980年,高中毕业后在乡初中当了一名教英语的代课老师,一干就是26个春秋。山里女孩子找份工作不容易,庞小兰特别珍惜。为了教好英语课,她在工作之余“充电”,自学完成了英语专业大专、本科的课程,获得了文凭。每一节课,她都要求自己保持满腔的热情,饱满的激情,良好的工作状态。尽管工作清苦,她依然干得津津有味。辛苦的付出换来丰硕的回报。她教的课程几乎连年在乡里名列前茅,学校和乡里的荣誉榜上总有她的名字。几年下来,各类荣誉证书装满了一抽屉。

  在民风淳朴的内乡县,教师很受人尊敬。庞小兰教书教得好,自然成了乡亲们、特别是亲戚朋友眼里最值得信赖的人。 所以人们外出时才把孩子交给她。

  最先送到她家的是丈夫的两个侄子。由于大哥大嫂在外工作,二哥二嫂在外做生意,大哥的儿子靳勇和二哥的儿子靳征平时在外面“自由”惯了,学习成绩在班级里排名总是倒数几名。家长失望生气,连他们自己也破罐破摔起来。他们学会了说谎、逃学,甚至结伴逛网吧,上少林寺、武当山。家长的棍棒加身也没能改变他们的叛逆性格。无奈之下,两家家长把孩子托付给了庞小兰。当时庞小兰刚结婚不久,住在学校教师宿舍里,孩子们的到来,给她的家庭生活和工作带来的不便可想而知。为了教好这两个调皮鬼,庞小兰给他们规定了严格的学习生活纪律,从教他们洗脸、刷牙、洗衣服开始,教他们自理生活。而当晚上8:30孩子们入睡后,庞小兰却总要起来几遍,检查他们的作业完成没有,看孩子们盖好被子没有。平时,她给两个孩子辅导功课,星期天还要抽出一点时间带他们到校外野炊……孩子们从她这里找到了久违的母爱,也逐渐变得懂事了,过去的坏习惯慢慢改掉了。一个学期下来,靳勇的学习成绩跃到班级的第三名,靳征排名全班第六名。靳勇和靳征在庞小兰家一住就是7年,后来靳勇考入西南石油学院,靳征也考上了新疆一所大学。

  靳勇和靳征的转变成才,令乡亲们感慨、感动,更让乡亲们看到庞小兰有一颗慈母之心。他们外出打工时,自然想到把孩子托付给庞小兰。特别是2001年,庞小兰应聘到宛西中专高中部教书以后,托她照看孩子的就更多了,到2005年,在庞小兰家寄养托管达两年以上的孩子就有18个,而短时间留在她家的孩子就更多了。

  自己苦一点没啥,孩子健康成才是大事。庞小兰的家是清贫的。她长期担任初中代课老师,月工资原来只要40元,后来逐步提高到100多元,丈夫原来在一家民营企业做工,收入不多,家里也没有什么积蓄,破旧的房屋塌了屋顶也无力修复,一家人住在学校的公房里。应聘到县城工作后,她暂住在一位好心的亲戚家。即使这样,庞小兰依然悉心照管着十多个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托她照看的孩子,大多家庭经济拮据,孩子到她家生活,有的交点生活费,大多数只带些随身衣物和粮食,庞小兰不肯收他们的钱。孩子最多的时候,庞小兰的家简直就是一所寄宿小学校。庞小兰既是严师,又是慈母。为了让孩子们在家里有一个安静舒适的学习环境,也由于经济不宽裕,她家很少摆酒席。孩子们学习时,她就关掉电视。对孩子们生活上的关心更是无微不至。西庙岗乡桃庄河村石门组农民的孩子李小明,2002年因为父母外出打工来到庞小兰身边时才5岁半,刚上一年级。晚上,小明要大人搂在怀里睡觉。庞小兰的衣裤不止一次被孩子尿湿。平时接送他上学、下学,洗衣洗头,补衣杉、钉扣子,这些母亲该做的工作,都由庞小兰承担了起来。小明的父母从南方打工回来接儿子回家时,小明搂着庞小兰的脖子,哭着不肯离去。

