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

发布时间:2011-08-25 08:59 | 来源:荆楚网 2010-11-11 17:04 | 查看:1935次

  55岁的孙绪鹏,是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分局利济派出所万安社区民警。参警24年来,他一直做基层民警工作,平时总是有记工作日记的习惯,把居民的需求、琐事都往日记本上,往心里放。日积月累,慢慢积累下来5大本。

  五本民情日记里凝结着一名普通的公安干警“人民公安为人民”的滚烫之心。湖北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公安厅厅长吴永文看后作出重要批示。荆楚网记者将连载孙绪鹏的部分日记内容。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一)

1999年12月25日  星期四  今年两件事

  再过几天,新世纪就要到了。回顾一年的工作,觉得很有收获,下半年竹牌社区发案比去年同期下降50%。所长下午开会,专门让我们联勤片发言,小洪有句话,说到我心坎里了。他说,再怎么苦和累,都不能给邓局长抹黑,丢脸。

  今年上半年发案有些厉害,年初的消防检查中查出不少隐患。小洪和我都憋着一股劲,要彻底改变现状。5月份开始,我俩挨家挨户上门宣传,重点做商户的工作,组织发动竹牌社区群众捐款,成功修建治安岗亭和6扇铁门,巩固物防基础,实现封闭式管理。又花两个多月时间,反复上门做通万全物业的工作,成功说服他们配合打通万安AB两个主通道,让路于民,消除火灾隐患。看到今天的结果,想想大热天里两头来回跑的辛苦根本算不了什么。

  记者手记:

  “再怎么苦和累,都不能给邓局长抹黑,丢脸。”这是在工作总结会上面小洪说的一句话,不难看出这是句场面话,孙绪鹏警官之所以记录下来我想无非是为自己和其他有干劲的警官之间找到一个共同的说法。其实孙绪鹏警官怎么可能会仅仅只为不给所长脸上抹黑就这样十几年如一日的实践着自己的诺言呢?现在想来,这样的说法无非只是为了找到共鸣。看看日记的后部分中:“又花两个多月实践,反复上门做通万全物业的工作,成功说服他们配合打通万安AB两个主通道,让路于民,消除火灾隐患。看到今天的结果,想想大热天里两头来回跑的辛苦根本算不了什么。”这句话看似轻松,但试想下,两个月的大热天在外面联系解决问题,这没有一定的毅力是根本没有办法做到的。回想写了的这几次的手记,孙绪鹏不仅仅坚持了两个月,而是坚持了这么多年,他的精神确实值得宣传和学习。

2000年2月21日   星期一    帮燕诗鑫办手续

  新的一年开始了。

  今天所里全勤,早点名时开了个收心会,会后到燕诗鑫家里把他喊上,到税务所、工商所办理开大排档所需的相关手续。一天忙下来,还算顺利,所有手续办齐得到下个星期。这个星期,燕诗鑫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准备。

  和燕诗鑫相处不轻松。第一次见面在年前,他没有好言语,一句“你来搞么事?我不认得你!”拒我以千里之外。后来,把户口给他上了,送过去,他还是爱理不理的。第三次见面,我把社区粉刷旧墙的事揽给他做,腊月二十三把400元的工钱送去,他的抵触情绪才有些好转。刑释人员刚回来,环境不适应,人际关系不熟,这个时候正需要引导。没有正确的引导,他还会走老路,但是,这个时候也是情绪抵触最大的时候,讲硬道理比不上为他做些实事效果好。人心都是肉长的,从一点一滴帮起,日积月累,相信他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今天,他告诉我,那400元钱一直没用。我看好,他会做一个自食其力,对社会有用的人。

  记者手记:

  “你来搞么事?我不认得你!”这是孙绪鹏上门帮助对象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这样的一句话如果换一个人我想后果无非就是再也不上他家的门,再也不考虑主动帮忙,甚至是别人在上门求着帮忙时也不搭理了。但是孙绪鹏警官并没有这样做,他甚至一反常理的主动帮他把户口上了,还主动把户口给他送去了,结果换来的依然不是理解和感谢,而是冷漠的态度。孙绪鹏并没有放弃,更甚至帮他把社区粉刷旧墙的工作给揽了下来,还在快过年时给他把工资也送上了门,以此来慢慢感化这位不近人情的刑释人员。

