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21-10-13 21:59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8月 | 查看:641次
人物故事: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早已深植于华夏子孙的血脉之中,成为做人的根本,立事的基石。在温暖之州,有这样一个人,他夏顶烈日、冬沐严寒,他执着坚守、默默奉献。“靠山吃山造林致富”是39年前他向村集体作出的承诺,为了这一句承诺,付出一生的坚守。
何振洪,男,1955年11月出生,籍贯浙江泰顺,罗阳镇马联村、黄家岱自然村村民。他的面容略显疲惫,身材也不高大,但大家说起何振洪,无论是保护区的干部职工,还是周边的村民,都纷纷竖起大拇指,亲切地把他称为“老何”。自1982年踏上种树护林的“守山人”之路, 他始终坚守诚实守信这个人生信条,勤勤恳恳地守护着这片他付出一生心血的山林。
践诺履约携妻赴深山
1982年,何振洪所在的马子坑村与乌岩岭林场合作,成立了联营场。27岁的他被村里推举,到15000亩马子坑林场整地种树。“种树必须要肯吃苦,村里人觉得我有责任心,就都推荐了我。”何振洪回忆道。
彼时的林场,荒凉如原始森林,一群人住在毛毡搭起的简易棚子里,连张吃饭的桌子都没有。物资极度匮乏,吃穿用度都得爬上十几公里的山路,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扛回来。妻子陈福娇担心他在山上吃不好,便提出和他一起上山帮忙做饭。两个从小就懂事自强的子女,拍着胸膛向父母保证能把自己照顾好,鼓励何振洪上山去完成自己的承诺。于是,在39年前的春天,何振洪带着妻子进了深山,与山林难以割舍的一生至此拉开了序幕。
喝山泉、啃咸菜、吃冷饭,对于何振洪来说是家常便饭。“他呀,种树时中午都是吃早上带的冷饭。胃都吃坏了,得了慢性胃病。”陈福娇心疼地说。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而何振洪丝毫不畏惧艰苦的生活环境,“只要想到这片山地以后种满树木的样子,我就浑身充满了力量”。
很多民工因种树辛苦、乏味,相继离开了,而何振洪守着自己的初心使命,坚持了下来,一干就是22年。在他看来,虽然那时候的乌岩岭马子坑联营场什么都没有,但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土地蕴含着无限的能量,有着无限的可能,它只是需要一个栽培者,而自己就是那个合适的人。何振洪摸着联营场的黄土地,心里默默许下诺言:“十年不行就二十年,二十年不行就三十年,总有一天,我要让这片土地,长满大树。”在与老一辈造林护林员的交流交往中,使他笃定了山里人就是要“靠山吃山造林致富”的理念,坚定了做一名造林护林员的决心。
在如今的半岱林区,他当初一棵一棵种下的松杉,已经长成20多米的参天大树。39年里,何振洪辗转了三个林区,每次巡查时他总爱抱抱这棵树,摸摸那棵树,“看每棵树都像是自己年轻时候种下的”。
践行两山理论更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湖州安吉考察时提出了“两山”理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总书记强调: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浙江乌岩岭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18861.5公顷。生物多样性丰富,拥有高等植物2503种、脊椎动物342种、昆虫2133种,动植物资源分别占浙江省植物种类的50%和动物种类的53%,被誉为“绿色生态博物馆”和“天然生物种源基因库”。其中主要保护对象:世界濒危鸟类黄腹角雉的野外种群数量达500余只,是目前已知的野生黄腹角雉种群密度最高的地区。
39年来,缺席38个全家团圆春节的何振洪,见证了亲手种下的树木茂密成林,守护的动植物得到了繁衍生息的良好环境,乌岩岭也从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变成了“绿色生态博物馆”,成了泰顺生态建设的“金字招牌”,每年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游客。何振洪用自己的践诺承诺积极践行着“两山”理论,让乌岩岭走上了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绿色发展带来好生活,村民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带队造林,荒山成林海。当时的村民们为了获取种地肥料和动物饲料,大肆地烧山灰,大片大片的林区被烧为灰烬。虽叫林场,可实际上,马子坑却是光秃秃的一片荒山。于是,何振洪带着70多个民工一起,开始整山造林。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几十个人以绳量山、挖坑种树。何振洪作为领头雁,不仅要带头种树,还得每天检查树木的种植情况。一群人,一种就是22年。在他们的努力下,300多万棵树的根扎进了林场,马子坑从荒山,真正变成了一片郁郁葱葱的森林。1994年,经国务院批准,浙江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正式设立。2004年,包括联营场在内的乌岩岭林场也被列入保护区范围,守护的林场正式变成了“国字”的保护区。
