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4-02-25 15:35 | 来源:江苏文明网 2022-09-11 09:32:00 | 查看:6078次
9月6日,从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传来好消息,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总校长、教师杨瑞清当选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成为江苏省唯一入选的教师代表。
9月8日,在南京浦口行知学校的“侨胞之家”会议室里,记者跟远在北京、即将参加9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教师节表彰大会的杨瑞清进行了视频连线。
“得知自己获奖的消息,我的内心充满喜悦、激动,最真切的感受是感激。”视频连线中,杨瑞清表示,最好的感激是“成长”。他说:“还是要加快成长,要扎扎实实地做事,这个信念会支持我和同事们继续坚持开展行知教育实验,坚持走行知路。教师是一份非常迷人的工作,跟这些淳朴的农民打交道,跟天真烂漫的孩子打交道,有无穷无尽的乐趣。虽然我在这个学校工作41年了,明年就要退休,但是办乡村教育,学习陶行知,走行知路,是没有退休的。我一定会一直继续努力做下去!”
1981年“五四”青年节,即将从南京市晓庄师范学校(现南京晓庄学院)毕业的杨瑞清忐忑地敲开了校长室的门,递上一份决心书:到艰苦、偏僻的乡村教书办学。杨瑞清意志坚决,带着满腔热情来到了江浦县(现南京市浦口区)一所村办小学——五里小学。
杨瑞清主动要求从一年级起始班带起,但开学第一天,却有一个女孩没有来。当天下午他就火急火燎地上门找家长,得到的只是一句冰冷的回答:“女孩子读不读书无所谓,家里需要她放鹅。”后来,他坚持每天放学后赶到女孩家,一边陪她放鹅,一边教她功课。整整一个月,家长愿意送孩子上学了。村民口口相传:“五里小学来了一位好老师。”视频连线时,杨瑞清坦言:“我也曾是农村孩子,特别能理解这些孩子的不易,他们不是笨,而是学习条件差,平时在家拔草种瓜,家里没活了才能到校上课。”
1983年5月,杨瑞清调任县团委副书记。但在杨瑞清的脑海里,挥之不去的是自己离开五里小学时班级告别会上的场景:孩子们一个个哭得像小泪人似的,拉着他的手问,“杨老师能不能不走?”
思虑再三,杨瑞清郑重地向组织提出申请:“适合做共青团工作的人很多,不缺我一个;扎根乡村教育的人不多,不能再少我一个。”于是,当了4个月江浦县团委副书记的杨瑞清又回到了孩子们中间。
视频的另一端,杨瑞清说,因为这个选择,有些人把他看成“傻瓜”。“后来,我了解到陶行知先生当年也有人说他傻,他居然写了一首诗:‘傻瓜种瓜,种出傻瓜,唯有傻瓜,救得中华。’我把这16个字抄在本子上,从此刀枪不入。”杨瑞清眼神坚毅,淡淡地说,“我甘愿做这样的傻瓜,铁心做一辈子乡村教师。”
初来五里小学时,杨瑞清曾对学情做过深入分析:全村9个学段357个学生,小学阶段平均留级1.27年,孩子们普遍缺乏自信心,间接导致农村家庭负担增加。
1981年,杨瑞清开设了行知实验班,提出了“学会赏识、扬长避短、促进迁移”的赏识教育理念,他认为,留级容易让学生丧失信心,于是提出了“小学不留级”制度。1985年,五里小学正式更名为行知小学,没有留级生,学生成绩稳步提升。该项教改实验后来获得了全国陶行知教育思想理论和实践成果一等奖。
受陶行知“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教学做合一”思想的触动,杨瑞清将教学改革从教室延伸到了室外。乡村学校没有先进的教学设备,他就带着学生,春天在乡间认识植物,夏天到河边捉鱼抓虾,秋天爬山,冬天玩雪……原本单一的课堂教学变得生动起来,学校也成为学生最爱去的地方。
“1981年我刚到学校,开辟了一个小菜园,自制器材办了小气象站,种了一片小树林,接着有茶园、果园、玉米地、红薯地,后来又种荷花,做陶艺……”杨瑞清说,“教育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劳动教育是一块基石。”1994年,杨瑞清创建行知基地。采茶叶、刨花生、喂牲口……许多城市孩子来这里体验乡村生活。2015年,行知教育集团成立后,实现了“让农民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的心愿。
如今的行知校园还完整保留着村小的面貌,掩映在绿树丛中的现代化教学楼淡雅素净。300亩校园,3000名师生,曾经落后的村小,如今已经发展成为一所集幼儿园、3所小学、一所初中、一个基地于一体的国际化教育集团。
2021年,江苏省教育科学成果奖评选,南京市浦口区行知教育集团的《扎根乡村40年的行知教育实践》获特等奖。此外,作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改革生动的实践总结,杨瑞清撰写的著作《走在行知路上》被列入“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正式出版。他本人也先后获得全国师德标兵、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当代教育名家等10余种荣誉称号。
记者 葛灵丹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