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乡村教育28年,他甘做一片默默无闻的“草叶” (组图)

发布时间:2022-11-18 19:13 | 来源:浙江文明网 2022-09-27 09:19:08 | 查看:1109次

记者 黄建东

秋天的清晨,平湖市独山港镇虎啸桥村从啾啾鸟鸣中“醒”来。28年过去了,位于这个江南小村的独山港中学(原黄姑中学),学生换了一茬又一茬,但乡村教师贾龙弟始终坚守。

  朴实的衣着,坚毅的面庞,皱纹刀刻一般,眉弓上挂着汗珠……记者在学校见到贾龙弟时,这位浙江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省特级教师,正带领他的学生们一起早读,书声琅琅,穿越校园,飘到虎啸桥村的田野。就是这样一位乡村教师,给虎啸桥村创造了奇迹,带来了希望,一个个农村学子,从这里出发,走向远方,去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

  播种:一个都不放弃

  “我相信,作为‘草叶’的我和我的‘草叶’们定会收获沿途的壮丽、神奇与伟大。”

  1994年,从湖州师范专科学校毕业后,贾龙弟被分配到黄姑中学任教,这是一所农村学校,当时学生以农村孩子为主,现在上学的主要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当时有人悄悄告诉贾龙弟:农村孩子不好教,阅读和写作能力弱,自信心不足。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

  “贾老师,你不需要在我身上花太多精力,我父母要求不高的,我熬到毕业就行了。”一次,学生小赵在贾龙弟的课堂上说道,而这其实也是不少孩子的心声。贾龙弟说起“那些不听话的孩子”,忍不住叹息。一年前,小赵的父母带着小赵从贵州来到平湖务工,而后夫妻俩一直在工厂工作,生活的压力、忙碌的工作,让他们根本无法顾及小赵的学习。

  但贾龙弟却并不甘心放弃小赵这样的孩子。为了帮助学生培养学习兴趣,贾龙弟从自己的专业出发,不断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把自己的读书笔记一本本复印给学生,希望他们学会圈点批注,我还会把学生的作业一一装订,在语文课堂开展书法漂流活动,并精心挑选他们喜欢的笔记本作为礼物以示鼓励。”贾龙弟细数着教学的点滴,通过心与心的交流、手把手的指导,终于,学生们开始逐渐建立自信心。

  今年教师节那天,小赵走进贾龙弟办公室,轻轻地送上一张贺卡,上面写着:“贾老师,我不想让您失望,不会再混日子了,以后会认真学习!”看着学生回归对学习的正确认识,他觉得一切辛苦都是值得的。

  “要寻找适合乡村孩子的语文教育。”这是贾龙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我把自己曾经学习语文的经验教给他们,我认为一个爱阅读、会写作的孩子,语文成绩不会太差。”贾龙弟笑着说道。面对语文基础差的学生,贾龙弟总结了很多学习方法:阅读不行,就选择一些简单段落,让学生在课堂上朗读,一字一句,重复朗读,那些本来一朗读就紧张的学生,慢慢地能够面对全班同学朗读了;写作不会,那就从说话开始,让他们把自己说的写下来,50个字、100个字、200个字、500个字……不断鼓励,适时指导,渐渐地,孩子都能写出比较像样的作文了。

  就这样,贾龙弟在不断总结中,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学校的语文教学之路。“贾老师经常带着我们一起写作文。”学生们表示,大家都喜欢贾老师的课。为了提高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贾龙弟还会选择一些孩子们感兴趣的话题,自己写一篇,学生们跟着写一篇,然后和他们一起交流写作心得,让学生的写作水平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爱好文学的贾龙弟还在学校创办“窗外”文学社。几年下来,名声大噪,先后出版了20多本学生文集,还有160多名学生作文获奖。很多家长至今记得,贾龙弟的学生首次获奖时,“整个学校都轰动了!他欢呼雀跃,把奖牌、喜报送到学生家,像办喜事一样!”当时的校长拍着他肩膀赞赏说:“贾龙弟,你真行!”