  到后来他们的关系密切了,孙绪鹏还解释道:“人心都是肉长的,从一点一滴帮起,日积月累,相信他会明白我的良苦用心。”确实,人心是肉长的,不仅仅是那位刑释人员,我们的心也是的,了解事情始末我相信记者的感动先于读者,我们的感动更多,报道的篇幅是有限的,但是所蕴含的感情确实可以深挖和放大的。孙绪鹏警官对自己人民公仆诺言的实践十几年如一日,对百姓如同父母兄弟的关心和关怀必然换来百姓的尊重和爱戴,无论职级高低,无论权力大小,无论出身背景,一个心存百姓的公仆必将为百姓所牢记!(记者戴园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二)

2001年3月5日 星期一    看望王全贵(化名)

  这两天听说王全贵(化名)最近又有些反常。我去了他家,见面时,他说话很客气,但思维有些乱,跟他谈了半天,总是话到半头就不说了。我带他到六角亭医院去了趟,医生说要多跟他沟通交流,引导他的注意力。他一个人住,平时都不跟他人来往,除了我,他没有人交流了。有时间,还是多去他那儿坐坐……

  记者手记:他为精神病人撑起一片天

  “他一个人住,平时都不跟他人来往,除了我,他没有人交流了。有时间,还是多去他那儿坐坐……”孙绪鹏写下的这一小段文字,平实、简单,如同喝水吃饭般平淡无常。日记中的“他”是一位60多岁的独居老人,从日记中看到,“他”精神有点问题,然而就是这么一位旁人避之不及,民警往往重点盯防的“武疯子”,孙绪鹏却另眼相待。看心理书籍陪“他”聊天,自掏腰包带“他”看病。

  片警的工作很繁杂,收入也不高,然而孙绪鹏,硬是在这片繁杂中,为一位旁人不屑一顾的精神病人撑起了一片“天”。“还是多去他那儿坐坐……”简简单单一句话,直射到孙绪鹏一颗为民服务的真心,这片“心”他记在日记里,融入在生活中。记者了解到,在孙绪鹏的关照下,“他”的精神情况大大好转,街坊邻居看到他,也不像过去那样怕得关门闭户了。

  孙绪鹏用爱心撑起一片天!

2002年4月7日  星期天  给殷太婆送户口本

  殷太婆的媳妇太客气了,非要留我吃饭,被我谢拒。临走时,她硬要递包烟我,我也谢拒了。最后,我接过太婆递来的一根烟,她说了句:“我知道你不抽烟,但这一根烟代表我们全家人的感激……”我只好收下。

  殷立华80多岁,儿子也是近50的人,常年在外面做事,需要出具证明其身份的户口本。儿媳要领低保,太婆在领养老金时也经常使用户口本。老人头两天把分户的要求托人转告我,我办好后,把户口本送上门,一家人感动得让我有些不习惯。我只是做了一个民警应尽的义务,在政策规定的范围内,对条件符合的各类需求给予及时地回应。群众的合理要求,就应该是我的工作目标,我认为,只有这样,才算尽到了自己的职责。

  记者手记:一根烟的情意

  殷太婆的一根烟,确实没什么值得说的,以他们的家庭条件,这根烟肯定不是1912或者九五至尊,甚至连黄鹤楼的规格都难达到。然而,殷太婆那句话却字字珠玑,感人心肺。“我知道你不抽烟,但这一根烟代表我们全家人的感激……”

  廉价却是郑重!让一位80多岁的老太太执意要送的烟,那是一根什么样的烟啊?这让我想起,小的时候回农村看望姥姥,她拿出一个干瘪的苹果塞给我吃。显然,吃惯各色美食的我对此不屑一顾,然而,多年过去了,回味起这一个干瘪的苹果,让我深深体味到姥姥那份慈爱、厚重的真情。廉价却是郑重!可惜,当时我小,不能体会,但是我想年过半百、服务半生的孙绪鹏却能品出这根“烟”的味道。

  这根烟传递的是实实在在的真情!这真情表达一种实实在在的肯定!它源于孙绪鹏实实在在的奉献!

