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绣”出幸福城 ——三门峡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综述(上)(组图)

发布时间:2021-12-05 13:10 | 来源:三门峡日报 2021年12月02日 第03版 | 查看:953次

作者:本报记者 葛洋

 

文明城市 共建共享 

 

举办文艺会演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三门峡市原创蒲剧现代戏《布衣英雄》顺利演出 

 

志愿者向群众宣传《三门峡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 

 

志愿者为大型活动保驾护航

  

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游人如织 

 

随处可见的文明标语 

初冬时节,崤函大地葱绿依然,生机勃发。庙底沟仰韶文化博物馆诉说着千年的文明故事,美丽的天鹅展翅翱翔吸引着全国各地的游客,嬉戏孩童在新修建的三门峡首座智慧运动游园留下一串串清脆的笑声……幸福生活扑面而来,美好未来触手可及。

“气质”悄然变化、“颜值”持续提升、“内涵”已然呈现。“精致城市、品质崤函”越来越丰富,“黄河三门峡,美丽天鹅城”越来越有范儿。近年来,三门峡始终坚持高标准规划、高标准起步、高标准实施,推进高质量创建走细走稳走实。以旧城改造宜居为抓手、以提升城市品位为基础、以市民文明素质提高为目标,让空间布局更加合理、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管理服务更加精细,全面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幸福指数。

始终不渝的初心,在“创建为民、创建惠民”中争先进位

城市的每一面墙都会说话,街边的每一个角落都播撒文明。在三门峡的街头走一走,随处可见党史学习教育公益广告、精心制作的文明景观小品、为群众服务的“红马甲”志愿者、文明礼貌的市民……无论大街小巷,党史学习教育的氛围都浓烈厚重。

三门峡市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建立“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度机制,常态化征集管用的“土办法”、创新的“金点子”、接地气的“新举措”,把蕴藏在基层群众中的创新源泉挖掘出来、创新活力激发出来、创新能力利用起来。在“线上三门峡”APP发布实践活动调查问卷,广泛倾听民声民意,并建立工作台账,对民生实事项目进行动态管理、跟踪落实。

为进一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走深走实,三门峡市出台《进一步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工作方案》,决定实施十大类37个重点项目。同时,将市直单位375项“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18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进行梳理汇总,形成“惠民举措进万家”“乡村振兴赋新能”“破解难题惠民生”等六大类实践活动。三门峡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确定两个基层联系点,带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

民之所盼,政之所向。为改善群众反映的交通资源紧张状况,市相关部门在市区上官路、康园街设置接送学生车辆临时停车泊位,在市区黄河路、崤山路、建设路等20余条主要道路设置60个如厕临时停车泊位。同时,打通了五原路、北环路等20余条“断头路”,实施市区主干道5个路口的道路渠化和交通信号设施改造工作,对市区文化路、永安街、楹联小巷、计生指导站巷等实施机动车单向通行交通管理措施,有效缓解了通行紧张状况。

此外,三门峡市还针对农村基础设施短板,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维修养护农村集中供水工程461处;针对青少年视力下降问题,实施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程,免费为2592名学龄前儿童筛查视力;针对看病贵等问题,制定“提升医疗服务十大举措”,推动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治疗、规范收费。通过一系列有力有效的举措,真正把实事办实、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夏秋季节雨水多,城市出现内涝风险大,三门峡市相关部门针对市政设施老化、个别区域环境较差等问题,先后开展专项整治、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6400余场次,排查整治窨井盖6000余个,清理淤泥、垃圾等6.53万余立方米,受益群众83.2万余人。

依托文明城市创建这个载体,曾经“路不平、灯不明、水不畅”的背街小巷成为景观路,一大批便民设施建成……一项项实打实的举措,一处处看得见的变化,共同擦亮了城市文明底色,犹如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大礼包”,不断增强市民创建文明城市的获得感、满足感、幸福感。

坚韧不拔的恒心,在“共创共建、共治共享”中超越提升

竞一韵之奇,展一处之美。三门峡市区六峰路与和平路交叉口人行过街天桥成为崭新的“城市名片”,新修建的5G智慧公交候车亭为市民出行提供方便,整治一新的上阳路农贸市场成了摄影基地……一座城市的幸福感,来源于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三门峡市委、市政府坚持问计于民,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着力解决好“一老一小一青壮”“一网一城一提升”等问题,使“净、序、绿、亮、美”无处不在,让“美、文、康、安、乐”如影随形。

