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11-06-05 07:18 | 来源:人民网 2011年05月26日 08:28 | 查看:1383次
翁士洪(左)支教时与西藏学生在一起。裘旭东摄
【阅读提示】
偶然的邂逅,让西藏成为他挥之不去的牵挂,并由此有了旨在帮助西藏贫困学生的教育援助。两年多来,他多方筹款,为西藏林芝地区的学生带去数万元的援助资金;他不畏艰险,数次深入墨脱支教;他四处奔走,让从没走出过大山的孩子来到了上海参观。他叫翁士洪,复旦大学的一名博士生。
【镜头一】
空旷的公路边,荒废的院子,破烂的围墙,到处杂草丛生。空无一人的教室,一块破旧的塑料布斜斜地挡着窗口,黑板上留着不知什么时候写下的“复旦希望小学”,还有黑板中央更醒目的“创教育之新”。这便是帮纳小学留给翁士洪的第一印象。
2009年暑假,在复旦大学攻读硕士学位的翁士洪报名参加希望工程志愿服务,之后被安排在了西藏林芝地区希望工程办公室。一天,他在整理各地援藏希望小学的资料时,“帮纳复旦希望小学”的名字忽然闪过。几经跋涉,翁士洪找到这所带有母校名字的学校。然而,除了石碑边的黑板上留有“复旦希望小学”的字样外,已很难找到其他相关的痕迹。
每到周五放学,帮纳村的孩子们会结伴回家。林芝县完全小学距帮纳村有18公里——25分钟的车程,10块钱——可孩子们舍不得花这10块钱。他们宁愿说说笑笑走上3个小时。
但5年前,孩子们不必这样辛苦赶路。那时帮纳村有自己的学校:帮纳复旦希望小学,那是复旦大学在西藏唯一援建的学校。由于缺乏后续资金,学校逐渐难以为继。2005年,帮纳复旦希望小学与林芝县完全小学合并。
“我要尽力帮助这些孩子。”想到孩子们每周不得不走36公里的崎岖山路,雨季还得躲避泥石流到学校上学,翁士洪满是心疼。他和同伴们决定开展教育援助,帮助西藏贫困学生。
2009年11月,返回学校的翁士洪开始联系各方进行募捐。20天后,3万多元的善款被送到了西藏贫困生手中。同时,贫困生名单上的每一个孩子都有了一个结对人,他们和远方的哥哥姐姐互相牵挂和猜想。次仁拥措的结对人叫柳吴上,她给次仁拥措写下了一些文字:“上天在遥远的西藏给我安排了一个小女孩,和我牵手。也许,我的力量如羽毛一样轻渺,她会不会还是像其他没被帮助的西藏孩子一样坚强地成长?”
【镜头二】
朦朦胧胧中醒来,翁士洪发现下了一夜的大雨停了,赶紧看手机,时间显示为“5:00”。此时,他已彻底清醒了,再也没有睡着。进墨脱的这一夜,只不过从半夜12点到凌晨5点短短5个小时。但对于整个复旦—墨脱支教团来说,却是恍如隔世。
在帮助帮纳村孩子的过程中,翁士洪渐渐明白,对西藏的教育援助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之后,他在整理援助资料时,又发现了西藏墨脱县背崩乡希望小学。
墨脱,是多少人心中的圣地,又是多少人脚下的畏途。
海拔4000多米的多雄拉雪山是一道绕不过的天堑,每年只有三四个月季节性通车,乱石滩、原始森林、毒蚊、野兽……很多时候,梦想在此戛然而止。2010年7月,翁士洪带领复旦—墨脱支教团,踏上寻访这片神秘土地的征程。
步行到达背崩乡希望小学的当天,支教团就安排了课程。英语、数学等基础课程,孩子们学得很快;音乐、美术等兴趣教育,孩子们学得开心。加课、拖堂,这些在城市孩子看来最不情愿的事,却成为墨脱的孩子们最真挚的请求。
一次课间,空荡荡的走廊里,一个小女孩用粉笔在阳台上很认真地写字。待翁士洪走近,害羞的小女孩立刻用小手把粉笔字擦掉。翁士洪从痕迹中依稀辨认出“我爱你,新来的老师”。第二节课结束时,更多不同笔迹的“我爱你,老师”、“老师,谢谢你”出现在阳台上。翁士洪内心感动,甚至有些想要流泪。这些纯真而善良的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是多么的珍贵。这些不畏上学路上艰辛跋涉的纯真孩童,用普通话唤一声老师,相熟以后,用藏语更亲切地叫一声“阿佳”。
离开墨脱的那个清早,孩子们纷纷赶来送别,眼中充满了留恋。走远了,翁士洪回头遥望,那些前来送行的孩子们仍然站在半山腰上,望着老师们离去的身影。
每当有人问起翁士洪对墨脱支教的体会,他总是平静地说:“墨脱归来不言路,支教回来不谈书。”
【镜头三】
2010年12月25日,西方的圣诞节,疲惫的翁士洪睡到下午5点,室友喊醒了他,递给他一封信。“索朗仁次”,寄信人的名字给了翁士洪一个惊喜,是来自结对资助孩子的来信。信中,有一张手工制作的圣诞贺卡。这一声来自西藏学生的圣诞问候,对翁士洪来说,还意味着更多。
索朗仁次是接受资助的孩子之一。2010年小学毕业,他成为林芝县小学升初中的状元,成功考入上海的内地西藏班中学。“我期中考试得了年级第二,但在接下来的月考中因为体育少考了10分,所以落到了年级的并列十七。唉!”信中,索朗仁次有很多新鲜事要向亲爱的“翁士洪叔叔”汇报。
在被称为“太阳宝座”的西藏林芝,那群黝黑瘦小、脸上永远红扑扑的孩子,从没想过有一天会看见高楼。
当得知上海团市委少年部计划每年与西部省份举办一次“城乡少年手拉手暑期夏令营”活动时,翁士洪赶紧联系西藏林芝团地委。于是,在2010年7月,墨脱的孩子们登上了拉萨至上海的火车。他们第一次走出墨脱,走出西藏,来到了上海,来到了复旦大学,走进了世博园。
至此,翁士洪将支教活动发展为长期互动交流项目的想法,成功地走出了第一步。每年组织一批复旦志愿者去西藏支教,同时资助一批墨脱师生到上海和复旦大学参观交流,并长期为西藏有资助需要的学校和孩子提供捐助,是翁士洪更为长远的目标。(韩俊杰 李萌)
(责任编辑:吴雄)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