  我想拿到这根烟的孙绪鹏肯定也实实在在感到了温暖,感到了自己工作被百姓认同的欣慰。即使一辈子不抽烟,这根烟他抽起来也是回味无穷的。所以,这段文字被孙绪鹏当做“瑰宝”记录在日记本里。

2002年5月16日  星期四  安排两名外口女子入学

  今天安排刘建国(化名)的儿子和姑娘到南阳村小学插班,事情很顺利。三天前,两个伢在街上玩,我在瑞祥里14号二楼核查外来人口刘建国(化名)的信息时发现了。刘建国(化名)是汉川来汉正街做布料批发的生意人,由于忙,没时间照顾,就把孩子留在身边,没有送学校读书。晚上,我又上门跟刘建国(化名)讲道理,不要因为忙赚钱,而耽误了孩子的前程。刘建国(化名)说准备让孩子长大后就跟着大人做生意,读书没有用。我跟了讲了身边很多失足青少年的例子,就是因为读书读少的原因。经我一劝,刘建国(化名)动心了。两个小孩听说我是来让他们读书的,高兴得拉住我不放。昨天,我联系了小学,办好插班的有关手续。孩子是国家的未来,我绝不答应辖区有辍学的小孩,这种事,我一定要管。

  记者手记:爱管闲事的片警

  小孩子很高兴,可以读书了。孙绪鹏很高兴,小孩子终于有书读了。

  刘建国不让孩子读书,没有做到父母应尽的义务。这件事并非孙绪鹏的分内事,但是这位爱管闲事的片警却坚定地去说服孩子家长。

  其实,刘建国何尝不知道孩子应当接受教育,但是做生意太忙。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你“孙公安”干嘛非要干涉别家的事呢?孙绪鹏十足的像只“老母鸡”,他尽心护着他所在的这片辖区,虔心的去体味辖区百姓的困难苦楚,及时的发现问题的所在,力所能及的帮忙克服万难。“老母鸡”爱管闲事,但是居民却在“翅膀下”感受到了温暖贴心。

  刘建国让孩子读书,一方面觉得孙绪鹏讲得有道理,另一方面是觉得孙绪鹏确实值得信赖,并且服务到家。正是“孙公安”无后顾之忧的一站式服务,才彻底征服了刘建国。小事中看到了孙绪鹏的细心、耐心、善心和诚心,真正做到了人民公安为人民。正因为如此,他所在的利济街所辖的7个社区,每个社区的居民都抢着要他去当户籍警!(记者戴园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三)

2002年12月29日  星期天  看望张红(化名)儿子

  今天到柏泉农场看胡某,管教干部跟我反映,他的表现一天比一天好,我心里很高兴。

  管教干部传见时,竟然把我当成了胡某的爸爸。我问伟伟怎么没跟管教解释清楚,他说,进来后,亲爸爸一次都没有来看他,他不好意思否认管教的误解,心里也默认我是他的父亲。我听了百感交集,出于怜爱之心,帮助他的父母尽了他们没有尽的义务,得到的却远比我付出的多,我要越发地关注这个孩子,让他们一家早日走上正常生活道路上来。

  我托人去看伟伟还在戒毒所的妈妈张红(化名),她托话让我帮助照顾伟伟。于公于私,我都要关注这个特殊家庭。张红(化名)因为毒品家破人散,12岁的伟伟因为从小缺乏家庭温暖误入歧途。这个时候,我要为他们做些事,让他们感受到关爱。

  记者手记:真爸爸假爸爸

  劳改犯胡某遭遇很惨,母亲吸毒家破人散,自己缺乏温暖没人管被抓去劳教了。以常人看,劳动改造对于“小混混”是个省心的去处,毕竟关在里面过几年军事化管理和清贫的苦日子,很多人都能浪子回头,并且,在关押的那段日子也不会再惹是生非。就像,父亲管不好自己的孩子,就想送孩子去当兵一样,省心。

  胡某的爸爸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很省心,省心到从来没去农场看过儿子。或许他都忘记了这个儿子,或者他都不想认这个儿子了,这可是他的亲生儿子啊。

  真爸爸连亲生儿子都不想要,孙绪鹏却愿意像父亲一般给失足儿子以关爱,舔舐他的伤口,以致管教干部都把孙绪鹏当做胡某的爸爸,而这个假爸爸,胡某也默认了。我们有理由相信,胡某的良知在觉醒,因为他找到了爸爸,他感受到了温暖与关爱。

  我们常说,要让别人懂得爱,需要自己付出爱。胡某对孙绪鹏的爱,源于孙绪鹏的那颗仁爱的心。

2004年4月2日 星期五  社区调解小组成立

  在我的倡议下,社区今天正式成立社区调解小组,专门调解邻里纠纷。治保主任、安保队长、所在巷道小组长和我共同担任调解小组成员。小组的职责和分工今天明确规定下来。成立调解小组的想法其实很简单,就是发动群众基础好,大家都一致公认的社区群众群干,把社区里的影响治安的苗头压下去,做好为民解难的服务员。我始终相信,人多力量大,没有调和不了的矛盾。