  “乡村里到处都是草叶,我是‘草叶’,学生也是‘草叶’,我相信,作为‘草叶’的我和我的‘草叶’们定会收获沿途的壮丽、神奇与伟大。”在贾龙弟的笔记本上,记者看到这样一段话。这段话鼓励着贾龙弟,也鼓舞着他一届届的学生努力学习,走向更大的天地。

  “贾老师,认识您是我的幸运,因为您,我爱上了语文,记住了平湖。我非常想念我们在一起学习的日子!”2019年毕业回贵州老家的学生熊丹,在写给贾龙弟的信中动情地说。

  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是贾龙弟心中的信念;寻求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方式,是贾龙弟不变的初心。在乡村教育的路上,贾龙弟成为一片无私奉献的“草叶”,努力托起一颗颗“草叶”上的露珠。

  扎根:碧波深处有珍奇

  “我也常常问自己,究竟是孩子们离不开我,还是我更离不开他们。应该是我更离不开他们吧。”

  采访中,和记者说起一届又一届从独山港中学走出去的学生,贾龙弟滔滔不绝,而让他聊聊自己时,却不知道该说什么。

  当年,面临人生的第一次抉择,奶奶那句“还是做老师好”,深深激荡着贾龙弟那颗淳朴的心。就这样,在独山港中学担任初中语文老师,一干就是28年。

  最开始,来到农村教书,贾龙弟充满新鲜感,很快就和孩子们打成一片,却并未真正将教学作为工作的重点。

  “不思进取”,这是贾龙弟对自己最初几年的总结,“但我很幸运,一个偶然机会让我遇见著名语文教育家钱梦龙,他以一幅‘碧波深处有珍奇’的书法作品相赠,勉励我:处处是舞台,处处皆风景。”

  对此,贾龙弟深受感动,并在内心提醒自己,“农村也是一片宝藏之地,只要努力,善于探索,农村也是遍地珍奇,也一定能找到自己的价值。”此后的贾龙弟,开始在教学上发力,不断追求在教研上的突破,一项项教研成果纷至沓来——主持省级课题3项,省重点课题1项,180多篇论文发表于《中国教育学刊》《语文建设》等期刊上。值得一提的是,其中9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转载,连续3年获得“长三角语文教学论坛”征文一等奖,专著《语文教学本体论》由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

  其实,对贾龙弟来说,走出农村的机会并非没有,但他舍不得这里的孩子。“就在前段时间,温州一所中学就欲高薪‘挖’我……”乡村学习、生活条件相比城市差不少,贾龙弟担心自己孩子的发展,也曾动摇过。“城里孩子不缺好老师,这儿的孩子缺,他们更需要我。”贾龙弟深情地说。

  贾龙弟用自己的真情和付出,换来珍贵的师生情谊。有时出去讲座或上课,回来后学生们都蜂拥上去:“贾老师,几天不见,我们真想您!我们喜欢您给我们上课!”每逢暑假,学生们都担心“下个学期再也见不到贾老师了”。说起学生,贾龙弟一脸的笑容,眼神饱含温情,他说:“我特别喜欢和他们待在一起,只要一看到他们淳朴的笑脸和求知的眼神,我觉得就算自己牺牲再多,一切也都是值得的。”

  在农村,土和水是农民赖以生存的基础,农民培育庄稼,大地则回馈丰收。“我也常常问自己,究竟是孩子们离不开我,还是我更离不开他们。应该是我更离不开他们吧!草一旦扎根,就想站在那里坚守一生,无怨无悔。学校、课堂、讲台,这里的点点滴滴,是我一辈子依恋的地方。”贾龙弟在笔记中以“草叶”来比喻自己。