  庞小兰至今没有自己的住房。在西庙岗初中时,一家人住着一间半公房,和代管的五六个孩子挤在两张大床上,连厨房里晚上也要放一张床。2001年应聘到宛西中专后,她代管的孩子多达10几个,最多时连自己的两个女儿在内,有14个孩子一起吃饭。一个人忙不过来,她只好请丈夫进城来帮忙。丈夫承担了洗衣、做饭、接送孩子等重要工作,她则在工作之余辅导孩子学习,到学校开家长会,给孩子缝补衣服,甚至送雨衣、熬汤药,学校的工作也一直保持着第一名。去年,由于经济紧张丈夫回到西庙岗一家私人企业打工去了,看到庞小兰家负担很重,有人劝她:“你教高中,够辛苦的,带这些孩子,又没有啥收益,何苦哩!”庞小兰笑笑说:“这些孩子爹妈不在身边,苦哩。孩子健康成才是大事, 自己苦一点没啥,也不过是举手之劳,何况咱也在受人帮助。” 她对孩子们的关心和爱护令为她提供住房的亲戚十分感动,她说什么也不肯收庞小兰一家的房租。

  立志成才报得三春晖。最令庞小兰高兴的事,莫过于看到孩子们升入大学或者在学校不断进步了。她常常为有这样的孩子而自豪。

  梁小蒂和梁克是姐弟俩,父母在新疆打工,姐姐在县城上初二,弟弟上初一。他们原来住在县城菊潭集贸市场旁边租的房里,由奶奶来给他们做饭。奶奶年岁大了,不能辅导他们学习,还要抽空回家照顾老伴、做家务、干农活。小姐弟俩缺乏约束,慢慢地习惯了和三五个小朋友一起逃学,到河边玩耍,星期天在家租碟疯玩,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连房东都恼火。2001年来到庞小兰家后,庞小兰要求他们不许和不三不四的朋友交往,更不许租碟看,倒是让他们看中央电视台的科技博览、英语节目等,启迪他们热爱学习,开动脑筋。庞小兰还让自己的女儿靳娴和靳婧与梁小蒂和梁克结成学习对子,互帮互学。后来姐弟俩分别以优异成绩考入南阳市重点中学内乡一中和宛西中专高中部特优班,成了学校的优秀学生。

  多年的教学经验使她知道,这些孩子大多10岁左右就离开了父母,必须时刻注意孩子思想的变化,帮助他们养成健全的人格。对待学习困难的孩子,她总是热情鼓励,耐心教育。她在家里特意设计了“小红旗进步阶梯状”,在最高台阶上精心设计了小红花,鼓励孩子不断进步。每当一个孩子在学习、品德方面有了进步,她都要表扬,并把奖状摆放在最显眼的地方。有时候,如果时间和经济条件允许,她还要专门做几个好菜,以示庆贺。节假日,她还孩子们一起编排节目,让每一个孩子都参加演出。这些孩子虽然远离自己的父母,却一点也生疏之感,在这个温暖的家里生活得很开心,到了学校参加各项活动也很踊跃。

  父母在北京打工的胡海飞,跟着年迈的外婆生活。外婆要照顾长年卧病在床的老婆母,还要干农活,又没有教育经验,不会给孩子辅导功课。小海飞渐渐养成了逃学、偷懒的毛病。2002年来到庞小兰家寄读时刚上小学二年级时,学习成绩很差,回答提问总是“不知道”,作业题抄得连自己也看不懂。庞小兰只好到学校请海飞的老师和同学帮助海飞抄题,第二天送他上学时再核实一遍。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后,小海飞偷懒的毛病改掉了,学习兴趣培养起来了,成绩也提高了,到三年级期终考试时语文、数学两科都突破了90分。

  庞小兰精心照管培养的18个孩子中,有7人考上了大学,5人已经走上工作岗位,4名正在读高中,5名在读初中。 每逢春节、教师节,孩子们也会从天南海北打回电话,问候他们的庞妈妈,每当这个时候,庞小兰总要关切地询问孩子们在外工作、学习、生活得怎么样。林航,是随投资办厂的父亲一起,从福建来到河南内乡县就读初中的。他在庞小兰家一住就是两年。不久前,已经回到福建升入高中的林航给他的庞妈妈打来电话,只说了一句话:“老师,你是我一生中对我最好的人。”手握话筒,庞小兰的脸上漾起幸福的笑容。

  (责任编辑:吴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