2004年7月6日 星期二  看望熊强

  今天距离马人(化名)释放回来正好2年4个月,晚上加完班就到他家去了一趟,人不在。刚开始,我心里有点打鼓,难道就几天的功夫,他又搭上新毒友了?我用电话联系后才知道,这个星期轮到他值夜班。

  马人(化名)回来后的思想一直不稳定,时好时差。我帮他做起卖豆浆,牛奶和绿豆汤的小摊,他嫌赚钱太慢太少,做做停停。后来,我才知道他暗中跟原来的吸毒人员有接触,在处理了那些人后,我给他找到看仓库的事做,他主动找我汇报思想的次数明显增多,这说明他在积极要求上进,我很欣慰。但近段时间,明显又有些情绪低落,每次见面,他的话没以前多。

  我买了个西瓜送给他,和他聊起了最近的工作情况。直到要走,我才弄明白他近期思想波动的根源,就是工作待遇问题。一个星期要工作6天,隔段时间还要值夜班,两年来,他的工资一直停留在原来的水平,没有涨一分钱。这种情形,值得理解。我当着他的面跟他老板打了个电话,问了问熊强的表现,顺便提了提适当涨点工资的建议。得到的答复是年底前每个工人都涨100元,包括熊强在内。

  把我送出仓库,熊强拍胸给我表态,不会辜负我的期望,更不会再沾毒品。我笑着说,看你的行动。转头,我觉得有必要再去找他的亲哥哥,毕竟家人的关怀比什么都温暖。

  记者手记:

  马人(化名)就和燕诗鑫一样,是孙绪鹏这么多年热心帮助的一位特殊成员。他们有着类似的经历,都曾迷茫过,却殊途同归,过上了自力更生的正常日子。

  犯错往往是一念之间,特别是他们,重新开始新生活需要遭遇白眼,文化水平不高挣钱也少,物质和精神的双重磨难,会不断诱惑着他们走回歧途。可以看到,孙绪鹏对待犯过错的“孩子”都有着超乎寻常的耐心,给予无微不至的关怀。不但帮忙找工作,还及时了解对方的思想动态。从物质和精神上帮他们渡过难关。

  与其说,孙绪鹏讲求教育方法,不如说,他是看准了问题的关键,难能可贵的是他愿意去做。知易行难!帮助他们一时不难,难的是持之以恒的、无怨无悔的、真心实意的去帮。2年4个月,孙绪鹏记得很清楚,可见马人(化名)出狱,他一直放在心上。(记者戴园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四)

2005年9月9日 星期五  送刘金(化名)上班

  刘金(化名)今天是第一天上班,我把他带到盛合物业,交给保安队长,安排了具体的事情。刚才他爱人给打电话说要拿第一个月的工资请我到艳阳天吃饭。其实,这件事还要感谢盛合物业的张经理,全靠他的大力支持。刘金保已经50多了,夫妇俩下岗十多年,经济一直困难,关系也不和睦,两口子经常吵嘴。我先后帮他找了5份工作,跟很多找我帮忙的人一样,年纪大是个问题。还好张经理对我的开口从来都不拒绝,答应接受刘金保,一个月1200元。我跟他们夫妇二人说过,工资虽然不高,但总比没有强。这段时间,很少听到有人说他们吵嘴。

  记者手记:

  孙绪鹏很有面子。“张经理对我的开口从来都不拒绝”,孙绪鹏日记里这句话很自信,很拽。然而,写在日记里的一句话,显然不是吹嘘给谁看的,所以,这是一句很普通、很真实的话。

  警民关系鱼水一家。张经理对孙绪鹏有求必应,孙绪鹏对刘金(化名)家频施援手。正是由于老孙的大公无私、一心为民,才能让惯于追本逐利的商家,毅然为民解难。孙绪鹏给介绍的这份工作,已经是帮刘金(化名)找的第五份工作,耗精力、托人情,为50多岁的老年人找工作不容易,可是为了让俩老人年不吵嘴,生活自给自足,孙绪鹏依然不厌其烦的予以帮助。    

2005年9月15日 星期四  关注钟艳

  今天碰到南阳村小学校长,问了钟艳的学习情况。校长说,钟艳成绩很好。听了后,我觉得很有成就感。老钟的家庭情况特殊,一个人带着钟艳生活,因为出生时没有给孩子上户口,拖到12岁还没上学。1年前,我到处准备材料,给钟艳上了武汉的户口,联系南阳村小学让他就读,圆了她读书的梦。看来,她很争气,没有辜负我的期望。

