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4-10-14 08:41 |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年10月14日 06:39:03 | 查看:1047次
格西小学。 燕磊 摄
格西小学学生正在读书。 燕磊 摄
经过风景秀丽的“摄影天堂”新都桥,“2014网络媒体‘两路’行”川藏采访分队沿国道318继续前行,来到甘孜州道孚县格西小学。初到校门外,崭新的校园设施就吸引了记者注意,校园里传出学生朗朗的读书声。
格西中心校始建于1956年,位于道孚县城东侧7公里处的卡娘村。占地6450平方米,建筑面积1891.22平方米、活动场地面积1002平方米,绿化面积650平方米。目前,学校小学开设6个教学班,教职工16人,全校学生209人,格西双语幼儿园开设3个教学班,学生80人,教职工7人。
陈雯娟刚来学校时,学校当时只有两栋木板房,学生的凳子都是用石板堆砌的。当时只有几十个学生,7、8个老师,而且学校里不通电,全部老师晚上只能在蜡烛下备课,条件相当艰苦。
格西小学近年来发展迅速,陈雯娟对记者简述了学校发展历程。她说:“过去我们学校没有寄宿制,家远的学生天不亮就要出发,下午放学到家天就黑了。现在学校有了寄宿制和食堂,条件大大改善,很多家远地方的学生也到这里来读书了。”
辛勤耕耘15年,陈雯娟可谓“桃李满天下”,谈及她所教过的学生,话语中充满自豪。“我接了很多的毕业班,很多学生都参加工作了,有考上公务员的,还有当老师的。”
教育对一个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以前有些学生家长觉得读书没用,现在家长想法变了,觉得孩子读书才会有出路。”陈雯娟说,“这些孩子读书后出来能工作,对将来很重要。”
陈雯娟是康定人,毕业后被分配到格西小学,“当时觉得条件特别差,当时住的是学校的房子,而且门都是坏的。但那时候的学生读书很勤奋。”说完这些,陈老师眼眶已经有些湿润,不过,她坚定的表示,以后肯定会继续待下去,因为对这里已经有了很深感情。
格西小学就位于国道318线路边,陈雯娟见证了川藏线多年的变化。她一年基本只有寒暑假才回家,刚来的时候路不好走,母亲来探望她,形容坐车像坐搓衣板。而现在,她回家只要3个多小时。
采访结束时,格西小学的孩子们集体唱起了《一个妈妈的女儿》,声音虽然略显生涩,但是他们的歌声中透露着蓬勃朝气,他们,是祖国的未来希望所在。 (记者 燕磊)
(责任编辑:曹子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