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2-28 10:32 | 来源:科技日报 2022年02月28日 第03版 | 查看:3882次
◎本报记者 俞慧友
“‘三一工程’由袁隆平院士倡导,是一个以高产为主,兼顾优质绿色水稻生产的技术体系创新工程和示范工程。按袁隆平院士的设想,工程持续实施所产生的效益会是巨大的。比如,我们的科研水平、服务农业农民的水平、农民种田的效益,都会得到大幅提升。这一工程有望进一步保障粮食安全。”2月27日,在湖南长沙召开的“三分地养活一个人”粮食高产绿色优质科技创新工程(以下简称“三一工程”)工作会议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湖南省农科院党委书记、项目首席科学家柏连阳对科技日报记者说。
技术创新,品种选育很“666”
2018年,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组织启动实施了“三一工程”。去年,中心联合6家协作单位、33个示范基地,开展了5种模式的多学科协作攻关。一年来,无论技术创新还是品种选育,都很“666”。
水稻茂两优1016等6个组合通过国家审定。水稻爽两优丰籼占等6个组合通过省级审定,增产幅度5%以上的品种占66.7%。华薯9号等6个优质高产品种小面积试种亩产达2000公斤以上。春玉米筛选出了丰垦139等6个早熟、高产、宜机收品种。
有良种,也要有良法。“我们创研了系列高产绿色栽培新技术。”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李建武说。
据悉,针对不同种养模式核心示范区条件,项目组因地制宜研创出了双季超级稻绿色高产技术、超级杂交中稻+再生稻综合丰产栽培技术、超级杂交中稻+马铃薯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春玉米—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一季超级稻+小龙虾生态种养技术等8项高产绿色栽培技术,为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五大模式规模化示范,粮食亩产屡破1200公斤
“我们在33个县市示范基地开展了以水稻为核心的粮食种、养的五种模式规模化示范,核心示范片面积7.8万亩,辐射面积208万亩,示范效果很可观。”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党委书记、项目负责人许靖波说。
汨罗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曹万齐会上表示,该市成功完成了“超级杂交中稻+再生稻”周年每亩生产1200公斤原粮模式的试验示范任务。在五大模式规模化示范里,粮食周年亩产量突破1200公斤,是继“666”后的又一数字“规律”。
在湖南省湘阴县等17个示范基地实施的“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中,省级测产的基地县核心示范片,平均亩产早稻与晚稻两季粮食产量合计1270公斤。
在汨罗市等五示范基地实施的“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和宜章县等三示范基地实施的“春玉米+一季优质超级杂交晚稻”粮食周年生产模式里,市级测产的基地县核心示范片水稻的周年亩产均达1200公斤。
在益阳市赫山区构建的万亩综合示范片,“双季优质超级杂交稻”模式示范周年亩产1223.2公斤,“一季超级杂交稻+再生稻”模式示范周年亩产1201.7公斤……
“很多科研成果,在实验室里的结果很好,小试结果也很好,但大面积推广却很难。‘三一工程’很注重技术落地。技术研究过程可能很复杂,但技术推广上必须做到简单易操作,让农民一看就懂,一学就会。这样,‘高产’才有望从小范围的‘试验田’,走向大面积的‘农民田’。”柏连阳说。
农户效益显著增加,种植面积则有望迅速扩大。以汨罗市为例,据测算,汨罗市 “一季稻+再生稻”模式,比常规一季稻模式亩均增效860元,比普通双季稻模式亩均增效1260元。通过前三年示范,农户种植意愿明显增强。今年,该市再生稻面积有望增加1.9万亩。湖南省衡南县,通过大面积推广“双超”模式绿色超高产技术,双季超级稻种植达19.12万亩,累计增产粮食0.315亿公斤,新增效益0.794亿元。
此外,数据还显示,与2020年比较,2021年“三一工程”的核心示范面积和辐射应用面积,分别扩大了0.9万亩和2.7万亩。项目区累计增产粮食20.9万吨,新增经济效益4.3亿元。
“我们将进一步集成最新的农业技术和模式,整体推进‘三一工程’项目。”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唐文帮介绍,今年,“三一工程”拟进一步加大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和应用力度,加强不同模式重大新品种的选育力度。同时,针对农业生产中的肥料、农药等投入较大现状,会进一步开展高产绿色节本配套栽培技术研创,积极构建新时代超级杂交稻高产绿色节本生产新模式。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