2007年1月17日 星期三

  今天,对社区的居民来说是个好日子,停车场建成了,自行车、摩托车有集中落脚的地方了。中午,我专门去停车场看了看,停了一百多辆车。安保队员小周说,附近住的人,做生意的人听说这里做了个地下停车场,都把自行车、摩托车停过来,都夸社区为大家做了件好事。

  汉正街停车场少,乱停乱放现象严重,不仅影响市容,而且经常有车辆被盗。我和书记反复商量,大家分头物色停车场的建址。看来看去,只有“滨水”物业地下停车库还有200个平方的面积半闲着。让物业公司不出租场地当仓库赚大钱费了不少周折。我把社区的治安状况跟经理说了,再把利弊分析给他听,花了一个多星期,总算说成了。昨天,最后一批货运走,我就通知安保队员过来把停车牌子挂起来。只要是为居民着想的事,我不怕多费点力气去做,去争取,而且会多去做,相信物业和居民都会理解和支持我的。

  记者手记:老百姓的贴心人

  孙绪鹏时时想着老百姓,连社区停车场这种公益事业,也靠老孙来说项。停车难是武汉市的老大难,传言前不久武汉市拟像香港学习,将政府机关大院错时对民众开放。一件好事却争议很大,不少人表示这样影响政府办公,形象不好。

  说这种话的人真应该向孙绪鹏学习,能解决停车难,有效利用公共资源,是为民服务的好事,他们不光不主动服务,还跳出来表示反对。与孙绪鹏比起来,爱民之心,高下立现。孙绪鹏这样做,才能真正说是为人民服务,是百姓的贴心人。(记者戴园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五)

2007年2月23日 星期五  组织党员到张国凤家开展活动

  今天,带领一警区党员岗组到帮扶对象张国凤家慰问。我们组一行5个人,按照分工惯例,打扫灰尘,洗衣服,抹厨房,大伙有说有笑,不到半天就做完了。岗组年年被评为党员先锋岗,警区的同事功不可没。分局爱民实践活动中,只要我提议做什么,大家都拥护,这点,让我做起事来劲头越发地足。

  上次去张国凤家是过年前,当时送了一些年货,现在还剩了些,我把卤肉都拿出来帮他切好,分袋装着,临走还告诉他,有些东西要快点吃,不然就放坏了。

  记者手记:

  通篇记叙的都是琐碎的小事,但是往往真诚和诺言都是在小事中实践的。孙绪鹏警官日常的工作也都是建立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小事上面的,但是,我想,假如一个人把一件小事做年呢?做五年呢?做十年呢?或者和孙绪鹏一样,一做就是那么多年呢?那样的行为,再小的事情都会成为事迹,再平淡的故事都会催人泪下,再小的人物都会深入人心。孙绪鹏警官是个平凡的片管户籍警察,我相信现在我们很少有人知道自己的户籍警察是谁,但是就是这样一个平凡的人,几十年如一日的做着为民服务的琐碎事情,便把自己的名字深深的刻在了当地百姓的心中,也深深刻在了我的心中。对有困难的群众如同亲人,视孤寡老人为父母,视迷途青年为子女,这样的觉悟不是每个人都能有的,希望这样的基层干部更多一些,这样,和谐社会才不会成为口号。

2007年6月27日 星期三  群众送来感谢信

  今天,邱家巷的6位居民代表来所,给我送来一封感谢信,谢谢我帮他们解决了污水堵塞的问题。等来人走了后,所长问我怎么回事,我才跟他汇报,也谈了谈我的疑惑。最后所长的一句话解开我的困惑: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在很多机制还没理顺的情况下,作为社区民警要尽可能地想办法,创造条件,帮助群众,服务居民,这是我们警察角色工作的宗旨。

  这个月中旬,汉口连下大雨,邱家巷口下水道堵塞,污水、粪水都漫出来了。居民向市政、环卫、房管所求助,两天了,问题都没解决。有人问我:“孙户籍,你有没有办法呢?”。我当即满口答应我来想。我跟房管所疏通队联系,来人现场查看后说明系下水道设计不合理造成,事情要由市政出面解决。我做了半天工作,让疏通队考虑居民疾苦,先解决当前堵塞的问题。由于堵塞严重,来人少,我帮着掏堵塞的污物,搞了半天间,路面的污渍和积水才清除干净。后来,我多次到有关部门反映,引起市政关注,专门重新设计下水管道,彻底解决顽症。

  记者手记:

