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老人“施粥摊”寒风中暖人心

发布时间:2008-12-08 08:00 | 来源:搜狐网 2008年12月06日12:54 | 查看:1624次

  法国之声网站12月5日文章

  原题 温州“施粥摊”寒风中暖人心

  这几天,温州气温骤降,一位网友来到温州鹿城区几位退休老人发起的"红日亭施粥摊"。施粥摊热气腾腾的场面,让人感到十分温暖。

  “施粥摊”发起人是一群老人,其中有82岁的朱永麟,80岁的叶宝春,他们同是食品厂的退休工人、72岁的张明生是无线电厂的退休工人。

  施粥摊最早是一个"伏茶"点,已经有40多年的历史。在温州,每个凉亭里或者热闹点的地方,三伏天都有老人们自发地全天煮凉茶,分送路人。“红日亭施粥摊”由送茶改为送粥是从2006年8月开始的。朱永麟首先自己掏了1000元,和叶宝春、张明生等人的钱物,把施粥摊办了起来。他们花了3800元买锅买炉,再加上锅碗瓢盆,大概4000-5000元钱的样子。都是他们从自己的养老钱里省出来的。

  每天下午3点老人们就开始熬第2天的粥,每天要煮18个大高压锅,装满5个大保温桶,大概要七、八十斤米,还要准备花生米等11个小菜材料。每天6点,负责炒菜的老人就要到厨房和师傅一起炒菜,7点半,大家将粥、小菜、碗筷、桌椅搬上两辆三轮车,出发到500米外的红日亭施粥摊准备。8点左右粥摊开始喝粥,此时,棚子下,男女老少都自觉地排起了队。

  老人们的善举陆续得到一些好心人的捐款捐物,红日亭施粥摊就这么慢慢长大起来,目前有义务老人23个,年龄最小的60岁,喝粥人的规模也由当初的几十人,发展成了今天这个近600人的规模。

  一开始,红日亭摆摊施粥曾被城管部门说成是"影响市容",摊子上的雨棚也差点被拆。叶宝春老人坚持认为免费给人施粥是义举,无论如何要办下去。现在,这个粥摊名气大了,拆除的声音也小了。

  随着老人们的“事业”越做越大,一些邻居不断地为他们送来米和钱。老人们自发的让这些钱越来越透明。每一笔收款,老人们都会给一个收据,并公开捐款人的名字,不留名的也要公示钱款数额.老人们还会定期的给福利院和聋哑学校的孩子送去一些礼物和钱,给红日亭所在的永东路社区和华盖山社区的困难户送钱、米、油等急需物资。

  摊子虽小,承续了中国古老的慈善文化,民间的力量,温暖人心。

  (责任编辑:吴芳)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