大力发展教育康养,让城市品质提起来。围绕“老”,着力发展康养产业,已建成6平方公里的高阳山温泉基地,每年有近30万人来此疗养度假;与中国电建集团合作的黄河医养项目已开工建设,将成为黄河金三角地区最大的老年康复基地。围绕“小”,着力办好基础教育,实施名师、名校工程,改善办学条件,新增学前教育和普惠性学位1.8万个,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部消除。围绕“青壮”,投资36亿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未来将形成10万人规模的职业教育园区,目前已入驻5万人;一本四专的高等教育格局已初步形成,适龄人口就业率达96.5%。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让路网水网动起来。围绕“网”,投资120多亿元的310国道南移项目全线贯通,大型货车穿越五大城区的问题得到解决,渑垣高速正式通车,搭建起连接豫晋两省的“黄金通道”。崤函大道、209国道改线、陇海铁路取直等项目正在实施,城市空间拓展近60平方公里。围绕“城镇”,加强以人为中心的城镇化建设,10余平方公里的商务中心区已基本建成,近10平方公里的旧城将在3年内完成改造升级。加力建设“三河为源、四水同治、五库联调、六区受益”的现代水网体系,构建了生态优先、组团发展、城乡融合、水韵彰显的“三生”空间。

聚焦生活品质提升,让群众生活美起来。围绕“提升”,三门峡市以新建、改扩建、购买、租赁、调剂置换、项目配套等方式,落实标准配建社区用房,目前,三门峡市社区基本达到“一有七中心”标准。同时,出台农贸市场星级文明规范标准,坚持每周对农贸市场进行常态化督查,特别是农贸市场领域的病媒生物防制提升活动推进情况,为市民健康提供坚强后盾。加强园林绿地管理,提升城市绿化景观,先后完成了人民公园、虢国公园、三门峡市青龙涧河清水工程涧南公园改造提升工程项目,形成了一批集休闲、娱乐、健身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园。一幅幅精美城市发展画卷徐徐展开,“黄河明珠”“天鹅之城”城市名片愈加闪亮。

追求卓越的匠心,在“常态长效、精益求精”中逐梦前行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文明城市创建是一项系统性、全局性的战略工程,三门峡市立足现在、着眼未来,与当前城市发展各项重点工作有力结合,同频共振。

注重“新”“旧”结合。在高标准、高起点规划建设省际区域中心城市的同时,注重老城区的改造提升,将文明城市的要素紧紧融入旧城改造工作之中,同步开展社区功能完善、农贸市场提升改造、背街小巷综合治理等专项整治活动,避免各自为政、自成体系、重复投资、重复建设。

注重“城”“乡”结合。积极适应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趋势,以教育共建、文化共建、民风共建、环境共建、和谐共建为抓手,将城市的资源优势辐射到农村,将城市的文明延伸至农村,实现以城带乡、城乡联动,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结合精准脱贫、美丽乡村建设、文明村镇创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深入开展道德教育深化、道德实践养成、道德典型引领行动,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厕所革命”、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治理等工作,让文明和谐的新风吹遍城乡大地。

全民共创,城市凝聚同心;全民共建,城市精彩温暖;全民共享,城市幸福满满。“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一条条大街宽阔平坦,一个个背街小巷整修一新。城市变美变干净了,居民小区环境变好了,受惠最大的还是我们老百姓!”如今,走在三门峡的大街小巷,总会听到市民情不自禁的感慨。

以创建为责,以创建为荣,以创建为乐。三门峡坚持用工匠精神建设城市,用绣花功夫管理城市,多举措提升城市建设管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科学化水平,让文明创建融入城市的方方面面,让文明新风吹进城市的角角落落,让市民群众感受到文明创建带来的美好和幸福。

一张张绽放的笑脸、一份份昂扬的自信。从“一点美”到“一处美”,从“环境美”到“城市美”,从“内涵美”到“生活美”。小到社区一角的卫生清洁,大到医疗政策惠及民生;小到一盏路灯的点亮,大到构建人民满意的文化服务体系;小到一块地砖的平整,大到城乡居民安居乐业……三门峡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提名城市,具体细致,又高屋建瓴。

文明,塑造城市内涵;创建,增添城市活力。站在新起点,崤函与文明高度叠加契合,迸发出奋勇前行的力量。踏上新征程,三门峡以“文明涓滴”汇“千顷澄碧”的韧劲和毅力,创新奋进、勇毅笃行,持续提升城市品质,文明的种子将会在崤函大地继续播撒,在每一位黄河儿女的心中开花结果。新时代的“文明大合唱”必定会更加磅礴集聚、澎湃激昂、鼓舞奋进。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