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3-09-28 17:30 | 来源:安徽文明网 2023-09-13 08:56 | 查看:5344次
姜从山副教授“满龄”前最后一次参与无偿献血
姜从山作为志愿者在给市民讲解献血前的注意事项
“我不认识你,但我谢谢你。”这是无偿献血宣传中常见的一句话。
姜从山是合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平常除了传道授业解惑,献血就是他另一个重要使命。
从小就害怕打针的他,却在12年里共献血160多次,累计献血4万毫升,相当于9个人身体中血液的总和。姜从山说,在他的带领下,学生们也加入到献血的队伍中,“如今,献血都成为我的一项事业了。”
“撸袖献血”早已成为生活的习惯
虽说是工作日,但是早上9点刚过,路过安徽省立医院对面的爱心献血屋,就能看到里面已经站满了不少人。
“献血前是需要吃早餐的,没吃油腻的吧?来填一下表。”姜从山穿着印有“爱心献血志愿者”字样的T恤,带着笑容热情地招呼每一个前来献血的人。
“以后我自己不能献血了。”看着前来献血的市民,姜从山发出了感叹。
前几天,姜从山刚刚过完自己的60岁生日。但对他来说,却有点“遗憾”,“因为到了60岁,就不可以继续献血了。”
说起献血,姜从山还真的是“专业户”,但是一开始让他对献血有最直观的感受,却是一通陌生电话。
那天,姜从山突然接到陌生号码打来的电话,本想挂断,可一直响个不停,让他以为是有急事的学生。
接通后,没成想是合肥中心血站的工作人员,对方很急促,直接询问姜从山现在是否有时间去献血,因为血库告急。
安排好手上的工作,姜从山立即赶到血站进行献血。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的“被需要”,姜从山对献血也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原来每年都可能会出现“血荒”,血站有时会主动联系以前固定的献血人员前往“支援”。
从2011年首次参加无偿献血,姜从山在合肥累计捐献血液4万毫升,其中全血3600毫升,单采血小板182个治疗量。
就因为献血,姜从山还被评为2017年安徽省教科文卫体系统师德先进个人,2018年度助人为乐类“合肥好人”,多次荣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
数十年的坚持源于家人的经历
姜从山如今到了退休的年纪,但是看起来精神抖擞,说起话更是中气十足。对想来献血、却又有些害怕的年轻人,他总是一副笑眯眯的和蔼模样。
不过,对于别人的这份“恐惧”,姜从山却是十分感同身受。“一开始看到献血车我都是‘无视’,主要是害怕打针。”说起自己的首次献血,姜从山直言也是犹豫了很长时间。
既然对打针如此抗拒,后来又是如何坚持这么多年?姜从山觉得可以总结为“知恩图报”一词。
时间倒回到1996年。姜从山的妻子在生孩子时大出血,妻子和孩子的情况都不理想,“我当时感觉天都要塌了。”后来医生告诉自己母女平安,而这也正是多亏了陌生人无偿献的血救了她们。
“当年妻子生女儿时大出血,要不是靠着陌生人献血,挽救了妻子的生命,现在想都不敢想。”
姜从山也就是从那时候决定,无论何种情况,每年都要去献血,帮助更多需要的人。
加入了献血的队伍,姜从山也结识了不少“圈内人”。平常只要有时间,大家也会相约着一起去献血。不过,这一切都是在“悄悄”进行,除了家里人和献血小分队的成员,其他人一概不知。
直到2015年,他参加了合肥中心血站组织的“我为祖国献热血”的活动。
参加完活动,合肥中心血站为了表扬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特别颁发了纪念奖牌。“那天赶着去学校上课,就将纪念奖牌随手放在包里。”后来无意中被同事发现,姜从山的这份默默无闻事业才被知晓。
每隔14天就会献一次血小板
离学校不远的经开区大学城献血点,只要提到姜从山,那儿的工作人员都会竖起大拇指。
趁着周末,姜从山和工作人员一起到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做志愿服务,看望患白血病的孩子。一见到这些患者和家长,他们脸上的忧心和孩子们天真无邪的眼神里装满对未来的渴望,深深地刺痛着姜从山。
“老师,你身体好的话可以捐献血小板,现在需要的孩子很多。”工作人员的一句话,让姜从山开始了捐献血小板的爱心之旅。
姜从山了解到,全血的话一年只能献两次,但如果是捐献血小板,14天就能献一次。姜从山从来不浪费一次机会。
由于血小板对捐献者的血液有着严格的要求,不能熬夜、不能喝酒、不能吃油腻的食物就成为姜从山的“三大禁忌”。每一次也都是严格要求自己。
“别看每一次的捐献,这背后都能救至少两个病人。”姜从山说,有时只要想到在医院看到的家长和孩子,感觉什么都值得。
每次血小板的捐献往往需要1个小时左右,很多人担心会伤害身体。
“刚开始的时候,还是有顾虑的。”姜从山说,但很快这种顾虑被打消了。“有一次我6号去献血小板,刚好8号单位体检,当时我的血小板量已经190万,完全没有影响。”姜从山说,从数据上看身体在两天之内已经自动恢复了。
感染带动身边更多人加入献血
如今,献血160次,累计捐献血液4万毫升是姜从山献血贡献的证明。同时,他还积极参加各种志愿服务,志愿服务时长4000多小时。
前段时间姜从山从学校退休,可支配的时间多了,但也闲不下来。“只要没事就会来做志愿工作,我感觉这样很充实,也很幸福。”姜从山笑起来眼睛弯弯的,很有亲和力。
随着献血屋不断有人前来献血,姜从山都会热情地站起来迎接,耐心地询问献血者的身体状况,给他们递上防止低血糖的小面包,指导献血者填写登记表。
“如今在我们学校里,参与爱心献血的人数越来越多了。”姜从山有些骄傲地说,在他的带动和感染下,越来越多学生和老师放下了心中对于献血的顾虑和恐惧,也走进了献血屋,献出了一份爱心。
当遇到有献血的意向但还是感到害怕的人,姜从山会以自己为例:“你看我这么大年纪了,都还这么健康,就说明献血对身体是没有损害的,甚至还有好处呢!”
姜从山热心于无偿献血、志愿服务的行为深深影响了身边人,他的女儿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并将无偿献血作为自己特殊的一场“成人礼”,在父亲的陪同下,让血液中的爱传递下去。(记者 王书浒/文 吴翰林/摄 实习生 卫馨瑶)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