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升校:老教师为留守儿童义务补课20多年(图)

发布时间:2021-08-11 22:11 | 来源:中国文明网 2021年6月 | 查看:643次


人物故事:

  胡升校,男,汉族,中共党员,中学高级教师,是原澧县八中的一名教师,1987年、1989年两届“湖南省劳动模范”的获得者。1956年参加工作,在教育战线工作了41个春秋,1997年光荣退休,为教育事业呕心沥血,享有盛誉,是当地群众拍手称赞的好老师。

  作为一个教育者,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胡升校思想深邃,目光敏锐,他很早就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并为此深感忧虑。为了全面了解农村留守儿童问题,胡升校不顾年迈,多次深入留守家庭,走进儿童心灵,调查结果让他痛心不已。留守儿童的父母们外出务工,这些孩子从小甚至刚出生就远离父母,长年不谋一面,缺少家庭的温馨,失去了人生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环——家庭教育。胡升校一辈子都在关心农村孩子,发现孩子因父母外出务工而失去家庭教育,便感到揪心。

  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天职,又一次激起了胡升校再次从教的欲望,他毅然放弃子女为其提供的良好生活环境,返回甘溪滩镇丰年村,决心为留守儿童的成长再次发光发热。1997年退休时,他计划将老宅改造成一个“童乐园”,免费辅导留守儿童学习,同时培育他们兴趣爱好。但这一想法遭到亲友反对,远在美国工作的儿子也打来电话劝说。“教育不能只靠政府,还需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个人的力量微弱,但做了总比不做强。”胡升校的一席话,最终获得家人理解支持。

  “童乐园”是一栋建于上世纪80年代的土砖房,虽然破旧,但干净清爽。堂屋为上课专用的教室,两侧是图书室和乐器室。房间里尽是图书和孩子们带来的课本。图书室里陈列上万册图书,为爱心人士捐赠;乐器室摆放有电子琴、钢琴、二胡等乐器,为文化单位捐赠或租借。

  成立之初,就面向所有有心学习特长或学习上积极要求进步的留守孩子,并特别强调,完全免费,纯粹义务。起初,乡里乡亲并不相信,刚开始,只有住得近的孩子来学。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们发现,在胡升校家里参加培训的孩子越来越多,而且孩子们的兴趣也很高。后来,周边五六个村的孩童都被吸引了过来。最多的时候有40多个学生同时上课,将三四十平方米的老堂屋挤得水泄不通。现今,堂屋两侧的卧室也腾了出来。

  胡升校年轻时多才多艺,多年的教学经验让他教法多种多样,尤其擅长因材施教。在胡升校的课余辅导里,不仅有二胡、钢琴等乐器的学习,还有语文、数学等主要文化课程的辅导。虽然培训是免费的,但胡升校对孩子的严格要求,细心引导,全力培养学生们的学习兴致,端正他们的学习目的是严格的。这些平时放学后就只知道玩泥巴,没人辅导学习,没有学过特长的山村孩子,在这儿学得开心不已,如鱼得水。

  乐器室便成了孩子们最喜欢的去处,胡升校总能满足孩子们的好奇。这天,刚参加完小升初考试的学生田奥蕊,把玩着二胡,爱不释手。在胡升校悉心教导下,田奥蕊很快有模有样地拉起曲子。

  田奥蕊家住甘溪滩镇石板村,距离有七八公里,父亲田合圣骑着摩托车冒雨送了过来。田合圣说,在胡老教导下,孩子刚刚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县里的重点初中,以前最差的语文、英语,这次都获得优秀成绩。“找不到这么好的辅导老师了,现在孩子说要来学乐器,哪怕是来玩,我都要抽空送来。孩子喜欢这里,这里真是孩子们的乐园。”田合圣说道。

  村干部陈琼兰介绍,自从胡升校开办“童乐园”,村里的孩子们懂事多了,见人主动打招呼,学习兴趣也提高不少,村里也走出了一批寒门学子。今年30多岁的金春,祖辈世代务农,10多年前,在胡升校的辅导下,顺利地考取了大学,现在在大城市上班、定居,还将母亲唐传娥接到城里享福。每次过年回乡,唐传娥逢人就说,要不是胡老辅导孩子,她现在还在乡里磨(意思“遭罪”)。

  当天,前来学习的都是刚参加完小升初考试的六年级学生。胡升校特意开设了“志不立,天下无可成就事”的作文课,教他们要立志高远,敢于攀登。贫困生金梦说,她今后要做一名老师,一名像胡爷爷这样关心农村教育的老师。

  这些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之前,每个周末,胡升校坚持上课2天,上午文化课,下午乐器课。寒来暑往,从没间断。疫情后复课以来,每周末坚持上课1天。

  亲友关切问及胡升校这么操劳图什么?胡升校常将人引到图书室,指着一幅“童乐园”书画和对联:“给童乐享童乐与童共乐,悦其人乐其事劳而不倦”,告诉他们,这便是他的内心写照。

  曾经有记者问胡升校老人:“还能坚持多久?”胡升校笑着说:“蜡烛灭了,就不教了!”

来源:湖南文明办

用户名: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如果看不清验证码,请点击验证码更新。