日夜相伴,39年零案件。在何振洪餐厅兼办公室的小屋里,墙上贴满了巡护路线图及护林员职责,一本巡山日志上记录着何振洪的足迹:2011年11月12日,多云,上午8:10-下午3:20,巡护路线为上芳香—高坪山—黄家岱,发现黄家岱有民工在砍伐毛竹,就上前进行森林防火、资源管护等宣传,并进行了登记,共有6人,系福建寿宁人;2012年1月15日,阴,时间8:10-12:10,巡护路线为上芳香—高坪山,在高岱弯处发现一只黄腹角雉,为雌性……
在何振洪的工作中,不论阴天晴天都得进山巡查,每个月平均有20多天在巡山中,每日翻山越岭巡查20多公里,两天绕辖区一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有时候巡山一连数天也没个人说话。也正因为何振洪日夜守护,39年来,他看管的1万多亩山林从未发生过一起森林火灾,未发生盗木盗猎违法事件。
担当践诺,深山变金山。“何振洪做的事情很多人都做得了,但很少有人能做得到。”同事寥寥几语就将老何39年如一日守林护林的实干精神和奉献精神高度概括了。除了防范森林火灾和偷盗外,他践行诺言,勇于担当,还主动承担起了除虫、护鸟等工作,为各类物种的繁衍生息保驾护航,在他看来,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就是国家的“自然大宝库”,而他就是管理员。2005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论断首次提出,更加坚定了他造林、护林、守林的信心和决心。
得益于保护完好的森林植被、优良的环境质量,和我国特有珍禽黄腹角雉的聚集,如今的乌岩岭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是泰顺乃至温州市的重要旅游资源。不仅被称为“生物种源天然基因库”,还是“绿色生态博物馆”,成为泰顺乃至温州生态建设的“金字招牌”,每年都吸引来数以万计的游客。2005 年乌岩岭被列为“浙江省首批生态道德教育基地”,2006 年被列为“浙江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 2010 年被确定为“全国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基地”。
退而不休守护再执着
“和山下的家只距离60公里,但我回去得太少,亏欠家人。”何振洪对家人有着深深的愧疚。以前夫妻俩都在山上,读小学的儿子周日要背着7斤大米到学校吃一周;孙子爱和他亲近,暑假会自己要求上山陪爷爷;母亲88岁了,而他很少在家陪母亲一起吃年夜饭,2018年泰顺县乌岩岭管理中心特意安排了工作人员替老何春节值班,他终于可以和母亲、老伴、儿子、儿媳、孙子,一家六口齐齐整整吃顿年夜饭。年过了,老何带上“全家福”,还是进山再守几年。
诚信做人、认真做事,从毛头小伙到两鬓斑白,39年坚持,他坚持的是对自己的承诺。“前半辈子种树,后半辈子护林”。这是何振洪对自己一生的总结。何振洪已过了退休的年龄,家人多次劝他回家里享清福,可他却舍不得。为践诺守信,守护绿色生态,保护温州大水缸的“源头”,目前,他带着88岁母亲一同进山,退而不休守护着热爱的大山森林。
14000多个日日夜夜里,何振洪以山为伴,以树为友,他没有豪言壮语,却用半生芳华,书写了乌岩岭生态建设的非凡篇章。2011年获得浙江省公益林建设优秀护林员荣誉称号;2013年获第三届“感动泰顺十大人物”称号;2014年被授予泰顺县劳动模范称号;2018年被评为温州好人;2019年获“2018感动温州十大人物”荣誉称号。
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不强。39年来,何振洪的足迹遍布乌岩岭的崇山峻岭间;39年来,他将大爱献给深山里的一草一木,何振洪不是个例,乌岩岭98%的森林覆盖率,是无数像老何一样的护林人用青春汗水写就的,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更离不开他们的执着与坚守。
来源:浙江文明办
发表评论
网友评论
查看所有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