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本书”:唤醒沉睡的家庭藏书

发布时间:2022-04-25 10:21 | 来源:光明日报 2022年04月25日 09版 | 查看:380次

“叮咚”,随着一声手机信息的提示声,佛山市民郑蕊畅收到一条借书订单。她根据订单信息准备好图书,第二天在当地的澜石地铁站,将图书交给了借阅人彭小姐。“4.23世界读书日”前后,郑蕊畅收到的借书订单明显比平时多了起来。

  郑蕊畅并非图书馆工作人员,她在一家企业从事市场营销工作。郑蕊畅爱读书,家里有藏书320多册。不过,很多书读过一遍后,便被束之高阁。

  去年8月的一天,郑蕊畅去佛山图书馆借书,无意间发现该馆推出了“易本书”项目:市民在线注册后,就可以上传自家闲置图书供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家的藏书。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郑蕊畅注册了“易本书”平台账户,并在平台上开始上传图书信息。神奇的是,当天晚上她就收到了第一个借书订单。

让家庭闲置图书流动起来

  像郑蕊畅一样,家中有藏书的人还有很多。以广东为例,2019年获评“书香家庭”的大多数家庭藏书达3000册以上,最多的达45000册。2021年,广东省佛山市家庭平均藏书为115册。不少家庭的藏书图书馆没有,市面上也买不到,比如家谱、地方文献资源等,这些都是宝贵而独特的文化资源。

  一方面,很多家庭的藏书躺在书架上处于闲置状态;另一方面,公共图书馆的藏书并不能满足整个社会的阅读需求,比如目前佛山市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不足1.5册。2019年9月,在佛山市图书馆“邻里图书馆”微信群中,一位市民发消息咨询:“怎样将自家的图书盘活,像图书馆的书一样扫码外借?”这条消息引发书友们的共鸣,也引起佛山市图书馆的重视。

  为了盘活市民家中的藏书资源,实现全社会家庭藏书的共享与流通,去年4月24日,佛山市图书馆推出家藏图书共享平台,并为其取名“易本书”(“一本书”的谐音),“易”乃“交换”之意,同时有“容易”的意思,道出了通过图书交换、分享家庭藏书的核心理念,以及图书馆为读者提供轻松便捷服务的宗旨。

  佛山市图书馆馆长黄百川介绍,市民经注册加入“易本书”后,图书馆工作人员会上门为家庭藏书进行编目,然后个人用手机就可以扫码上传藏书供他人借阅,也可以借阅别人上传的藏书。图书借还有快递和面对面两种方式。市民上传图书时,还可以选择多种流通模式:一是限期借阅,借阅者在收货后60天内须归还图书;二是可漂流,图书可在不同用户间不断漂流,除非上传者决定召回图书;三是可赠送,下单者可获得该图书的所有权;四是可以做展示用途,不对外借阅。

  家藏图书进入公共流通领域后会不会丢失?黄百川说,在进行技术设计的时候已经考虑到了这一点,“易本书”平台凭借区块链技术的分布式记账、共识机制、智能合约等优势,能够保障家藏图书安全可靠地进入社会文化资源领域,可以解决服务主体与对象之间的约束机制、信用安全等问题。

缓解公共图书资源不足

  “易本书”一经推出,即受到市民的欢迎和业界的关注。佛山市图书馆业务管理部主任陈艳介绍,截至今年4月10日,“易本书”平台注册用户达2.4万余人,市民上传家藏图书2.4万余册,产生借阅订单6000多单。今年预计新增注册人数超过20000人,新增市民上传藏书量超过30000册,新增流通订单10000单。

  由于“易本书”让家庭藏书和公共图书馆藏书一起流动起来,实现了全社会家庭藏书的共享与流通,大大丰富了社会图书资源供给,北京大学教授、国家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专家委员会首席专家李国新认为这一实践非常具有创新性。

  家庭藏书参与流通供全市居民共享,将会大大提高公共图书馆可用于流通的文献数量,丰富图书流通资源的种类,满足市民多样化的阅读需求,缓解公共图书资源不足的问题。黄百川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佛山全市140.8万户家庭每户拿出5本藏书进入流通计算,将有704万册图书进入流通,即便有1/10的家庭参与,也会有70.4万册图书可供全市居民共享,而以每本图书35元计算,将节约财政资金2464万元,这将有效弥补公共文化服务政府单方供给的不足,缓解政府的财政压力。

  黄百川表示,“易本书”打破了公共图书馆馆藏边界,促使公共图书馆优化业务流程,创新服务模式,由图书文献提供者向文化资源统筹者转变,进一步提高公共图书馆服务及资源的覆盖面;突破了当前以公共图书馆为主的图书流通中的时空局限,扩大了社会主体参与范围,是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供给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也是对公共阅读资源的有效补充。

以书为媒扩大朋友圈

  近年,在共享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公共文化领域正着力打造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让全社会共享公共资源,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获得感。

  “易本书”做大了公共阅读资源的蛋糕,让个人成为图书资源共建共享的参与者、受益者。对很多人而言,加入“易本书”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通过借出部分家藏图书为拥挤的书架腾出了空间,以及能通过平台借到在图书馆难以借到的好书,还在于在共建共享中可以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陆伟锵是第一批进驻“易本书”平台的市民,他经常说,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目前,他已上传260多册图书到“易本书”,同时也通过“易本书”从别人那里借阅了200多本图书。读者“会打字的猫”是位阅读量惊人的白领,通过“易本书”多次向陆伟锵借阅图书,并经常交流读书心得。渐渐地,二人成为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儿童绘本阅读指导师吴小珠是一位孩子的妈妈。她家里有藏书1000多册,现已通过“易本书”平台上传自家图书730多册。她从别人那借的主要是给儿子阅读的童书。“之前给孩子买了很多童书,孩子看完一遍就闲置了,既费钱又占地方。”加入“易本书”后,吴小珠不仅跟很多家长实现了童书共享,还结识了不少宝爸宝妈,他们经常在一起“遛娃”,并交流育儿心得、生活经验、人生感悟。

  专家指出,“易本书”项目促进了文化资源的下沉,是推动阅读领域去中心化进而实现自我管理、自我供给、自我服务的新探索,因为它不仅增加了公共领域的图书资源,也让公众成为公共文化服务与文化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及评判者。

  (本报记者 韩业庭)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