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3-12-10 10:33 | 来源:合肥文明网 2013年10月18日 | 查看:1761次
去年,一位常年坚守三尺讲台的“独臂老师”吴子斗的故事引起无数人的关注,无独有偶,在合肥庐江县庐州中学,也有个“独臂老师”徐昌盛,而且他和吴子斗还曾是同学。徐昌盛在80年代曾三次参加高考,高校均以“独臂”影响学校形象为由,将他拒之门外。25年后,他仍是民办老师身份,但是他看着自己的学生一个个跨入大学校门,实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
无情现实
因为独臂三次被大学拒绝
见到徐老师的这天,他正在给初三的学生上英语课。满黑板的语法知识,徐老师一手完成。由于无法像其他老师那样一手拿书,一手书写板书,他将书放在讲台上,每写完几个知识点,就要折回讲台翻看备课本,然后再继续书写,如此反复。班上50多个学生听得很认真。学生王子名说,徐老师很不容易,上他的课同学们都会很用心,没人会在课堂上调皮说话。
徐昌盛从小在庐江农村生活,小学四年级的时候从牛背上摔下来,左胳膊骨折。当时,村医将徐昌盛的胳臂绑得太紧,胳臂因血液不循环而坏死,最后只能截肢。“为了让我以后有口饭吃,家里四个兄弟姐妹先后放弃学业,省下钱专门供我读书。”徐昌盛说,他因此学习一直很刻苦。
1987年、1988年、1989年,徐昌盛曾三次参加高考,两次达上专科线,最后一次还取得当年高考全县第40名的好成绩,达上了一本线。但是,整整三年,徐昌盛报考的大学都拒绝了他,理由都是他独臂会影响学校的形象。徐昌盛说,他一直觉得很不公平,自己只是少了左臂,并不影响学习。当时的高校有自主选择权,徐昌盛的一腔热情最终被现实浇灭。
无奈境遇
代课老师身一直无法转正
当年,徐昌盛去了远在庐江偏僻农村的代桥中学,做了一名代课老师。上世纪80年代,由于偏远农村缺英语老师,徐昌盛自学了大学英语,让当时村里的孩子接触上了英语。
“代课老师非常苦,90年代的时候,工资一个月只有50元,不到公办老师的1/3。后来涨了一点,但是一年下来也只有2000块钱。”徐昌盛说,自己一直在代桥中学坚持了18年,唯一让他欣慰的是,3000多名农村孩子在他手上打下了英语基础,这在当时的农村是非常难得的,而且很多的孩子后来都考上了县重点中学,至今都和他保持联系。
徐昌盛坦承,自己也盼望“转正”,成为一名公办人民教师。2007年,国家允许民办教师考编,但是必须是全日制大学毕业的才行,徐昌盛压根没有机会参加考试。
徐昌盛现在的偏远农村学校还有大量的代课老师,这些老师在教育学生方面虽然做出了跟公办老师一样的贡献,而且解决了偏远孩子受教育问题。“但在薪酬方面一直很低,而且没有地位,代课老师一直觉得比公办老师低一等。”
最大愿望
坚守教师生涯教好留守儿童
徐昌盛现在教课的庐州中学是庐江县唯一的留守儿童托管中心,1700多名学生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就吃住在学校,一直到9年后毕业。徐昌盛说自己2008年下定决心来这里,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乡村孩子都聚集到这里,而且这里的孩子常年没有父母在身边,他们比同龄的孩子有更多的心事。
“教育留守儿童,对老师的素质要求更高。但是我了解的情况是,很多人不愿意到留守儿童学校当老师,他们大多数都是农民工的孩子,成长环境和学习基础都比同龄孩子要差,老师如果想带出成绩很难。”徐昌盛说,自己的成长经历更清楚教育对一个人的影响有多大,所以余下的教师生涯,他想教留守儿童,让他们有朝一日也能实现人生梦想。
徐昌盛说道,他现在也吃住在学校,天天和这些孩子在一起。“留守孩子的父母大多觉得亏欠孩子,每次来学校,都会塞给孩子很多零用钱,想弥补一下。”徐昌盛说,怎么花这些零用钱他会给学生灌输正确的理念,这些生活教育是留守儿童最需要的。
让人没想到的是,徐昌盛和庐江县同大镇古圩中学的“独臂老师”吴子斗曾经是同一所高中的同学。他说,现在县里教育局开会,他经常能见到吴子斗,两个人相似的命运,让他们之间相互勉励。“我们两个都觉得很自豪,能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敬,而且学生的成长让我们很有成就感。”
从当地了解到,徐昌盛现在已被评为“中国好人”,有学生将他的事迹放在论坛上,引来无数学生跟帖赞扬。
(责任编辑:丁军勤)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