  航程在规划,船舶已起航。贾龙弟正用自己无怨无悔的坚守,和千万名乡村教师一道,用心用情探索着农村孩子的出路,探寻着乡村教育的未来。

  传承:一个人影响一批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教育,形成的力量、带来的改变,将是巨大的。”

  乡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神经末梢”,也是重要阵地。而教师作为乡村教育的灵魂,将知识传递到乡村的各个“毛细血管”,在振兴乡村教育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近日,一名刚入职的新教师正在讲授《植树的牧羊人》一课。“怎么把正在植树的牧羊人拍成影片?”这名老师向同学们抛去一个问题,学生回答道:“我想在植树的人头上装一个摄影机,拍下他正在种植的过程,我还想把牧羊人额头上的汗滴也拍下来……”学生手舞足蹈,阐述着自己的奇思妙想。听完学生回答后的老师只是淡淡地回复了一句“挺好”,然后继续自己的课程。

  站在一旁的贾龙弟摇了摇头,对此记者非常纳闷。回到办公室后,贾龙弟说:“语文教学的方式并非这么简单,刚刚那位学生在课本的基础上进行了想象性补白,这种发散的创造性思维是值得老师不断鼓励的,因为这就是孩子的天性。老师可以顺势追问学生,这样的想象是否合理,是否还有其他独特的想象,老师应该抓住这一契机,充分展开教学,以促进学生对人物的深度理解。”

  去听课并指出这位新老师教学上的不足,其实体现了贾龙弟对这位新同事成长的关心。

  原来,这位新老师大学毕业后来到地处乡村的独山港中学工作,也一度出现和贾龙弟曾经一样的消极态度,甚至有过退缩的想法。贾龙弟得知后,通过自己的经历,苦口婆心开导,让她树立扎根乡村学校的信心。慢慢地,这位新老师把他当成知心大哥,遇到教学问题,就去请教。

  那堂课结束后不久,贾龙弟将那位新老师喊进自己的办公室。他直言不讳,把平时积累的教学经验和对方交流,说得这位新老师心服口服,表示要认真总结教学经验,上好以后的每一堂课。而这种手把手指导新老师的情景,在贾龙弟的职业生涯中曾无数次上演。

  从教修远,传承流光。如今的贾龙弟,肩负的教研任务,早已超出了一个语文老师的范畴。打开“贾龙弟名师工作室”网站,记者发现成员名单有专家14位,学科带头人15位,骨干成员131名,还有来自全省各地甚至省外语文教师成员300余名,而他们都有同一个师傅:贾龙弟。

  “28年前,我怀揣着对教育的理想来到这里,原本没有计划待多久,但没想到,这一待就放不下了……”正是在贾龙弟的影响下,一批又一批年轻的教师乐意来到独山港中学或平湖其他乡村学校教书育人。

  “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但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投身于乡村教育,形成的力量、带来的改变,将是巨大的。”贾龙弟说。

  捺出态度

  采访临近结束,记者翻看贾龙弟的博客,不时心头一热,发现他的博客名就叫“草叶”。这朴实简单的两个字,饱含了“一棵草扎根教书育人,一片叶滋养乡村未来”的情怀。

  试想,中国乡村教育正是有了无数个贾龙弟,才有了欣欣向荣的希望。

  课堂上有蛙鸣,作文里有花香。在虎啸桥村,贾龙弟用自己的坚守,诠释了什么是“守望”,解读了什么叫“传承”。

  冰心在《谈生命》里说,生命有两种状态:“一种是树,扎根泥土,向阳而生;一种是河,缓缓而行,流向远方。”而贾龙弟,正是以大树的姿态扎根乡村教学,以草叶的心态汇集起一粒粒露珠,滋润更多的生命成长。

  令人欣喜的是,如今像贾龙弟一样,一批批有情怀、有担当,热爱教育、热爱乡村的年轻人正踊跃加入乡村教师队伍,走上乡村学校讲台,他们用生命践行使命,如点点烛光,为农村孩子点亮梦想,为乡村发展注入力量。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