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2-01-29 18:20 | 来源:中工网 2018-04-02 13:08:33 | 查看:380次
【中国梦·大国工匠篇】
从反感喝酒 到每天品酒近百杯 范国琼继父遗志终成业界大师
编者按:“中国梦·大国工匠篇”大型主题宣传活动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和中华全国总工会联合开展,中央新闻网站、地方重点新闻网站及主要商业网站共同参与。活动旨在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通过采访报道基层工匠典型,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在全网全社会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图为范国琼。何孟书 摄
一瓶好酒到消费者的口中,需要经历多道工序,包含了无数制酒人的心血和汗水。尝评勾兑师,是制酒过程中的关键岗位。让精心酿制的好酒更香、更醇、更能沉淀出岁月的芳香,这便是尝评勾兑师起到的画龙点睛作用。
端起酒杯,以眼观色,以鼻闻气,以口轻抿……在年过花甲的范国琼看来,酒味的调制,就在于这一呼一吸、一斟一酌之间。从事白酒尝评勾兑工作的她,已经在这个岗位上工作了36年。每天品尝几十杯甚至上百杯白酒,是她工作时的常态。如今的范国琼,拥有国家级白酒评委、尝评勾兑大师等多项荣誉,但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曾经的她,却是一个反感喝酒的人。
继父遗志 “笨鸟先飞” 终成大师
范玉平,是我国酿酒行业勾兑技术的创始人。作为女儿的范国琼从小便对白酒尝评耳濡目染,但这并没有增加她当时对酒的好感。“我以前反感喝酒,特别不喜欢喝醉酒的人。”在上世纪80年代初,虽然反感喝酒,但24岁的范国琼还是继承了父亲的职业,进入了五粮液酒厂,从事白酒尝评勾兑工作。
“既然是工作,就想着一定要把它做好。”范国琼告诉记者,她文化程度不高,没啥天赋,但她却相信勤能补拙,按父亲所说,笨鸟先飞。
原本对酒“排斥”的范国琼,却要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喝到头晕头痛、口腔刺激、舌尖麻木甚至厌食。”谈到学艺过程,范国琼记忆深刻,在经过半年多的时间后,她才逐渐地适应了这样的技能训练。
“要想学习勾兑技术,首先是要反复尝酒,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灵敏的嗅觉与味觉。”范国琼说,为了不影响酒质和保证口感纯净,她不涂口红,也不用其他化妆品。唯一一次化妆,还是在当年结婚的时候。
比起不化妆,戒掉吃辣对“川妹子”来说更是难事。36年里,火锅、辣椒、红油等四川人钟爱的味道,几乎都与范国琼“无缘”。
一次,姐姐到范国琼家做饭,发现厨房里味精、辣椒等刺激性的调味品统统没有。这让姐姐哭笑不得,最终打消了做饭的念头。
范国琼的父亲,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挂念着他钟爱的事业。“他在医院的时候,把车间的同事叫到医院里去交代一些工作,希望我们把传统工艺和现代相结合起来。这是父亲的一个心愿。”范国琼说,父亲的遗志让她深受感动,同时也鼓舞着她在白酒尝评勾兑行业不断前行。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范国琼的不懈努力与刻苦专研,1985年春,她以以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成为“四川省第三届白酒评委”,及四川省第一个评酒“女状元”。之后的她,荣誉不断,从省级到国家级白酒评委,再到全国白酒评委专家组成员……她,从一个反感喝酒的人,历练成白酒尝评勾兑大师。
图为范国琼(右二)与她的团队。何孟书 摄
一斟一酌 造就匠心
“学习一门技术,就要把它了解透,应该倾尽所有精力投入到研究它的工作中。”工匠精神在范国琼眼中就是“专业、专注、精益求精”。“把工作中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极致。”
在这一点上,作为徒弟的张洁深有体会。“在评酒时,她常常执着于细节,她做事情的认真态度,深深地感染着我们。”
在范国琼的工作室里,量杯、滴管和注射装置一应俱全,穿上白色工作服的她们,仿佛是在做科学实验。“酒的质量好坏和勾兑密切相关,我们这个环节就是要把产品的质量做到极致。”范国琼如是说。
范国琼认为,白酒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也要勇于创新。“在以前,没有微量指标、色谱分析,只有常规化验,现在勾兑工作有了更科学的标准,主体指标成分都用计算机来计算。”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团队的刻苦专研,父亲“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心愿,在范国琼这一代人身上得以实现。
范国琼在不断提升自身技术技能的同时,更是无私地将自己的专业技术知识传授给年轻的技术人员。
她重视尝评勾兑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亲自担任老师授课和讲解。“对于刚刚从事尝评勾兑的新人来说,他们的思维没有打开,对技术上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我就要去一步步地引导他们,直到他们的理解透为止。”范国琼认为,无论谁在工作中遇到问题,她都要直言无讳地指正出来。在她的悉心培养下,已有一批年轻技术人才成为了公司尝评勾兑工作的骨干力量。(王波 何孟书)
来源:人民网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