  “分工不同,职责不同,在很多机制还没理顺的情况下,作为社区民警要尽可能地想办法,创造条件,帮助群众,服务居民,这是我们警察角色工作的宗旨。”这是孙绪鹏所在派出所所长对社区民警也就是传统被称为户籍民警,责任区民警工作职责的总结。我认为这个总结堪称精辟,社区民警是什么?是这个社区的服务者,是治安和和谐的捍卫者。这个定义不仅仅局限在警察的职责上,而是将社区民警的职责社会化,生活化,他不再仅仅扮演者抓贼的“猫”的角色,而充当起社区百姓的保姆和管家,这样群众才会去信任和接近公职人员,从而促使基层干部更好的服务和紧密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大家庭气氛。

2008年2月13日  星期三  送徐远享换药

  今天正月初六,带徐远享到四医院换药,给他做了一顿中饭,等晚上他弟弟赶来时就回家了。

  报纸上说,今年武汉的大雪在历史上罕见。我怕出事,老年公寓、谢太婆家、一个个上门看,一家家叮嘱小心,没想到还是有人出事。上个星期,听到出警的人说瑞祥里有人报警摔得不轻,当事人是徐目(化名)。我把他送到四医院拍片子,结果股骨破裂。徐目(化名)十二年染上毒瘾。因为吸毒,他与亲戚断绝了来往。

  这几年,通过我的转化工作,他的表现明显有改观。过年了,每个人家里都忙,我联系他的弟弟,叫他抽空过来照顾照顾。一个多星期了,我到他那儿做饭,洗衣服,带他换药,看到他弟弟来过几次。这种变化,让我倍感欣慰,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能让破镜重圆,能上家人重聚,再苦再累也值。

  记者手记:

  乍看日记,就连我,也误认为孙绪鹏是在照顾自己的亲戚。正值年假当中,新春的时间应当奉献给自己的家人亲属,这是以家和血缘为单位构建起来的大中华民族的传统,但是孙绪鹏警官却在这样的日子里送一个毫无关系的人去医院接受治疗,并为他做了饭,这并不是一个社区民警必须做的,但是孙绪鹏警官却毅然承担起了临时亲友的角色。假如没有他的帮助,我想徐目(化名)必定会过得举步维艰的。

  看到日记的最后一句:“这种变化,让我倍感欣慰,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能让破镜重圆,能让家人重聚,再苦再累也值。”什么让这位社区警察欣慰,什么让他觉得再苦再累也值,不是升职,更不是锦旗,只要百姓生活过得有起色,家庭和睦,在他看来就是值得的!这样的一位警官当之无愧的是坚实的基石。(记者戴园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六) 

2008年4月10日 星期四  送老李去医院

  老李又发病了。跟他家人说了几次送他去医院,都是因为没钱才没送成。不把武疯子老李管好,社区迟早要出大乱子。这几天,跟六角亭精神病院、社区、老李的家人一直商量他的问题,总算有个结果。我资助些,医院减免点,社区捐献点,老李的家人再凑点,把他送到六角亭医院安心养病。今天从医院回来的路上,我嘱咐老李的家人,不要把他丢在医院就不管了,偶尔接回来住个天把,毕竟医院不是家里,但一定要看管好,接回来后,一定要通知我。

  记者手记:

  "老李又发病了。"这句话听上去像位老友,像位亲人,看上去孙绪鹏警官是为了不让社区出大乱子才这么关注武疯子老李,但是我们不妨设想下,假如换个人为了不让武疯子捣乱会怎么做?我想,无非是管,无非是打,很少有人会如同孙绪鹏那样如同老友的关怀,甚至是想办法去帮助他治疗,更甚于,叮嘱老李的家人,不要把他丢在医院就不管了,偶尔还要接回来住住,其实,这时我在想,似乎孙绪鹏更像老李的家人,这样的说法我想群众也会认同,孙绪鹏是群众的亲人,是大家的亲人。

2008年8月18日 星期一 打狗记

  中午在所吃饭,接到大泉隆巷的李太婆打来的电话,说有个疯狗到处咬人。我赶去后,几个人围着我反映情况。有人说打了几次110,没见到人。有人说我比110还管用。其实,他们不知道情况,我清楚。当班的民警中午11点半出一个110,到12点钟还没有回,中途武胜路又来了个110。

  我连忙找了个大网兜,喊上两个小伙子,从大泉隆巷追到邱家巷,把流浪狗困在一个桌子下逮住。回所前,我跟群众说明出警民警正在处理另两起110,暂时抽不开身。围观的人都表示理解。

