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凤仙:捐款捐物救助30多名特困儿童(图)

发布时间:2021-08-13 21:54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7月 | 查看:548次

MGRN1624613067374.jpg

人物故事:

  毛凤仙,女,1956年11月生,中共党员,河南省中牟县青年路街道东关村人,河南官渡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

  毛凤仙1974年参加工作,至今已47个年头。毛凤仙有一个不幸的童年,她6岁丧母,父亲重病缠身,家境非常贫寒,上不起学,吃不饱饭,周围的街坊邻居、亲戚朋友、老师同学等好心人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多次伸出援手拉她一把,她才得以完成学业,并有了参加工作的机会,她幼小的心中早已萌发了一种朴素的报恩承诺,自己有能力了也要多做好事善事回报大家。

  1974年,毛凤仙高中毕业后留校做了一名民办教师,当时月工资22元。第一个月,她除了交每月10元的伙食费和给老父亲6元,所剩的几元钱都救济了班上的特困学生;1978年,毛凤仙考入医学院校,1981被分配到河南省中牟县郑庵乡卫生院工作,1990年因为工作需要,她转到了郑庵乡政府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层干部,1994年一次偶然的机遇,她放弃捧了20年的铁饭碗,毅然投入到经济发展的大潮中,创立了中牟县最早的民营房地产开发企业——河南官渡置业有限公司。作为民营企业经营者,她的身份变了,职务变了,财务的支配权也大了,但她始终不忘自己的初心。即使在公司最艰难的创业时期,她也时刻没有忘记每月、每年从个人的工资中或公司的经营中挤出一部分钱继续践行她回报社会扶贫助困的诺言。

  1996年她在报纸上看到大孟镇贺岗村朱登枝老人一家九口,有三个病残人,一个傻媳妇,丈夫过早去世,小女儿面临辍学,还有三个小孙子无力抚养,全家仅靠朱登枝一人苦苦支撑,老人近乎绝望。当她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毫不犹豫的组织公司员工募捐救助朱登枝一家。二十多年来她对朱登枝一家的救助从未间断过。25年间,她共抚养、助养的孤儿和特困学生30多个,考上中专技校的6个,考上大学的11个。

  2005年以来,毛凤仙先后抚养了八岗乡乔家村和白沙镇白沙村的5个孤儿,现在八岗乡2个年龄大点的孩子已大学毕业参加工作。

  2014年8月,中牟县官渡镇东周村的周关梅患白血病,家里为其掏光了家底,东拼西凑仍是杯水车薪,处于生死边缘,毛凤仙得知后,第一时间送去了三万元。

  2014年10月,中牟县狼城岗镇东狼村的李海涛身患骨癌,且父亡母嫁,他大伯为他看病已“山穷水尽”,化疗无钱再做下去,毛凤仙当即去家里送了三万,去年又给了五千,并东奔西跑通过慈善总会给他安排了工作……

  2018年她了解到中牟县大孟镇岩庄店村马赛、马依萱兄妹俩个因父亲车祸去世,母亲又残、又哑、又傻,生活不能自理,奶奶已80多岁高龄,马依萱已7岁却从未上过任何学校。她当时就表态要长期救助马赛一家。如今,马赛已于2020年考入大学,马依萱也在她和公司员工帮助下顺利上过幼儿园和小学一、二年级,今年该升小学三年级。并且每月的生活费都按时送到学校。

  她的公司自2017年以来每年都要和县慈善总会联合举办“全县孤儿庆六一”活动,在活动期间她得知韩寺镇董店村孤儿张佳昊的家庭情况。父母双亡,跟着83岁的爷爷奶奶生活,一家三口靠着一点低保和孤儿费生活。她说:“这个孩子我们一定要帮,我们不但要给予物质上的帮助,还要给他像父母兄弟姐妹般的关怀和精神上的抚慰”。

  在助养张佳昊的过程中得知其大伯家15岁的孩子因小儿麻痹而身残。她及时联系“河南省残友基地”,并亲自接送这个孩子到残友基地参加培训,以使其学得一技之长,长大后能自食其力。

  河南省残友基地王绍军经理因重大火灾而大面积烧伤,虽捡了一条命,但后续治疗需要太多的钱,他们全家很无奈。她当时就号召公司职工捐款捐物,并教育职工说:“王绍军经理是个有大爱的人,他虽患重症肌无力,可他把前半生挣的钱都投到了为残疾人寻求出路的事业中。为众多残疾人痛苦的人生开辟了多条奋力前行的道路,他为河南省残疾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现在他有了难,这些为众人抱薪之人,我们大家不能使其冻毙于风雪。”公司职工当天就为王绍军经理捐了2万元现金和食物,并且后续的帮扶不会间断。

  2020年元月新冠疫情在全国肆虐,中牟县的防疫工作全面展开之时,大雪纷飞、天寒地冻。她号召全体职工全部投入到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她不顾劳累带着子女给一个一个疫情防控点送御寒物资和食品。在得知青年路办事处防疫物资缺乏时,她慷慨解囊给青年路办事处捐3万余元的物资。

  2004年,她被郑州市文明办评为“文明市民”,2006年被郑州市妇联评为“十大杰出女性”,2016年被中牟县评为“感动中牟十大人物”。2015年以来连续6年被中牟县评为“慈善好人”。连任中牟县第七、八、九届政协委员。她所领导的企业也多次被评为“爱心企业”“扶残助残先进企业”和“诚信企业”。

  毛凤仙曾为公司创造过千千万万的价值,她个人和公司用于公益、慈善事业的钱物也有580多万,但她自己却是相当的俭朴,对家人和子女的要求也十分严格,她经常对子女说:“我所挣的钱是社会上的钱,我只有重新分配的权利,没有奢侈浪费的资格。我老以后也不会给你们留什么钱财,留下的只有我心怀大爱、胸装诚信、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精神,有了这些你们将会立于社会而不败。”

来源:河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