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用生命守护“生命禁区”(组图)

发布时间:2024-03-04 22:27 | 来源:新华网 2024 03/03 15:35:52 | 查看:3080次

  雄鹰掠过苍穹,藏羚羊踏雪奔腾,野牦牛悠闲觅食……这里是青藏高原的动物天堂——世界自然遗产地可可西里。

  可可西里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被称为人类“生命的禁区”,却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及野生动植物资源。今年年初,新华社记者随青海省公安厅森林警察总队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的巡山队员走进可可西里腹地,在这里打开美丽中国的“生态之窗”。

  可可西里原本没有路

  海拔4768米的昆仑山口是进入可可西里的“大门”。从空中俯瞰,可可西里“三山夹两盆”的地形地貌让昆仑山口成为黄色戈壁和青色草甸的分界线,杰桑·索南达杰的纪念雕像矗立在这里,守望着他生前进出无人区的必经路口。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队员赵新录在昆仑山口索南达杰纪念碑前敬礼。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可可西里,蒙古语意为“青色的山梁”,也称为“美丽的少女”,是世界少有、几乎不被人类干扰的原始荒原,这里完整记录了青藏高原的隆升过程,2017年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可可西里曾是不法分子贪婪与欲望的焦点。平均海拔超过4600米的无人区内,一道道车辙印记录了卤虫、藏羚羊被贩运的过程,“人间净土”生生被压出了路。

  1994年1月18日,时任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治多县委副书记的杰桑·索南达杰为守护可可西里,遭遇歹徒袭击。人们发现索南达杰时,他仍保持着战斗姿势,被零下40摄氏度的风雪塑成了一尊冰雕。

  索南达杰的牺牲,引起了全社会对可可西里生态保护的关注。

  从临时组建的巡山队伍到成建制的管理处,再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可可西里告别捕杀重归宁静。目前,藏羚羊种群数量已从不足2万只恢复至7万多只。

  巡山队员告诉记者,从2009年至今,可可西里再无盗猎枪声,巡护途中时常有藏羚羊、藏野驴陪伴,还能见到野狼飞奔、鹰击长空,这是他们眼中可可西里最好的模样。

  用生命铺就守护之路

  在可可西里,踩下的每一个脚印,都有可能是地球诞生以来人类留下的第一个脚印。透过车窗望去,脚下是植被稀疏的荒原,黄土裹着四季不变的点点青色,延伸向远处终年不化的雪山和仿佛触手可及的蓝天。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查途中。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车辆越是深入无人区,道路越难走。在颠簸近7个小时后,记者和巡山队员到达了可可西里中心地带、重点巡护区域——卓乃湖。

  卓乃湖被誉为“藏羚羊大产房”,平均海拔超过4800米,每年5到7月,来自新疆阿尔金山、西藏羌塘、青海三江源的雌性藏羚羊,会到这里集中产仔。

  1997年,可可西里成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支成建制的巡山队伍在这里开启了每月一次大规模巡山、每三天一次小规模巡线的常态化巡护工作。

  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不冻泉派出所所长、首批巡山队员詹江龙也是在这一年来到可可西里。回想起初到卓乃湖的场景,詹江龙指着湖边的一处坡地不由激动起来:“卓乃湖曾经是盗猎高发地,盗猎分子将射杀的藏羚羊集中在这里处理,有些出生不久的小藏羚羊围着尸骨来回找妈妈。”

  自此,卓乃湖成为可可西里巡山队执行巡护任务的必经之地。为在藏羚羊迁徙产仔时加强巡护,管理部门还在卓乃湖附近修建了一所季节性保护站,安排巡山队员驻站值守,全程守护藏羚羊安全产仔。

  可可西里巡山队员才文多杰在索南达杰保护站内与被救助的藏羚羊幼仔在一起。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在卓乃湖附近行进,车辆在冰冻的河滩上缓慢行驶。汽车压过冰面,雪面留下车辙印。巡山队员介绍,通过车辙印,他们不仅可以判断出汽车数量,还能推测出车辆到达的大致时间。

  这些经验是“追着盗猎分子积累的”。队伍成立初期装备有限,巡山队员只好在枪套里装满石头,每当碰到盗猎分子,就一边拍着枪套假装有枪,一边大声呵斥吓住对方。但碰到“不要命”的盗猎分子逃跑反击时,队员们也只能硬碰硬。

  “这个时候只有靠体力,先拼命追上、再用力扑倒。当给盗猎分子戴上手铐时,我们喘着粗气互相对视,好像能闻到彼此口中的血腥味儿。”詹江龙说。

  每个巡山队员都随身携带速效救心丸、止痛片等药品。常年在路途颠簸、风雪交加的无人区行车,他们中不少人患有风湿、腰椎病等疾病。

  经过两个多小时,巡山队员完成了在卓乃湖区域的巡护,此时远处山坡上,几只棕黄色的藏羚羊朝着地平线的方向飞奔而去。詹江龙说:“看到藏羚羊在可可西里自由奔跑,就觉得努力和付出没有白费。”

  守护荒原没有终点

  这次巡山,队员和记者在无人区的第二个过夜地点叫“幸福沟”。微微倾斜的山坡上坐落着一栋不足50平方米的活动板房,房间内只有一张行军床和一张木桌子……手机显示,这里海拔4950米。眼前这简陋的一切,让人很难与“幸福”相连。

  但这里是可可西里,是人类难以涉足的“生命禁区”。“巡山的时候,大家找到了一个山沟,冬天有水喝,夏天还能躺在草地上休息,这难道不是一种幸福吗?”詹江龙说。幸福沟的名字,由此而来。

  夏天沼泽泥泞,大河拦道;冬季冰封雪冻,滴水成冰。对于巡山队员来说,搭一次帐篷、快走几步路,都是巨大的体能消耗。苦中作乐,也是为了方便记路,巡山队员给眼前不知名的山山水水琢磨名字,红水河、蓝冰湖、平顶山……一个个形象生动的名字,是他们在这片无人区的独特浪漫。

  由于强烈的高原反应,记者与巡山队员的千里巡山路在幸福沟踏上归程。

  背着月光,巡山车队行驶在茫茫无人区,第一辆车由被称为“可可西里活地图”的巡山队员尼玛扎西驾驶。大约行驶了四分之一的路程,尼玛扎西突然停车,透过车灯,记者看到,他下车双手捧起一只飞不起来的小鸟,放在了远离车队的地方。

在可可西里卓乃湖区域附近,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巡山车辆在巡查途中。新华社记者 张宏祥 摄

  2月7日,临近甲辰龙年春节,又有一队巡山队员向无人区进发巡护巡线,没有停歇、没有止境。

  “巡护没有发现异常情况,可可西里一切安好!”春去秋来,百余次巡山换来人间净土重归宁静。可可西里森林公安局局长阿旺旦巴说:“我们多巡护一次,犯罪分子的野心就会被震慑一分,可可西里就能多一份安宁。”

  监制:卫铁民、刘畅

  记者:王金金、周盛盛、李占轶

  编辑:姜辰蓉

  新华社对外部

  新华社青海分社

  联合制作

  中国故事工作坊出品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