  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想到警察,这是对我们的信任。没有及时解决问题,把原因告诉群众,会得到体谅的,毕竟,大多数群众都是通情达理的。这样做,只会得到更多的信任,工作就会更好地开展。

  记者手记:

  要想听实话就要去问老百姓,因为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民间言论不会因为利益而扭曲,那句:你比110还管用。道出的是百姓的心声,更反映了时事的真相,这让我们更进一步了解孙绪鹏,在百姓的心中他就是110,他就是有事就能求助的地方,实话说老百姓过日子图的就是安稳,再一个就是出了事情有地方申诉,受了委屈有地方喊冤,而利济路那里的百姓就找到了这么一个地方,或者说这么一个可以依赖的基石,他的名字叫做孙绪鹏!

2009年9月12日 星期天    成功化解两家纠纷

  今天,刘凤梅和王维成达成和解协议,两家的矛盾消除,6个多月的努力也圆满划上句号。

  两家都住大泉隆巷18号,由于房屋占地原因,结怨很深。3月16日,刘凤梅的自行车被偷,怀疑是王维成的家人偷的,双方为此矛盾激化,动起手了。王维成赔了90元,后来,门锁经常被502胶水灌注堵死,老夫妻搬到古田二路生活村租住。

  同事调解多次无效,双方也不想到法院打官司。我回访了当天目击发生此事知情人,大致掌握全过程,先到王维成家看望,了解二老情况和要求,然后沟通双方,反复上门做工作。最后,双方各退一步,签订了调解协议书。刘凤梅让出通道给王维成使用,王维成不要刘凤梅赔医药费和营养费,并表示不再上访。现在,每个人都在为建设和谐社会努力,其实用心从排查和解决各类小纠纷,尽最大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我们社区民警大有作为。

  记者手记:

  邻里之间鸡毛蒜皮的小事是很多的,因此造成的矛盾也是很正常的,这些矛盾大多都能自己调和,但是像这类激化的事件也是有可能的,这时,社区干部所起的调解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可惜的事,可能因为社区干部事情的繁杂所以很多时候这样的作用并没有体现,至少效果没有太明显,这样的成功调解,我觉得有两点是该看出来的,一是孙绪鹏尽职尽责,做好了一个户籍警察的职责,是一个好干部;二是孙绪鹏在群众中的威信是很高的,在同事调解无效时他一出马就成功了,这从侧面说明了他是一个人民的好公仆!

2009月9月15日  星期二  到汤胜桥家中报喜讯

  今天帮汤胜桥找到事做了。早上在所点完名,就到他家把喜讯告诉他,看到夫妻二人高兴得合不拢嘴,我觉得半年多来的辛苦没有白费。

  汤胜桥家庭经济情况困难,小孩有病,老婆无业,2004年被判刑,年初释放后天天打电话要我帮他找事做。其实,我比他心里还要着急。找了江汉桥百货、盛合物业、民意物流几个公司,要么公司嫌他年纪大,要么他本人不能上通宵班。一个人的力量有限,我把给汤胜桥找事做的事给社区居委会的人通了气,没想到,很快就有了着落。虽然做事的地方在东西湖区,但对年纪大的人来说要求技术不高,只是出些简单的力气活,搬搬材料,工资也还行,关键是汤胜桥满意就好。回过头想想,多为群众着想,多替群众办事,不仅和群众的距离拉近了,而且在工作上能够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记者手记:

  说句实话,看完这个日记时,我甚至认为孙绪鹏是社保部门的,或者是人事劳工单位的,他大可不必帮忙安置刑释人员,毕竟这不是他的职责,但是他本着老百姓即亲人的观点,毅然把这个责任揽到了自己肩膀上!根据日记的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区别,这次的这件事情是汤胜桥主动找到的孙绪鹏,而且是天天打电话催出,这样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孙绪鹏在百姓中有很好的口碑,在百姓看来有困难找孙绪鹏就是找到了希望和方法!(记者戴园 实习生聂路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武汉片警孙绪鹏的爱民日记(七)

2009年10月16日 星期五  修路灯

  今天,在我强烈要求和坚持下,供电局派人来抢修好2个坏了半个多月的路灯。

  瑞祥里的2个路灯坏半个多月,居民夜晚出行方便,多次找供电局,无人来处理,然后找到我。上周,我催供电局,结果没人来。这周一,我带治安主任、门栋小组长和一个居民代表到路灯管理处上门反映情况。在我的坚持下,一李姓队长到现场查看,但没有处理。昨天,我又上门找到路灯管理处,以路灯不亮容易滋生治安问题,耐心向有关领导反映。今天,抢修人员现场予以解决。修灯的过程中,有人说风凉话,警察还管路灯?门栋组长当场还了那人一句让我底气十足的话,他说:“在我们那儿,别人不管的事,孙户籍都管。”有他这句话,我觉得身上的责任重了,做事的信心更足了。

