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5-10-27 08:27 | 来源:兰州新闻网 2015-10-19 00:00:00 | 查看:1252次
杨老师照看孩子们吃营养早餐
26年来,他拿着最高到200元的工资却坚守在村社小学的三尺讲台无怨无悔;26年来,他四处奔波争取支持并动员全社村民五次翻修村中小学。他把全身心的精力都扑在树王教学点的建设和孩子的教育上,却因疏忽看管而导致自己5岁的幼子跌入温棚的水池中溺亡。他因失子之痛打击而过早满头白发,却也因热爱村上教育对未来充满希望。“26年来,我教过的学生有309人,后来考上大学的有164人,其中本科生88人。这些都与他们小时候在树王教学点获得的基础教育和正确学习观不无关系。”会宁县郭城驿镇树王社树王教学点48岁的代课教师杨军自豪地说。
一个人撑起一所学校
树王教学点位于白银市会宁县郭城驿镇郭城村树王社中心,隶属郭城驿小学管辖,两者相距约6公里左右,这也是会宁县这两年经过对农村学校撤并整合之后留存下来为数不多的村级教学点之一。
10月14日凌晨5时许,步行十余分钟的杨老师便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一方面是为了抓紧时间复习好参加即将到来的全省基层事业单位考试,以期能实现自己成为公职教师的梦想;另一方面,也是给教学点的13个孩子准备营养早餐。
据杨老师介绍,树王社共有126户人口,小学一二年级的适龄儿童都在这里上学。三年级后,孩子们会转到郭城驿小学继续上学。1990年,由于原来的几任民办老师因各种原因先后放弃教学走了,当时20多岁在外打工的他因为是村中为数不多的高中生便被乡亲们请了回来给孩子们上课。自此以后,他便成了这里孩子们的代课老师和生活老师。26年来,他教过的学生达309人,一直受到当地中小学生的欢迎。特别是历年全镇二年级统考,他的学生总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关心学校胜过关心家里
树王教学点始建于1958年,基础是原来社里的破窑洞,到上世纪80年代改换成土坯房。
26年来,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杨军以校为家,心系教育,四处奔波,到处争取,五次翻修、新建教学点。“那时候的工资只有40元,到了2000年左右才增加到115元,2002年以后就一直拿着200元。”杨军说。虽然工资低,但杨军主动找到村长,呼吁大家帮忙出力,不到一周,180米的学校土围墙便形成了。有了围墙,总算有了学校的感觉。没有大门,杨军就把家里仅有的一头猪给卖了……在杨军的发动下,村民们又先后两次投工投劳,家家户户捐资捐物,维修了院墙,并修建了两座砖木结构的教室,使其成为了全社最漂亮的建筑……
2002年5月,在和村民们翻建砖木教室时,杨军整日整夜地耗在工地上。一天下午,因疏忽看管,他5岁的小儿子竟不慎跌入村里一个塑料大棚的水池中溺亡。闻听噩耗的妻子从田里赶回家后因过度打击半年下不了床,并因痛苦过度落下了终身疾病。而心如刀绞的杨军则在半年之内头发全白,但他当时只在家里陪了妻子两天后就再次返回到工地上忙碌。
希望能通过考试成为公职教师
从20多岁的小伙子到如今的知命之年,48岁的杨军已经把人生最美好的光华都奉献给了村办教学点上。低微的工资,清贫的生活,孤独的坚守,却没有磨灭他对家乡教育事业的热爱。唯独让他内疚的是他对妻子崔娟和家人的愧欠,以及对已经失去的小儿子的无尽自责。杨老师说,很感谢妻子这么多年来对他的默默支持。妻子身体不好,虽然对他偶有抱怨,但从来不拖他后腿,也没嫌弃过他微薄的工资,家里田里基本上都靠她一个人操劳。这些年来,由于家里穷,他都没给妻子给过啥钱,没买过一件好衣服。儿子上大学每月600元的生活费都没办法凑出,都是靠助学贷款和亲戚救济度过的。住的房子也是社里最差的,今年儿子毕业带来个女朋友,结果来转了一圈后那女孩就走了。
当日中午放学,记者随着杨老师来到他家里,只见崔娟已做好了午饭等着杨老师回来一起吃。说起这些年丈夫忙于学校而疏于家中事务时,崔娟的眼圈立马红了,情不自禁地一边为丈夫轻掸着身上的土一边疼惜地说,“建学校是个好事情,我支持的很,但就是建校时他苦得很,累得很,吃吃不上,睡睡不好……”
杨军老师26年甘之如饴的坚守也让郭城驿村党支部书记吉文虎十分感慨。他说,杨老师这些年来热爱并扎根农村基层教育事业,给树王社培养出了许多优秀人才,也把树王教学点办成了一所村民满意的单人复式教学点,也正因如此,他在村民心目中赢得了很高的威望。2013年底,杨老师被村民推选为郭城村监委会主任,现在每年有1000元的补助,也是村民对其工作和能力的认可。对此,杨老师笑着补充道,最近开会说要调到3000元了,估计到明年起就能兑现吧。对于未来,杨老师说自己有两个愿望,一是抓紧复习,希望自己能通过考试成为一名真正的公职教师;二是争取多方支持,希望增设幼儿园,配上电脑室、图书室,把树王教学点建成全县标准化的教学点并保持下去,方便孩子就近上学,这样他此生也算无憾了。
兰州晚报记者王万盈文/图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