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勇:员工就是我的家人(图)

发布时间:2021-09-06 18:01 | 来源:中工网 2021-09-06 15:07:06 | 查看:769次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李国 通讯员 喻洋

  “在外打工多年,这是最有人情味的一个工地,我们信得过史主席。”9月2日,在中建隧道重庆分公司九号线三标项目工地上,53岁的农民工谭雄这样对记者说。

  谭雄父子两人同在项目部打工,其23岁的儿子谭帅说:“出来打工,离家时间长,在工地十分辛苦。史主席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上,都把我们当自家人。”谭帅还亲切的称呼史海勇为“史大哥”。

  父子两人口中的“史主席”便是中建隧道重庆分公司九号线三标项目部主持工作的常务副经理兼工会主席史海勇,从偏远农村走出来的他,对农民工怀有深厚的感情。

  为提升工地农民工幸福感,他经常牵头组织专题会议,鼓励项目员工进言献策,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想法;组织筹划工会活动,增进员工感情;对接各个劳务队伍,了解他们的困难与需求,全心全意为农民工办实事解难题,增强团队凝聚力。

  工地上的小小“家”

  38岁的史海勇,出生在河北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从小跟着父母在农村长大。由于家庭贫困,缴不起学费,同乡的农民工亲戚们都来帮助他,他们用自已的辛苦钱资助史海勇上学。现在他回想起来仍然特别的感动,这也让他从小就对农民工有一份特殊的情怀。

  一间移动板房,一个小小的钢架床,简陋的衣柜、洗脸架,这就是史海勇对农民工宿舍最深的印象。曾经在工棚里和农民工同吃同睡的史海勇,深深体会到工人工作的艰辛,生活条件的艰苦。他下定决心一定要改善工人的生活条件。

  记者在项目部了解到,身兼工会主席的史海勇,组织工会成员发挥工会力量,为农民工申请生活补贴、日用物质。统一发放服装被褥,添加了冰柜、洗衣机、电视机、洗浴设备,农民工来项目部打工只需带来洗漱用品,解决了农民工的后顾之忧。

  幸福满满的农民工

  在工地上,记者遇到了农民工罗泽洋正在和儿子交流给妻子寄钱的事情。老罗说,上个月,他们父子俩各得到了一万元的劳动报酬。

  史海勇介绍,项目部两个标段农民工共计838人。在他们这里,从不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21年农民工的工资比2016年增长了30%。

  据了解,史海勇坚持为农民工送盒饭到现场,实行农民工免费就餐。为每个劳务队伍制定了提前完成施工节点的奖励制度。到目前为止,项目部累计发放了100万元节点奖金。

  此外,项目部每年还拿出10万元为农民工夏日送清凉,冬季送温暖。

  带领员工富裕奔小康

  “满身泥泞,灰头土脸”!记者在40米深井内看到,为了顺利完成九号线小龙坎地铁站的通风口建设,史海勇和工人们徒手搬运着渣土和建筑材料。“成功的团队没有失败者,只要齐心协力没有完不成的任务。”史海勇时时刻刻铭记着自己的工作理念。

  “农民工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身兼工会主席的项目负责人,我没有任何理由不关心他们!”史海勇说,重庆轨道交通九号线3标小龙坎车站,需要建设七口通风安全井。由于山城的特殊地理位置,其中三口竖井必须建设在山上。在山坡位置上掘井,根本无法建成施工通道。掘井产生的渣土,建筑材料的运输、施工场地的狭窄、工人怎么能安全进出作业施工,这都是最大的风险和难题。

  史海勇告诉记者,经与技术人员、现场工人多方沟通,最终决定完全依靠人力搬运所有的渣土和建筑材料。项目部农民工们实行24小时驻守、轮班制度。并第一时间组建了“特别行动队”微信群,协调生产、物资供应、后勤保障等多个部门,预防和及时解决现场多个问题。经过团队的齐心协力,150天的努力奋战,终于完成了通风井的初步建设,为在工期内顺利完成任务,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史海勇大学毕业后,走南闯北,先后参建郑西高铁、准朔铁路、孟门铁路、重庆地铁4号线、9号线12标、3标等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干过各种岗位,技术员、技术主管、项目总工,再到如今的工会主席。不管在哪个项目哪个岗位,史海勇都争取做到最好,争一流,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工程人的坚毅与纯粹。

  据了解,史海勇先后获得国家级科技创新奖、全国工程建设优秀质量管理小组二等奖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国家、省(部)级优秀QC成果奖。

  史海勇说,“我是一个工程人,除了心系工程外,还时刻挂念着农民工兄弟,每一个项目的成功都浸透了他们的努力和汗水,只有工程干好了,大家才能一起共同富裕。”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