  记者手记:

  孙绪鹏是谁?他是硚口区利济路派出所的一名户籍警察。户籍警察是什么?指的是警察局、派出所专门管理户口的民警,负责该派出所管辖区域内的户口工作。我们不难看出那位说风凉话的工作人员确实说的没错,警察没有必要管路灯。但是,在孙绪鹏看来,他不仅仅是个户籍警察,更加是人民的公仆,既然要为人民服务,那么点滴的小事都要当成自己的事情去办。他的行为是值得学习和尊敬的,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就是这样的公仆会成为整个社会牢不可破的基石。

2010年6月19日 星期六  探访谢太婆

  这几天,我风湿痛的老毛病又犯了,可能跟天气有关。城区连着下暴雨,社区有好几处洼地都积起了深水,我担心的事还是发生了,谢太婆的房子漏水厉害。08年的大雪把她的房子压垮了,门窗都坏了。

  早上,进她的屋,五六个盆子摆满了房间,床上还放着两个。我把她背到社区老年公寓先过度,联系房管所的人上门维修。谢太婆住瑞祥里7号,今年83岁,孤苦伶仃多年,天气变化时,我总会记住去看她。时间长了,跟老人也有感情了。把她留在老年公寓,临走时,我把一个星期的伙食费交给工作人员,谢太婆拉着我的手不放,哭起来了,她连连说:“你比我亲儿子还要亲。”。我也哭了。

  记者手记:

  孤寡老人的名字叫谢桂芳,从谢太婆68岁的时候,直到现在已经83岁高龄,十五年如一日的,孙绪鹏实现着自己当年那句“帮助”的诺言。天气不好导致自己的旧病复发,在平常人看来,首先应当是考虑何时去医院看下病,或者至少是买点药处理下,而在孙绪鹏看来孤寡老人此时的居住问题反而成为了他的要务。那一句从电话里传来的谢太婆的声音:“儿啊,你快过来看一看,我的房子是不是要倒了?”道出的不仅是她当时的需求,更道出了百姓们对孙绪鹏的信任,孤寡老人能叫他“亲儿子“这不正是说明了孙绪鹏是人民的好公仆吗?

2010年7月30日 星期五 看望余俊

  今天专门到武昌找到余俊的小姨,跟她谈了两个多小时。余俊的小姨是个老知识分子,通情达理,很容易沟通,交谈的效果很好,这增添了我的信心。

  我把7月10日,余俊到所里找我时留下的字条给她小姨看。字条上字字句句都流露也他的绝望:我刚回来,没有户口,没有工作,没有饭吃,死的心都有了……余俊今年47岁,曾因盗窃三次入狱,5日从沙洋农场解教,回来后来所找我,留下字条后就不见了。我找了3天,才在古田四路找到他,告诉他我会尽全力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前提是不能自暴自弃,振作精神,珍惜生命。

  我担心他会一时想不开自杀,就冒然找到他小姨,希望她暂时让他借住一段时间,还给她交了底,正在给他申报低保,给他找事做。她小姨说了些感激的话,我明白告诉她,我专程来,不是接受感谢,而是希望亲戚配合我给他找条出路。他小姨表态愿意接纳。当务之急,我得尽快帮他找到合适的事做,让他恢复生活信心。

  记者手记:

  查阅资料后我发现,在工作刚开始的年头里,孙绪鹏是找到服刑结束的人员,表示会帮助他们,而在这篇日记中我们可以看出,是余俊主动到派出所里给孙绪鹏留的字条。这一变化说明的问题再明显不过,那就是孙绪鹏在百姓的心中建立了一个公仆的形象,当人们遇到麻烦的时候首先就是想到在孙绪鹏警官那得到帮助,这种信心的建立不是几天的时间可以做到的,需要的是长时间的实际行动看在群众的眼里,沉淀在百姓心底的。坚定的决心,对百姓的赤诚,我想这应该就是百姓心目中人民公仆的形象吧!孙绪鹏警官用自己的行动书写着新一代人民公仆创建和谐社会次序的新篇章。(记者戴园 实习生聂路 通讯员吕刚 整理报道)

(责任编辑:姬明华)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