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慈善能唤醒中国富人的善心吗?

发布时间:2011-03-27 07:47 | 来源:大洋网 2011-03-24 11:05 | 查看:1362次

  作者:侯金亮       

  在盈江地震灾区,陈光标和受灾群众手举捐款合影的照片在网上引发争议,有网友认为,陈光标不关心受助者的心理感受。

  陈光标自从做慈善起,就一直受到争议,把慈善做到哪里争议就跟到哪里。与手里拿着捐款的灾区民众合影,不过是陈光标高调慈善的一种方式罢了。由此而引发的“暴力慈善”问题倒是值得思考。若单纯的把“暴力慈善”拎出来看,这不是一个好东西,无论放到哪种文化语境下都是不应提倡的。古今中外,都较为推崇“无名英雄”,做好事不留名,况且,深受儒家文化影响的中国人更讲究谦虚内敛,看不惯高调张扬。可见,陈光标倍受争议并不令人意外。但这些争议甚至批评没有阻挡陈光标成为中国慈善事业的标本,被称为“首善”。相反,正是在对他的高调行为进行批判的过程中,很多人对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不足进行思考。其实,陈光标已不仅仅是捐钱的慈善家,似乎更是中国慈善事业的“带头大哥”,只不过他的行为方式让一些人不理解或难以接受。

  针对陈光标的高调行为,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徐永光曾直言不讳地说:“这是一种慈善的暴力行为。‘陈光标式慈善’是一种慈善的倒退。”而陈光标则表示:“我觉得‘暴力慈善’这个定位非常好。因为当前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发展必须要用‘大暴力’去推动。用暴力慈善才能推动慈善事业大幅度地进步。”“暴力慈善”是一个偏贬义的词语,放在中国的现实语境下好像又是一个正在经历的阶段。倘若认为在从事“暴力慈善”的中国富人或企业单位仅有陈光标和他的公司,那就不符合事实了。首先应界定什么是暴力慈善,陈光标没有用鞭子赶着富人捐款,也没有点名道姓的骂某个或某些富人,他没有实质的暴力行为,所做的只是高调宣示自己的慈善事迹。他把钱堆成墙,敲锣打鼓发红包,与拿着钱的灾民合影……这些都只不过是一种唤醒的行为,虽然有时有点震撼。

  退一步讲,若把陈光标的行为界定为“软暴力”,那么曾相似的行为我们看的还少吗?在一些媒体上,每逢重大灾难,我们经常看到某某富豪或企业单位代表拿着写着捐款数额的牌子在镜头前排成队,有趣的是,按照金额的大小从多到少排列。汶川地震后,某个捐款的晚会,众多明星拿着现金往捐款箱里砸的那一幕幕令人印象深刻。假若陈光标是“暴力慈善”,那么在全国人民面前高调的举着捐款牌,往捐款箱砸现金又是什么行为?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吧。

  实质上,中国需要陈光标,需要高调的行为唤醒或震撼那些富豪们沉睡的慈善心灵。中国的慈善事业还处幼年阶段,还不专业,不规范,不透明,需要完善。需要陈光标式的慈善家引领,需要重量级媒体的宣导,更需要公众的成熟心态。慈善事业也不只是富人捐钱那么简单,是一个社会秩序的显现,发展完善慈善事业的前提是社会的重建。中国处于转型期,也处在社会的重建之中,没有自治而有序的社会,慈善事业也是发展不起来的。

  陈光标表示:“在目前的阶段,我需要通过高调的捐款行为来刺激中国的富人。中国的富豪太多,但有多少企业家愿意从内心里想捐钱?所以,现在还是需要多些压力,有压力才有动力,有动力才有行动。”我们必须明确,依靠制造“压力”捐款,只能是一个初级阶段的短期行为,并不是长久之计,“慈善自觉”才是我们所追求的终极价值。我们知道,在日本,日本媒体是不会报道个人和企业捐款的,更不会出现拿着写着捐款数目的牌子在镜头前亮相的场景。日本社会的“慈善自觉”是建立在自治而有序的社会之上的,其社会发展的程度远超中国。陈光标说,“做首善不容易,很辛苦,但是有苦闷我只放在心中,我希望我死以后,留下三个字‘大好人’”。最后,笔者期望“慈善标本”陈光标能发挥示范效应,唤醒更多富人参与到慈善事业之中,也呼吁更多民众的社会心态更加成熟,多几分理解,少几分情绪性的宣泄。

(责任编辑:吴雄)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